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797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勘察资料,确定待处理场地软黏土层所处深度;第二步,将待处理场地地层由浅至深分为填土层、基础层、加固层;第三步,将填土层挖除原土,采用高压旋喷桩对需铺设管线沿线的加固层地基进行加固;第四步,在高压旋喷桩两侧的加固层地基施工水泥搅拌桩形成防渗帷幕;第五步,在加固层设置污水管管道,在基础层设置雨水管管道,在填土层设置部分雨水管管道及雨污水支管管道;第六步,在填土层做宕渣夹土回填,分层填筑夯实。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管线的需要将软黏土地基分层处理,处理效率高,地基加固效果好。地基加固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市政道路管线地基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雨水管道、污水管道及给水管道都属于市政道路管线工程,这类市政道路管线铺设对路基沉降都有一定要求,如管线产生压缩沉降或侧向位移,则管体就会出现纵向弯曲,从而影响管道稳定性,甚至出现管道破损、漏水等问题。
[0003]软黏土地基是指通过淤泥沉积物、腐殖质所构成的细颗粒土,其特点为含水量大、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及承载能力低等。在软黏土地基施工铺设市政道路管线,极易出现地基剪切破坏、不均匀沉降、管线失稳或浮起等情况,影响管线使用性能,对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0004]因此,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管线的需要将软黏土地基分层处理,处理效率高,地基加固效果好。
[0006]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勘察资料,确定待处理场地软黏土层所处深度;第二步,将待处理场地地层分为三层,最浅层为填土层,层厚约800mm,中间层为基础层,层厚约800mm,最深层为加固层;第三步,将填土层挖除原土,采用高压旋喷桩对需铺设管线沿线的加固层地基进行加固;第四步,在高压旋喷桩两侧的加固层地基施工水泥搅拌桩形成防渗帷幕;第五步,在加固层设置污水管管道,在基础层设置雨水管管道,在填土层设置部分雨水管管道及雨污水支管管道;第六步,在填土层做宕渣夹土回填,分层填筑夯实。
[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管线的需要将软黏土地基分层处理,通过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基,可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减少地基剪切破坏和不均匀沉降;在高压旋喷桩两侧架设水泥搅拌桩形成防渗帷幕,可防止透水漏气,减少地基沉降;施工方法简单、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地基加固效果好。
[0008]进一步的,上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所述高压旋喷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钻杆钻入加固层,采用单管法旋喷,通过高压水泥浆从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同时进行旋转、提升,高压旋喷桩加固深度为10.0m,直径1000mm,间
距700mm。
[0009]进一步的,上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所述钻杆的旋转速度为20r/min,钻杆提升速度15~30cm/min,所述喷嘴直径为0.3~1.0m。
[0010]进一步的,上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所述高压水泥浆的浆液压力为20~40Mpa。
[0011]进一步的,上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所述高压水泥浆的水泥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级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1,密度为1.35~1.5g/cm3。
[0012]进一步的,上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所述水泥搅拌桩桩径0.5m,桩长10m,相邻水泥搅拌桩圆心间距0.4m,咬接形成防渗帷幕。
[0013]进一步的,上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所述宕渣最大粒径不得大于30cm,含泥量不得大于20%;首层厚度不大于500mm,以后每层不大于300mm。
[0014]进一步的,上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每层回填宕渣应用16t或以上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时,振动碾压至少6遍,直至被压实体表面无明显轮迹。
[0015]进一步的,上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所述振动压路机的碾压速度为2~4km/h,振动频率为30Hz,在碾压过程中,错轮1/4以上。
[0016]进一步的,上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每层回填宕渣碾压夯实后,实测密实度不小于90%。
[0017]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管线的需要将软黏土地基分层处理,通过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基,可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减少地基剪切破坏和不均匀沉降;在高压旋喷桩两侧架设水泥搅拌桩形成防渗帷幕,可防止透水漏气,减少地基沉降;施工方法简单、成本低,处理效率高,地基加固效果好。
[0018]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高压旋喷桩是利用钻杆通过高压水泥浆从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从而构成喷射流,依次进行土体切割,或与土充分搅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法施工时,要求同时进行喷射、旋转、提升等工序,其工艺优势在于有利于提升地基的抗剪强度和承载力,改进土的变形性质,并且可控制加固范围,使用设备较简单、轻便,机械化程度高,料源广阔,施工简便,速度快,成本低。
[0019]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搅拌机械在软黏土地基一定深度内将软黏土与水泥进行强制搅拌,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具有一定承载力和固结度的柱体或墙体;水泥搅拌桩施工成桩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无污染,施工过程不会使地基土挤出,无振动及噪音,特别适合建筑群较密集、净空较狭窄地段的施工;水泥搅拌桩形成的防渗帷幕具备加固和防渗双重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
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0023]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根据勘察资料,确定待处理场地软黏土层所处深度;第二步,将待处理场地地层分为三层,最浅层为填土层,层厚约800mm,中间层为基础层,层厚约800mm,最深层为加固层;第三步,将填土层挖除原土,采用高压旋喷桩对需铺设管线沿线的加固层地基进行加固;第四步,在高压旋喷桩两侧的加固层地基施工水泥搅拌桩形成防渗帷幕;第五步,在加固层设置污水管管道,在基础层设置雨水管管道,在填土层设置部分雨水管管道及雨污水支管管道;第六步,在填土层做宕渣夹土回填,分层填筑夯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旋喷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用钻杆钻入加固层,采用单管法旋喷,通过高压水泥浆从水平方向的喷嘴喷出,同时进行旋转、提升,高压旋喷桩加固深度为10.0m,直径1000mm,间距700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的旋转速度为20r/min,钻杆提升速度15~30cm/min,所述喷嘴直径为0.3~1.0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市政道路管线铺设的软黏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林新钟琴杨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珠生态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