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僭樟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825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交通信号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的防碰撞性能较低,信号灯倾倒时容易损坏,且容易造成碰车辆倾覆。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由灯架、缓冲机构、加固机构和防护弹片组成,能够将碰撞产生的动能同时被两个缓冲弹片形变吸收和挤压活塞内部的空气释放掉,以及缓冲弹簧的弹性形变吸收掉,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承受冲撞力的上限和防碰撞性能,在该装置发生倾倒时,防护弹片能够将信号灯支撑起来,且支撑软管和弹簧柱发生弹性弯曲形变将与地面的碰撞力吸收掉,更进一步保护信号灯。灯。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及其防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信号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交通信号灯是交通信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基本语言,道路交通信号灯是交通安全产品中的一个类别,是为了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改善交通状况的一种重要工具。
[0003]现有专利(公告号:CN210606099U)公开了一种防碰撞倾倒的应急用交通信号灯,包括底座、信号灯本体、支撑杆、支撑弹簧、缓冲弹簧和缓冲板等,增加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定性,且缓冲弹簧能够缓冲外界对信号灯本体的碰撞,避免该装置发生倾倒。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没有得到解决:1、该装置在使用中仅能防止非机动车的碰撞,对于其他车辆的碰撞防护性能较低;2、该装置被机动车碰撞发生倾倒时,其上端的信号灯容易碰撞到地面损坏;3、该装置底座上的支撑杆斜撑在地面上,发生碰撞时容易导致车辆的倾覆;
[0004]此外其他专利解决方案中例如202022387211.9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撞结构的临时交通信号灯,所述固定柱的外壁固定有第一橡胶层,且第一橡胶层的外壁固定有第一环形金属层,所述第一环形金属层的外壁连接有减震弹簧,且减震弹簧的左右两侧固定有气垫,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二橡胶层,且第二橡胶层的外壁固定有第二环形金属层,所述第二环形金属层的外壁连接有减震弹簧层,该临时交通信号灯能够警示提醒过往机动车辆和防撞击减震等优点,如果不慎被机动车辆撞击,防撞击减震设计也能有效保护驾驶员和交通信号灯免受巨大撞击伤害,该种设计仅能够作为临时交通指挥路面使用,其防撞性能较差且仅能够进行地面的横向防撞,在倒地后其对信号灯的顶部结构几乎没有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的防碰撞性能较低,信号灯倾倒时容易损坏,且容易造成碰车辆倾覆的问题。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包括灯架,所述灯架外壁的左右两侧中间处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所述灯架外壁的下端活动套接有加固机构,所述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软管,所述支撑软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信号灯,所述支撑软管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信号灯的底部和灯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信号灯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防护弹片。
[0007]优选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两个第一缓冲弹片,所述第一缓冲弹片外壁的中间处固定连接在灯架外壁的中间处,所述第一缓冲弹片内壁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塞套,
所述活塞套内部的一端活动插接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片,所述活塞套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缓冲弹簧。
[0008]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八个限位槽,八个所述限位槽分别开设在灯架外壁下端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槽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滑槽,所述灯架外壁的下端活动套接有圆环座,所述圆环座内壁的凸块活动套接在限位槽的内部,所述圆环座的底部铰接有拓展杆,所述拓展杆的一端与圆环座的底部铰接,所述拓展杆外壁的一侧开设有斜槽。
[0009]优选的,所述底盘的直径为灯架底部直径的2倍,且底盘的顶部与加固机构的底部搭接。
[0010]优选的,所述防护弹片的材质为弹簧钢,且防护弹片的横截面为八字形。
[0011]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内壁的一端活动套接在活塞杆的外部,且缓冲弹簧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缓冲弹片和第二缓冲弹片的内壁上。
