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9174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用于检测两输入电源的大小,按照输入电源的优先级顺序,自动将两输入电源中的较大者切换为输出电压,当两电源电压相同时由主电源供电;所述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包括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2、电源输入检测电路、逻辑控制电路以及电源切换模块,所述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将在主电源VIN1下产生的电流I1与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2中的在备用电源VIN2下产生的电流I2叠加后通过电流镜结构镜像至电源输入检测电路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实现了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功能,在高可靠性多电源供电系统中,当主电源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实现电源之间的切换,确保电子设备系统长期稳定工作。统长期稳定工作。统长期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成电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可靠性要求较高的低压微电路系统中,为了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和的使用寿命,通常设计成两电源或者多电源供电。电子设备正常工作时由主电源供电,当主电源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切换至备用电源供电,以确保电子设备长期、稳定可靠的工作状态。如果由主电源断电至切换到备用电电源供电,中间切换时间较长时会导致设备工作状态不连续甚至死机现象,所以这就涉及到如何实现主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且保证整个切换过程所用时间足够短。
[0003]因此,需要提供一种低压双输入电源电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解决高可靠性双电源或多电源供电系统中,当主电源出现异常情况时如何实现主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切换,且保证整个切换过程所用时间足够短以确保系统长期稳定工作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用于检测两输入电源的大小,按照输入电源的优先级顺序,自动将两输入电源中的较大者切换为输出电压,当两电源电压相同时由主电源供电;
[0006]所述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包括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2、电源输入检测电路、逻辑控制电路以及电源切换模块;
[0007]所述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将在主电源VIN1下产生的电流I1与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2中的在备用电源VIN2下产生的电流I2叠加后通过电流镜结构镜像至电源输入检测电路中;
[0008]所述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2将在备用电源VIN2下产生的电流I2通过电流镜结构镜像至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
[0009]所述电源输入检测电路用于比较主电源VIN1与备用电源VIN2的大小,将比较结果转换成数字控制信号并输出;
[0010]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将电源输入检测电路产生的数字输出控制信号进行逻辑预处理,处理后输出的信号控制电源切换模块的工作状态;
[0011]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用于实现主电源VIN1与备用电源VIN2的切换,将其中较大者切换为输出电压INTVIN。
[0012]可选的,所述的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包括第一电流源I1、第一N型MOS管MN1、第二N型MOS管MN2、第三N型MOS管MN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P型MOS管MP1以及第二P型MOS管MP2。
[0013]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正端接主电源VIN1,负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
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第一N型MOS管MN1的漏端;所述第一N型MOS管MN1的栅端连接第一电流源I1的负端,源端接公共地VSS;所述第二N型MOS管MN2的栅端连接第一N型MOS管MN1的漏端,源端接公共地VSS,漏端与第一P型MOS管MP1的栅漏连接;所述第一P型MOS管MP1的源端与主电源VIN1连接;所述第二P型MOS管MP2源端与主电源VIN1连接,栅端与第一P型MOS管MP1的栅端相连,漏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三N型MOS管MN3的漏端相连;所述第三N型MOS管MN3的栅端与第二P型MOS管MP2的漏端连接,源端接公共地VSS。
[0014]可选的,所述的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2包括第二电流源I2、第十二N型MOS管MN12、第十三N型MOS管MN13、第三电阻R3、第十P型MOS管MP10以及第十一P型MOS管MP11。
[0015]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正端接备用电源VIN2,负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十二N型MOS管MN12的漏端;所述第十二N型MOS管MN12的栅端与第二电流源I2负端连接,源端接公共地VSS;所述第十三N型MOS管MN13的栅端与第十二N型MOS管MN12的漏端连接,源端接公共地VSS,漏端与第十P型MOS管MP10的栅漏相连;所述第十P型MOS管MP10的源端与备用电源VIN2连接;所述第十一P型MOS管MP11的源端与备用电源VIN2连接,栅端与第十P型MOS管MP10的栅相连,漏端接入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中。
