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73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使被检者携带的中继单元(3)小型化,对经由与中继单元(3)电连接的接收天线(A1~An)所接收的来自胶囊型内窥镜的无线信号,由频率变换部(35)进行频率变换处理后,从发送部(37)无线中继到被检体(1)外部的外部装置(4),可记录到设置在外部装置内的记录装置中及显示到显示装置上,从而,在中继单元(3)中,不需要记录所有图像数据的大容量的记录装置的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从被检体内发送的信号中继到被检体外部的外部装置的中继单元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内窥镜的领域中提出了吞入型的胶囊型内窥镜。该胶囊型内窥镜设有拍摄功能和无线通信功能。胶囊型内窥镜为了用于观察(检查),具有如下功能:在从被检体(人体)的口吞入后到自然排出为止的期间,在体腔内,例如胃、小肠等脏器的内部,随着其蠕动运动而移动,并依次进行拍摄。在体腔内移动期间,由胶囊型内窥镜在体内拍摄的图像数据依次通过无线通信向外部发送,由设置在外部的接收装置接收,进行规定的处理后被保存。这样,通过以携带状态使用具备接收机构、信号处理机构及存储机构的接收装置,被检者可在胶囊型内窥镜吞入后到排出为止的期间自由行动。这样,在传统的胶囊型内窥镜系统中,胶囊型内窥镜排出后,根据存储器存储的图像数据在显示器上显示脏器的图像,由医生或看护人员进行诊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9111号公报通常,由胶囊型内窥镜进行的体腔内的拍摄需要8小时左右的时间,在接收装置中设有记录该期间的图像数据的大型且大容量的记录装置。由于该结构,在以往产生接收装置大型化的问题,尤其是在将胶囊型内窥镜导入体内的期间,最好能减轻被检者的负担,因此,被检者所携带的接收装置大型化是不妥当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被检者携带的装置实现小型化的中继单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达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中继单元的特征在于,该中继单元具有:多个接收天线,它们设置在被检体的体表面,接收从被检体内信息取得装置无线发送的信号;接收部件,其对经由上述接收天线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及发送部件,其将由上述接收部件进行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向上述被检体外部的外部装置无线发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中继单元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作为上述信号处理,上述接收部件将以特定的频率接收的上述信号变换处理成其他频率,上述发送部件将由上述接收部件变换处理成其他频率后的信号向上述外部装置无线发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中继单元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专利技术中,作为上述信号处理,上述接收部件进行调制所接收的上述信号并附加检错码的处理,上述发送部件对附加了上述检错码的信号进行调制,并向上述外部装置无线发送。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中继单元的特征在于,在上述专利技术中,该中继单元还具有暂时存储由上述接收部件所接收的信号的存储部件,上述接收部件从上述被检体内信息取得装置间歇地接收被无线发送的上述信号,作为上述信号处理,在接收上述信号的期间,进行将上述信号暂时存储到上述存储部件中的处理,并且在上述信号的接收结束的期间,进行将上述存储部件中存储的上述信号向上述发送部件输出的处理。本专利技术的中继单元对经由接收天线所接收的来自被检体内信息取得装置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后向被检体外部的外部装置无线发送,因此,在中继单元中不需要记录图像数据的记录装置,具有可实现被检者携带的装置(中继单元)的小型化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被检体内信息取得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该实施方式1的中继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框图。-->图3是图1所示的外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框图。图4是该实施方式2、3的中继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框图。图5是该实施方式4的中继单元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框图。