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便携物联网心肺音听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7883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听诊与远程医疗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移动便携物联网心肺音听诊系统,包括:对用户的心脏和肺部进行听诊录制,获得第一用户听诊报告;对第一用户听诊报告进行智能分析,获得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根据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获取多部位智能分析报告;根据第一用户听诊报告、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和多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获得第二用户听诊报告;利用若干个算法模型对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分析,获取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对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和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多专家远程会诊,获取专家分析报告。由于多智能分析报告综合了多部位病理性听诊音特征进行分析,使第二用户听诊报告更加准确,进而能够辅助诊断,提高了心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病诊断的准确率。病诊断的准确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便携物联网心肺音听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听诊与远程医疗
,具体涉及一种移动便携物联网心肺音听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听诊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手段,主要对象为心肺音,医务人员可通过识别心肺音的异常、是否有附加音和出现的位置、幅度、频率与出现时机等的不同,对患者的胸肺部可能存在的疾病进行初步判定。随着信息科技和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更加客观、内容更加透明、更可控化、更便携化的远程医疗的需求与日俱增,而基于电子听诊技术的医疗物联网模式也已成为当下医疗行业的热门发展方向。现有技术中物联网心肺听诊系统是先获取用户的心或肺部音频情况,进而获取用户的心或肺部位的单智能分析报告,然后根据心或肺任一部位的单智能分析报告直接做出病情的初步诊断。这样的诊断方式忽略了心肺部疾病的复杂度和不同部位的听诊音的异质性,导致诊断的准确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移动便携物联网心肺音听诊系统,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便携物联网心肺音听诊系统。
[0005]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对用户的心脏和肺部进行听诊录制,获得第一用户听诊报告;对第一用户听诊报告进行智能分析,获得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根据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获取多部位智能分析报告;根据第一用户听诊报告、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和多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获得第二用户听诊报告;利用若干个算法模型对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分析,获取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对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和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多专家远程会诊,获取专家分析报告。
[0006]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对用户的心脏和肺部进行听诊录制,获得第一用户听诊报告:将用户的心脏和肺部的振动机械能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电流信号;对各电流信号进行去噪预处理,获得各模拟电信号;对各模拟电信号进行数模转换,生成用户心脏音频信号和用户肺部音频信号;将用户心脏音频信号和用户肺部音频信号确定为第一用户听诊报告。
[0007]结合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对用户的心脏和肺部进行听诊录制,获得第一用户听诊报告,还包括:对用户的心脏和肺部进行听诊录制时,将用户任一身体部位的听诊反应和病情描述进行记录,获得用户实时评价。
[0008]结合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对用户心脏音频信号和用户肺部音频信号进行智能分析,获得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包括:对各音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并将各滤波后的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对各降噪处理后的音频信号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各部位特征;采用预设的音频信号处理模型对各部位特征进行分类处理,获得各音频信
号的异常情况识别结果;根据各音频信号的异常情况识别结果获得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
[0009]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根据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获取多部位智能分析报告,包括:按照预设的听诊顺序和预设的向量矩阵形式对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进行处理,获得向量矩阵;将向量矩阵输入预设的智能分析报告处理模型,获得多部位智能分析报告。
[0010]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利用若干个算法模型对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分析,获取算法模型分析报告之前,还包括:根据第二用户听诊报告筛选出若干个待选算法模型;各待选算法模型包括同一种心肺部疾病类型的若干个待选算法模型和不同种心肺部疾病类型的待选算法模型;获取各待选算法模型与各心肺部疾病类型的相关度,以及各待选算法模型的准确度;根据各相关度和各准确度选取若干个算法模型。
[0011]结合第六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根据各相关度和各准确度选取若干个算法模型,包括:将大于第一预设阈值的相关度对应的待选算法模型确定为选取的算法模型;和/或,将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的准确度对应的待选算法模型算确定为选取的算法模型。
[0012]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实现方式中,对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和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多专家远程会诊之前,还包括:获取第二用户听诊报告涉及的疾病领域;筛选出疾病领域的若干个待选专家顾问;获取各待选专家顾问的好评度;根据各待选专家顾问的好评度选取多个专家顾问。
[0013]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实现方式中,对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和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多专家远程会诊,获取专家分析报告,包括:用户申请多专家远程会诊,将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和第二用户听诊报告发送给各专家顾问;各专家顾问响应于用户的会诊申请后,将专家分析报告发送给用户。
[0014]结合第九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十种可实现方式中,各专家顾问响应于用户的会诊申请后,将专家分析报告发送给用户,包括:各专家顾问响应于用户的会诊申请,接收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和第二用户听诊报告;对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和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分析,给出专家诊断意见,并形成专家分析报告;将专家分析报告发送给用户。
[0015]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0016]1.由于不同部位的听诊音的异质性,单独对用户心脏和肺部音频信号进行智能分析,获得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由于心肺部疾病的复杂度涉及了各单部位,因此根据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获取多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这样,既考虑到了不同部位的听诊音的异质性又考虑到了心肺部疾病的复杂度,使得多智能分析报告综合了多部位病理性听诊音特征,更加准确,进而能够辅助诊断,提高了心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0017]2.由于先采用了智能分析获取单智能分析报告,后采用算法模型对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分析,获取算法模型分析报告,降低了用户对诊断环境和专家顾问的依赖,便于用户进行随时随地的自我筛查,发现可能潜伏的病情,不耽误最佳就医时机;算法模型分析报告也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意见,进一步提高心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0018]3.采用多算法模型对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分析,获得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再对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和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多专家远程会诊,获取专家分析报告。这样,采
用多对一的诊断模式,降低了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心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便携物联网心肺音听诊系统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便携物联网心肺音听诊系统的普通用户端与信号采集端的无线连接流程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普通用户端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便携物联网心肺音听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移动便携物联网心肺音听诊系统的付费与充值流程图;
[0025]图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便携物联网心肺音听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用户的心脏和肺部进行听诊录制,获得第一用户听诊报告;对所述第一用户听诊报告进行智能分析,获得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根据各所述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获取多部位智能分析报告;根据所述第一用户听诊报告、各所述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和所述多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获得第二用户听诊报告;利用若干个算法模型对所述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分析,获取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对所述算法模型分析报告和所述第二用户听诊报告进行多专家远程会诊,获取专家分析报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用户的心脏和肺部进行听诊录制,获得第一用户听诊报告,包括:将所述用户的心脏和肺部的振动机械能信号转换为对应的电流信号;对各所述电流信号进行去噪预处理,获得各模拟电信号;对各所述模拟电信号进行数模转换,生成用户心脏音频信号和用户肺部音频信号;将所述用户心脏音频信号和所述用户肺部音频信号确定为第一用户听诊报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用户的心脏和肺部进行听诊录制,获得第一用户听诊报告,还包括:对用户的心脏和肺部进行听诊录制时,将用户任一身体部位的听诊反应和病情描述进行记录,获得用户实时评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用户心脏音频信号和所述用户肺部音频信号进行智能分析,获得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包括:对各音频信号进行带通滤波,并将各滤波后的音频信号进行降噪处理;对各降噪处理后的音频信号进行特征提取,获得各部位特征;采用预设的音频信号处理模型对各所述部位特征进行分类处理,获得各音频信号的异常情况识别结果;根据各所述音频信号的异常情况识别结果获得各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根据各所述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获取多部位智能分析报告,包括:按照预设的听诊顺序和预设的向量矩阵形式对各所述单部位智能分析报告进行处理,获得向量矩阵;将所述向量矩阵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英李吴优皮喜田张海燕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点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