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明光专利>正文

一种户外具有双向散热模块的电力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8629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户外具有双向散热模块的电力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矩形腔,所述壳体的上端安装有透光盒,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散热槽,所述壳体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散热槽,每个所述第一散热槽均通过多个第一透风口与矩形腔连通,所述矩形腔的内底部安装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内对称设置有两个风腔,位于上方的所述风腔的内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口。该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光触发,实现配电柜内部的双向散热,在保证较好散热效果的同时,可以对过滤网进行清洁的同时,且还配合的活性炭层的配合,可以避免潮湿空气进入到配电柜的内部,提高了应用的场景。提高了应用的场景。提高了应用的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户外具有双向散热模块的电力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户外具有双向散热模块的电力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配电柜是电力设备的一种,其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用于对电力进行分级分配,对于现在配电柜来说,其一般是处于长时间的持续工作状态的,为了提高散热的效果,所以现在有一些采用风机进行风冷散热的配电柜;
[0003]但是现有的风冷散热配电柜在使用时,一般风冷散热风向是不变的,这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配电柜进风口的滤尘网上都会粘附较多的灰尘,导致滤尘网堵塞,影响到风冷散热的效果,为此如何合理的解决这个问题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户外具有双向散热模块的电力设备,该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采用光触发,实现配电柜内部的双向散热,在保证较好散热效果的同时,可以对过滤网进行清洁的同时,且还配合的活性炭层的配合,可以避免潮湿空气进入到配电柜的内部,提高了应用的场景。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户外具有双向散热模块的电力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矩形腔,所述壳体的上端安装有透光盒,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散热槽,所述壳体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散热槽,每个所述第一散热槽均通过多个第一透风口与矩形腔连通,所述矩形腔的内底部安装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内对称设置有两个风腔,位于上方的所述风腔的内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口,位于下方的所述风腔通过多个第二透风口与第二散热槽连通;所述第二散热槽和两个第一散热槽内共同设置有滤尘模块;所述矩形腔的设置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安装在壳体右侧的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端连通有出风管,所述风机的进风端连通进风管,位于上方的所述风腔的底部空间连通有第一通风管,位于下方的所述风腔的顶部空间连通有第二通风管,所述矩形块内设置有条状腔,所述条状腔内设置双向通风组件。
[0007]优选地,所述滤尘模块包括两个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散热槽内的第一防尘网,两个所述第一防尘网靠近矩形腔的一侧均通过多个第一弹簧与对应第一散热槽的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槽内设置有用于上下滑动的第二防尘网,所述第二防尘网的上端通过多个第二弹簧与第二散热槽的内顶部弹性连接。
[0008]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槽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环,两个所述第一固定环均位于对应第一防尘网远离矩形腔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槽内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位于第二防尘网的下方。
[0009]优选地,所述双向通风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条状腔内的条状块,所述条状块内设置有两组风道,两组所述风道均与对应的第一通风管、第二通风管、进风管和出风管配合。
[0010]优选地,还包括转化组件,所述转换组件位于透光盒内部,所述转换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透光盒内的导电块,所述导电块的右侧与透光盒的右侧内壁间设置有伸缩囊,所述伸缩囊采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伸缩囊内填充有光膨胀材料,所述透光盒的内设置有两组导电组件,每组所述导电组件均由两个导电片组成,每个所述导电片均呈对称状嵌设在透光盒的内顶部和内底部间,所述透光盒的左侧空间通过连接管与条状腔的底部空间连通。
