一种油井用封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23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井用封隔器,包括封隔器外壳右端,封隔器外壳右端左侧中部开设圆槽I,封隔器外壳右端左侧固定安装橡胶圈,橡胶圈左侧固定安装封隔器外壳左端,封隔器外壳左端左侧中部开设圆槽II,圆槽II内右侧中部开设圆槽III。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对应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往外移动挤压橡胶圈,橡胶圈在挤压的过程中与油井口的边壁接触形成一个密封状态,达到对油井口的一个封隔状态;同时横柱带动转动板和支撑板移至矩形槽区域,在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转动板和支撑板通过矩形槽绕转轴往外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板转至水平状态卡在油井口固定封隔器。至水平状态卡在油井口固定封隔器。至水平状态卡在油井口固定封隔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井用封隔器


[0001]本技术涉及油井封隔领域,具体为一种油井用封隔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封隔器是在套管里封隔油层的重要工具。它的主要元件是胶皮筒,通过水力或机械的作用,使胶皮筒膨胀密封油、套管环形空间,把上、下油层分隔开,达到某种施工目的,这也是封隔器的主要作用。但是,现有的封隔器需要向油管里打高压才能达到一个密封效果,但是现场不是所有的油管都能承受高压,经常出现压力不足,完不成一个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井用封隔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油井用封隔器,包括封隔器外壳右端,封隔器外壳右端左侧中部开设圆槽I,封隔器外壳右端左侧固定安装橡胶圈,橡胶圈左侧固定安装封隔器外壳左端,封隔器外壳左端左侧中部开设圆槽II,圆槽II内右侧中部开设圆槽III,圆槽III的直径大于圆槽II的直径,且圆槽III与橡胶圈内部相通,圆槽III的直径大小与橡胶圈的内径大小相同,圆槽II与圆槽III内共同设有横柱,横柱右端穿过橡胶圈位于封隔器外壳右端内部,且横柱能够在圆槽II、圆槽III以及橡胶圈内移动,横柱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横柱顶面中部设有第一弧形板,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与对应的第一弧形板铰接连接,且第二弧形板与对应的第一弧形板刚好能够构成一个半圆形板,第二弧形板能够在对应的第一凹槽内移动,第一弧形板内侧固定安装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强电磁铁,第二弧形板上与第一弧形板对应的一侧固定安装第一铁板,第一铁板与第一强电磁铁相对应,第一铁板与对应的第一强电磁铁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且第一铁板与对应的第一强电磁铁相配合,横柱顶面和底面中部分别开设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侧固定安装第二强电磁铁,第一弧形板内侧中部固定安装第二铁板,第二铁板与第二强电磁铁相对应,第二铁板与对应的第二强电磁铁之间通过第二弹簧连接,且第二铁板与对应的第二强电磁铁相配合,横柱右端中部固定安装连接块,连接块右侧中部开设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上下两端均开口,第三凹槽内设有两个转动板,两转动板一前一后,第三凹槽内设有转轴,转轴前端与第三凹槽前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转轴后端贯穿两转动板与第三凹槽后侧内壁通过轴承连接,转动板能够在第三凹槽内转动,两转动板相对侧之间通过第三弹簧连接,转动板右侧固定安装支撑板,支撑板与对应的转动板为一体结构,支撑板左侧外端与圆槽I内壁接触,且转动板和支撑板构成的一体结构能够在圆槽I内转动,封隔器外壳右端顶部和底部开设矩形槽,矩形槽与圆槽I内部相通,转动板和支撑板构成的一体结构与矩形槽相对应,且转动板和支撑板能够在对应的矩形槽内转动,圆槽I内前后两侧分别开设导向槽,导向槽内设有导向杆,导向杆能够沿对应的导向槽左右移动,导向杆内端固定连接横柱。
[0006]如上所述的一种油井用封隔器,所述的封隔器外壳右端、橡胶圈以及封隔器外壳
左端之间由环氧树脂胶粘剂连接。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油井用封隔器,所述的封隔器外壳右端与封隔器外壳左端构成封隔器外壳。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油井用封隔器,所述的橡胶圈的材质为一种天然橡胶材质。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油井用封隔器,所述的支撑板外侧面设有防滑纹。