【符号说明】1   被检体2   胶囊型内窥镜3   中继单元4   外部装置31  天线选择部32  接收电路33  带通滤波器34  放大部35  频率变换部36  本地发信部37  发送部38  解调部39  信号处理部40  记录部41  输入输出接口42  便携通信终端50  无线装置51  控制器52  显示装置53  记录装置A1~An 接收天线B   发送天线C,D 天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图5的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中继单元的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可有各种变更实施方式。(实施方式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被检体内信息取得系统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被检体内导入系统具有:导入被检体1的体腔内并沿通过路径移动的胶囊型内窥镜2、对从胶囊型内窥镜2发送的包含影像信号的无线信号进行中继的中继单元3、以及根据中继单元3所接收的无线信号中所包含的影像信号来显示体腔内图像的外部装置4,中继单元3和外部装置4之间的信息交接由无线通信直接进行。接收天线A1~An用例如环形天线形成。该环形天线以固定在被检体1的体表面的规定位置上的状态使用,接收天线A1~An最好具有将环形天线固定到被检体1的体表面上的固定部件。另外,各个接收天线A1~An也可以附在例如被检体1可穿着的外套上,被检体1通过穿着该外套可安装接收用天线A1~An。另外,该情况下,接收用天线A1~An相对于外套可以装卸。胶囊型内窥镜2导入被检体1的体腔内,由拍摄元件拍摄并取得体腔内图像,在中继单元3中以特定的频率对包含影像信号的信号进行频率调制,并从RF发送部作为无线信号向被检体1外部无线发送(未图示)。图2是表示该实施方式1的中继单元3的结构的示意框图。如该图2所示,中继单元3具有:多个接收天线A1~An;从这些接收天线A1~An中选择适当接收天线的天线选择部31;配置于天线选择部31的后级,具有仅使经由接收天线A1~An的任意一个而接收的无线信号中的上述特定的频率分量通过的功能的带通滤波器33;对通过了带通滤波器33的频率分量的强度进行放大的放大部34;将放大部34放大的频率分量的频率变换到规定的值的频率变换部35;将规定的本地信号供给频率变换部35的本地发信部36;作为发送部件的发送部37,其将由频率变换部35进行了频率变换后的无线信号经由发送天线B无线发送;以及向这些部位供给电源的电池等电源供给部(未图示)。另外,上述带通滤波器33、放大部34、频率变换部35及本地发信部36构成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接收部件的接收电-->路32。另外,在以下实施方式的中继单元3中当然也具有电源供给部。天线选择部31具有如下功能:从多个接收天线A1~An中选择用于无线信号的接收的天线,并将经由所选择的接收天线而接收的无线信号向带通滤波器33输出。该天线选择部31的具体的选择机制为,例如比较各个接收天线A1~An所接收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选择信号强度最高的接收天线。带通滤波器33仅仅使胶囊型内窥镜2发送的无线信号的特定频率所对应的频带的频率分量通过,并向放大部34输出。频率变换部35为了避免在发送侧和接收侧发生无线信号的干扰,将放大部34所输出的频率分量的频率变换成规定的值后向发送部37输出。具体地说,频率变换部35根据从本地发信部36输出的本地信号,进行如下的信号处理:将从放大部34输出的频率分量的频率变换成与输入时的频率分量和本地信号的频率之差对应的频率。本地发信部36用于生成并输出频率变换部35的频率变换中采用的本地信号。具体地说,本地发信部36具有如下的功能:生成频率与从放大部34向频率变换部35输入时的频率分量的频率之间的差分值为规定值的本地信号,并向频率变换部35输出。发送部37将由频率变换部35变换后的频率分量的影像信号等信号作为无线信号进行无线发送。具体地说,发送部37通过无线进行电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继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中继单元具有: 多个接收天线,它们设置在被检体的体表面,接收从被检体内信息取得装置无线发送的信号; 接收部件,其对经由上述接收天线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及 发送部件,其将由上述接收部件进行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向上述被检体外部的外部装置无线发送。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6-2-6 028468/20061.一种中继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中继单元具有:多个接收天线,它们设置在被检体的体表面,接收从被检体内信息取得装置无线发送的信号;接收部件,其对经由上述接收天线所接收的信号进行信号处理;以及发送部件,其将由上述接收部件进行了信号处理后的信号向上述被检体外部的外部装置无线发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单元,其特征在于,作为上述信号处理,上述接收部件将以特定的频率接收的上述信号变换处理成其他频率,上述发送部件将由上述接收部件变换处理成其他频率后的信号向上述外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许诚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