[0012]优选的,所述拓展杆的一端活动套接在滑槽的内部,且拓展杆的长度与限位槽的长度相同。
[0013]优选的,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S1:首先将灯架的底部和底盘放置在指定位置预留坑内部的中间处,再向下滑动圆环座,并带动四个拓展杆展开,当圆环座的底部与底盘搭接即可完成拓展杆的完全展开,且圆环座与底盘共同对拓展杆进行限位,防止拓展杆旋转导致灯架倾倒,再将预留坑填土并压实,提高灯架的强度和稳定性。
[0015]S2:当车辆发生事故撞向灯架时,车辆会先与第二缓冲弹片接触,在撞击力的作用下,导致第二缓冲弹片发生弹性形变,第二缓冲弹片在弹性形变过程中会将部分的撞击力分摊到缓冲弹簧和活塞杆与第一缓冲弹片上,使得缓冲弹簧压缩吸能,同时活塞杆压缩活塞套内部的空气,第二缓冲弹片的弹性形变挤压第一缓冲弹片发生弹性形变,通过三个部件对撞击力进行缓冲,既能保护灯架又能使车辆减速,降低车辆内部人员的受伤程度。
[0016]S3:当碰撞力过大导致灯架倾倒时,防护弹片与地面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避免信号灯与地面接触而损坏,且防护弹片也能避免车辆直接压到信号灯。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第一缓冲弹片和第二缓冲弹片与活塞的配合使用,能够将碰撞产生的动能同时被两个缓冲弹片形变吸收和挤压活塞内部的空气吸收,以及缓冲弹簧的弹性形变吸收掉,极大的提高了该装置承受冲撞力的上限,大大提高了灯架的防碰撞性能。
[0020](2)该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支撑软管和防护弹片与弹簧柱的配合使用,在该装置发生倾倒时,防护弹片能够将信号灯支撑起来,避免信号灯与地面直接接触而损坏,且支撑软管和弹簧柱发生弹性弯曲形变,能够将与地面的大部分碰撞力吸收掉,进一步保护信号灯。
[0021](3)该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通过加固机构增加该装置底部在土壤内部的接触面积,提高装置的强度和稳定性,且避免了该装置容易使碰撞的车辆发生倾覆的危险。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主视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的俯视剖面;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结构局部的俯视图。
[0026]图中:1、灯架;2、缓冲机构;21、第一缓冲弹片;22、活塞套;23、活塞杆;24、第二缓冲弹片;25、缓冲弹簧;3、加固机构;31、限位槽;32、滑槽;33、圆环座;34、拓展杆;35、斜槽;4、底盘;5、信号灯;6、支撑软管;7、防护弹片;8、弹簧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4,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包括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架(1)外壁的左右两侧中间处均固定连接有缓冲机构(2),所述灯架(1)外壁的下端活动套接有加固机构(3),所述灯架(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盘(4),所述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软管(6),所述支撑软管(6)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信号灯(5),所述支撑软管(6)的外表面活动套接有弹簧柱(8),所述弹簧柱(8)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信号灯(5)的底部和灯架(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信号灯(5)的顶部螺纹连接有防护弹片(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2)包括两个第一缓冲弹片(21),所述第一缓冲弹片(21)外壁的中间处固定连接在灯架(1)外壁的中间处,所述第一缓冲弹片(21)内壁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活塞套(22),所述活塞套(22)内部的一端活动插接有活塞杆(23),所述活塞杆(2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缓冲弹片(24),所述活塞套(22)的外壁活动套接有缓冲弹簧(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机构(3)包括八个限位槽(31),八个所述限位槽(31)分别开设在灯架(1)外壁下端的前后两侧和左右两侧,所述限位槽(31)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滑槽(32),所述灯架(1)外壁的下端活动套接有圆环座(33),所述圆环座(33)内壁的凸块活动套接在限位槽(31)的内部,所述圆环座(33)的底部铰接有拓展杆(34),所述拓展杆(34)的一端与圆环座(33)的底部铰接,所述拓展杆(34)外壁的一侧开设有斜槽(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用红绿灯架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4)的直径为灯架(1)底部直径的2倍,且底盘(4)的顶部与加固机构(3)的底部搭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交通用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僭樟
申请(专利权)人:陈僭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