[0010]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得对应的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往外移动挤压橡胶圈,橡胶圈在挤压的过程中与油井口的边壁接触形成一个密封状态,达到对油井口的一个封隔状态;同时横柱带动转动板和支撑板移至矩形槽区域,在第三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转动板和支撑板通过矩形槽绕转轴往外转动,从而使得支撑板转至水平状态卡在油井口固定封隔器。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横柱的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1、封隔器外壳右端;2、圆槽I;3、橡胶圈;4、封隔器外壳左端;5、圆槽II;6、圆槽III;7、横柱;8、第一凹槽;9、第一弧形板;10、第二弧形板;11、第一强电磁铁;12、第一铁板;13、第一弹簧;14、第二凹槽;15、第二强电磁铁;16、第二铁板;17、第二弹簧;18、连接块;19、第三凹槽;20、转动板;21、转轴;22、第三弹簧;23、支撑板;24、矩形槽;25、导向槽;26、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5]如图1

2所示,一种油井用封隔器,包括封隔器外壳右端1,封隔器外壳右端1左侧中部开设圆槽I2,封隔器外壳右端1左侧固定安装橡胶圈3,橡胶圈3左侧固定安装封隔器外壳左端4,封隔器外壳左端4左侧中部开设圆槽II5,圆槽II5内右侧中部开设圆槽III6,圆槽III6的直径大于圆槽II5的直径,且圆槽III6与橡胶圈3内部相通,圆槽III6的直径大小与橡胶圈3的内径大小相同,圆槽II5与圆槽III6内共同设有横柱7,横柱7右端穿过橡胶圈3位于封隔器外壳右端1内部,且横柱7能够在圆槽II5、圆槽III6以及橡胶圈3内移动,横柱7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8,横柱7顶面中部设有第一弧形板9,第一凹槽8内设有第二弧形板10,第二弧形板10与对应的第一弧形板9铰接连接,且第二弧形板10与对应的第一弧形板9刚好能够构成一个半圆形板,第二弧形板10能够在对应的第一凹槽8内移动,第一弧形板9内侧固定安装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强电磁铁11,第二弧形板
10上与第一弧形板9对应的一侧固定安装第一铁板12,第一铁板12与第一强电磁铁11相对应,第一铁板12与对应的第一强电磁铁11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3连接,且第一铁板12与对应的第一强电磁铁11相配合,横柱7顶面和底面中部分别开设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内侧固定安装第二强电磁铁15,第一弧形板9内侧中部固定安装第二铁板16,第二铁板16与第二强电磁铁15相对应,第二铁板16与对应的第二强电磁铁15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7连接,且第二铁板16与对应的第二强电磁铁15相配合,横柱7右端中部固定安装连接块18,连接块18右侧中部开设第三凹槽19,第三凹槽19上下两端均开口,第三凹槽19内设有两个转动板20,两转动板20一前一后,第三凹槽19内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井用封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封隔器外壳右端(1),封隔器外壳右端(1)左侧中部开设圆槽I(2),封隔器外壳右端(1)左侧固定安装橡胶圈(3),橡胶圈(3)左侧固定安装封隔器外壳左端(4),封隔器外壳左端(4)左侧中部开设圆槽II(5),圆槽II(5)内右侧中部开设圆槽III(6),圆槽III(6)的直径大于圆槽II(5)的直径,且圆槽III(6)与橡胶圈(3)内部相通,圆槽III(6)的直径大小与橡胶圈(3)的内径大小相同,圆槽II(5)与圆槽III(6)内共同设有横柱(7),横柱(7)右端穿过橡胶圈(3)位于封隔器外壳右端(1)内部,且横柱(7)能够在圆槽II(5)、圆槽III(6)以及橡胶圈(3)内移动,横柱(7)顶面和底面分别开设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凹槽(8),横柱(7)顶面中部设有第一弧形板(9),第一凹槽(8)内设有第二弧形板(10),第二弧形板(10)与对应的第一弧形板(9)铰接连接,且第二弧形板(10)与对应的第一弧形板(9)刚好能够构成一个半圆形板,第二弧形板(10)能够在对应的第一凹槽(8)内移动,第一弧形板(9)内侧固定安装两个前后对称分布的第一强电磁铁(11),第二弧形板(10)上与第一弧形板(9)对应的一侧固定安装第一铁板(12),第一铁板(12)与第一强电磁铁(11)相对应,第一铁板(12)与对应的第一强电磁铁(11)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3)连接,且第一铁板(12)与对应的第一强电磁铁(11)相配合,横柱(7)顶面和底面中部分别开设第二凹槽(14),第二凹槽(14)内侧固定安装第二强电磁铁(15),第一弧形板(9)内侧中部固定安装第二铁板(16),第二铁板(16)与第二强电磁铁(15)相对应,第二铁板(16)与对应的第二强电磁铁(15)之间通过第二弹簧(17)连接,且第二铁板(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俊涛田彦成卫海王永刚徐民坤王修朝魏景卫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百华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