[0016]可选的,所述的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检测电路包括第四N型MOS管MN4、第五N型MOS管MN5、第六N型MOS管MN6、第七N型MOS管MN7、第八N型MOS管MN8、第九N型MOS管MN9、第十N型MOS管MN10、第十一N型MOS管MN11、第三P型MOS管MP3、第四P型MOS管MP4、第五P型MOS管MP5、第六P型MOS管MP6、、第七P型MOS管MP7、第八P型MOS管MP8、第九P型MOS管MP9、第十二P型MOS管MP12、以及第十三P型MOS管MP13。
[0017]所述第四N型MOS管MN4栅端与第三N型MOS管MN3漏端相连,源端与公共地VSS连接,漏端与第三P型MOS管MP3的栅漏相连;所述第五N型MOS管MN5栅端与第四N型MOS管MN4栅端相连,源端与公共地VSS连接,漏端与第五P型MOS管MP5的栅漏相连;所述第六N型MOS管MN6栅漏端接且与第六P型MOS管MP6的漏端相连,源端与公共地VSS连接;所述第七N型MOS管MN7栅端与第六N型MOS管MN6栅端相连,源端与公共地VSS连接,漏端与第十三P型MOS管MP13的漏端相连;所述第八N型MOS管MN8栅端与第七N型MOS管MN7栅端相连,源端与公共地VSS连接,漏端与第七P型MOS管MP7的漏端相连;所述第九N型MOS管MN9栅漏端接且与第八P型MOS管MP8的漏端相连,源端与公共地VSS连接;所述第十N型MOS管MN10栅端与第九N型MOS管MN9栅端相连,源端与公共地VSS连接,漏端与第十三P型MOS管MP13的漏端相连;所述第十一N型MOS管MN11栅端与第十N型MOS管MN10栅端相连,源端与公共地VSS连接,漏端与第九P型MOS管MP9的漏端相连;
[0018]所述第三P型MOS管MP3栅漏端接且与第十二P型MOS管MP12的栅漏端接相连,源端与主电源VIN1连接;所述第四P型MOS管MP4栅端与第三P型MOS管MP3栅相连,源端与主电源VIN1连接,漏端与第六N型MOS管MN6的漏端连接;所述第五P型MOS管MP5栅漏端均与第五N型MOS管MN5的漏端接相连,源端与输出电压INTVCC连接;所述第六P型MOS管MP6栅端与第五P型MOS管MP5栅相连,源端与输出电压INTVCC连接,漏端与第六N型MOS管MN6的漏端连接;所述第七P型MOS管MP7栅端与第六P型MOS管MP6栅相连,源端与输出电压INTVCC连接,漏端接入逻辑控制电路;所述第八P型MOS管MP8栅端与第七P型MOS管MP7栅相连,源端与输出电压
INTVCC连接,漏端与第九N型MOS管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用于检测两输入电源的大小,根据输入电源的优先级顺序,自动将两输入电源中的较大者切换为输出电压,当主电源与备用电源电压相同时由主电源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包括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2、电源输入检测电路、逻辑控制电路以及电源切换模块;所述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将在主电源VIN1下产生的电流I1与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2中的在备用电源VIN2下产生的电流I2叠加后通过电流镜结构镜像至电源输入检测电路中;所述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2将在备用电源VIN2下产生的电流I2通过电流镜结构镜像至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所述电源输入检测电路用于比较主电源VIN1与备用电源VIN2的大小,将比较结果转换成数字控制信号并输出;所述逻辑控制电路用于将电源输入检测电路产生的数字输出控制信号进行逻辑预处理,处理后输出的信号控制电源切换模块的工作状态;所述电源切换模块用于实现主电源VIN1与备用电源VIN2的切换,将其中较大者切换为输出电压INTV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包括第一电流源I1、第一N型MOS管MN1、第二N型MOS管MN2、第三N型MOS管MN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P型MOS管MP1以及第二P型MOS管MP2;所述第一电流源I1的正端接主电源VIN1,负端与第一电阻R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接第一N型MOS管MN1的漏端;所述第一N型MOS管MN1的栅端连接第一电流源I1的负端,源端接公共地VSS;所述第二N型MOS管MN2的栅端连接第一N型MOS管MN1的漏端,源端接公共地VSS,漏端与第一P型MOS管MP1的栅漏连接;所述第一P型MOS管MP1的源端与主电源VIN1连接;所述第二P型MOS管MP2源端与主电源VIN1连接,栅端与第一P型MOS管MP1的栅端相连,漏端与第二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第三N型MOS管MN3的漏端相连;所述第三N型MOS管MN3的栅端与第二P型MOS管MP2的漏端连接,源端接公共地VS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2包括第二电流源I2、第十二N型MOS管MN12、第十三N型MOS管MN13、第三电阻R3、第十P型MOS管MP10以及第十一P型MOS管MP11;所述第二电流源I2的正端接备用电源VIN2,负端与第三电阻R3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接第十二N型MOS管MN12的漏端;所述第十二N型MOS管MN12的栅端与第二电流源I2负端连接,源端接公共地VSS;所述第十三N型MOS管MN13的栅端与第十二N型MOS管MN12的漏端连接,源端接公共地VSS,漏端与第十P型MOS管MP10的栅漏相连;所述第十P型MOS管MP10的源端与备用电源VIN2连接;所述第十一P型MOS管MP11的源端与备用电源VIN2连接,栅端与第十P型MOS管MP10的栅相连,漏端接入MOS管峰值电流源电路1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双输入电源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检测电路包括第四N型MOS管MN4、第五N型MOS管MN5、第六N型MOS管MN6、第七N型MOS管MN7、第八N型MOS管MN8、第九N型MOS管MN9、第十N型MOS管MN10、第十一N型MOS管MN11、第三P型MOS管MP3、第四P型MOS管MP4、第五P型MOS管MP5、第六P型MOS管MP6、、第七P型MOS管MP7、第八P型MOS管
MP8、第九P型MOS管MP9、第十二P型MOS管MP12、以及第十三P型MOS管MP13;所述第四N型MOS管MN4栅端与第三N型MOS管MN3漏端相连,源端与公共地VSS连接,漏端与第三P型MOS管MP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彦杰李现坤严正君肖培磊宣志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