[0011]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散热槽靠近矩形腔的一侧内壁上设置有第一活性炭层,所述第二散热槽的内顶部设置有第二活性炭层。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0013]1、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光膨胀材料的配合,每天都可以实现双向的通风,在不影响散热的情况下,可以对第一防尘网和第二防尘网实现自动的清洁,保证第一防尘网和第二防尘网一直处于高透风的状态,散热效果始终较佳。
[0014]2、当夜间时,从外界的进入到矩形腔内的气体会被第一活性炭层干燥,而在空气再经过矩形腔后,会升温后经过第二活性炭层排出到外界,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第一活性炭层将空气进行干燥,并通过热空气将第二活性炭层上水分风干,排出外界,当换向后,可以通过第二活性炭层将空气进行干燥,并通过热空气将第一活性炭层上水分风干,排出外界,保证良好的进气干燥的同时,可以每天都对第一活性炭层和第二活性炭层进行风干处理,保证其始终处于高吸水性的状态。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户外具有双向散热模块的电力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透光盒处放大图;
[0017]图3为图1的A处放大图;
[0018]图4为图1的B处放大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的C处放大图;
[0021]图7为图5的D处放大图。
[0022]图中:1壳体、2第一散热槽、3透光盒、4矩形腔、5第二散热槽、6矩形块、7风机、8导电块、9伸缩囊、10导电组件、11连接管、12第一防尘网、13第一弹簧、14第一透风口、15第一固定环、16第一活性炭层、17风腔、18通口、19条状腔、20条状块、21风道、22第一通风管、23第二通风管、24进风管、25出风管、26第二防尘网、27第二弹簧、28第二固定环、29第二透风口、30第二活性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4]实施例1
[0025]参照图1

4,一种户外具有双向散热模块的电力设备,包括壳体1,壳体1内设置有矩形腔4,壳体1的上端安装有透光盒3,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散热槽2,壳体1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散热槽5,每个第一散热槽2均通过多个第一透风口14与矩形腔4连通,矩形腔
4的内底部安装有矩形块6,矩形块6内对称设置有两个风腔17,位于上方的风腔17的内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口18,位于下方的风腔17通过多个第二透风口29与第二散热槽5连通;
[002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散热槽5和两个第一散热槽2内共同设置有滤尘模块,滤尘模块包括两个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散热槽2内的第一防尘网12,两个第一防尘网12靠近矩形腔4的一侧均通过多个第一弹簧13与对应第一散热槽2的内壁弹性连接,第二散热槽5内设置有用于上下滑动的第二防尘网26,第二防尘网26的上端通过多个第二弹簧27与第二散热槽5的内顶部弹性连接;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矩形腔4的设置有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包括安装在壳体1右侧的风机7,风机7的出风端连通有出风管25,风机7的进风端连通进风管24,位于上方的风腔17的底部空间连通有第一通风管22,位于下方的风腔17的顶部空间连通有第二通风管23,矩形块6内设置有条状腔19,条状腔19的顶部空间设置有与矩形腔4连通的未图示的第二通风口,条状腔19内设置双向通风组件,双向通风组件包括滑动连接在条状腔19内的条状块20,条状块20内设置有两组风道21,两组风道21均与对应的第一通风管22、第二通风管23、进风管24和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户外具有双向散热模块的电力设备,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矩形腔(4),所述壳体(1)的上端安装有透光盒(3),所述壳体(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散热槽(2),所述壳体(1)的下端安装有第二散热槽(5),每个所述第一散热槽(2)均通过多个第一透风口(14)与矩形腔(4)连通,所述矩形腔(4)的内底部安装有矩形块(6),所述矩形块(6)内对称设置有两个风腔(17),位于上方的所述风腔(17)的内顶部开设有多个通口(18),位于下方的所述风腔(17)通过多个第二透风口(29)与第二散热槽(5)连通;所述第二散热槽(5)和两个第一散热槽(2)内共同设置有滤尘模块;所述矩形腔(4)的设置有散热模块,所述散热模块包括安装在壳体(1)右侧的风机(7),所述风机(7)的出风端连通有出风管(25),所述风机(7)的进风端连通进风管(24),位于上方的所述风腔(17)的底部空间连通有第一通风管(22),位于下方的所述风腔(17)的顶部空间连通有第二通风管(23),所述矩形块(6)内设置有条状腔(19),所述条状腔(19)内设置双向通风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户外具有双向散热模块的电力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尘模块包括两个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散热槽(2)内的第一防尘网(12),两个所述第一防尘网(12)靠近矩形腔(4)的一侧均通过多个第一弹簧(13)与对应第一散热槽(2)的内壁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槽(5)内设置有用于上下滑动的第二防尘网(26),所述第二防尘网(26)的上端通过多个第二弹簧(27)与第二散热槽(5)的内顶部弹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光
申请(专利权)人:叶明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