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式除尘器的清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768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袋式除尘器的清灰系统,涉及袋式除尘器技术领域,包括除尘器本体、设于除尘器本体内部的喷吹管、花板、除尘滤袋、滤袋框架和设于除尘器本体上下两端的净气出口和尘气入口,除尘器本体底部设置有回收筒,回收筒内从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分隔板、固定有承接板和升降设置有抬升板,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进料口,承接板上开设有多个隔离口;抬升板上端面竖直固定有多个阳极棒,回收筒的顶部设置有阴极环状框架,回收筒侧壁铰接连接有卸料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杂质集中回收,无需静置,同时将灰尘集中隔离后,便于操作人员的清理和打扫,大大提高了清灰效率。提高了清灰效率。提高了清灰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袋式除尘器的清灰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袋式除尘器
,尤其涉及袋式除尘器的清灰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袋式除尘器是一种干式滤尘装置,适用于捕集细小、干燥、非纤维性粉尘。专利公告号为CN208406427U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具有清灰功能的袋式除尘器,属于除尘器
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清灰效果差的问题。本具有清灰功能的袋式除尘器,包括机架,机架上固定有主箱体,主箱体侧壁开设有出风口与进风口,主箱体下方转动设有灰斗,主箱体下端设置有若干刮刀,刮刀的刀片处于灰斗中并与灰斗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间隙,机架上设有能驱动灰斗转动的转动机构,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轴承,轴承的外圈与灰斗的上端内壁相固定,轴承的内圈与主箱体的下端外壁相固定,灰斗的外壁中部开设有环形槽,电机固定在机架上,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皮带轮,皮带轮与环形槽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接。
[0003]上述袋式除尘器在清灰过程中通过灰斗的转动与刮刀产生摩擦,从而实现清灰,但是实际清灰过程中,由于袋式除尘器在反冲洗后需要静置,静置过程中除尘器内部中的灰尘会掉落在灰斗上,但是刮刀运行又会使得灰尘飞扬,最终不能有效的去除灰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袋式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包括除尘器本体、设于除尘器本体内部的喷吹管、花板、除尘滤袋、滤袋框架和设于除尘器本体上下两端的净气出口和尘气入口,除尘器本体底部设置有回收筒,回收筒内从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分隔板、固定有承接板和升降设置有抬升板,其中,分隔板上开设有多个进料口,承接板上开设有多个隔离口;抬升板上端面竖直固定有多个阳极棒,阳极棒可依次贯穿承接板的隔离口和分隔板的进料口且进入除尘器本体内部,回收筒的顶部设置有阴极环状框架,回收筒侧壁于分隔板和承接板之间的位置处铰接连接有卸料板。
[0005]进一步设置为:进料口处活动设置有盖板,盖板呈倒圆台状,盖板的周侧与其正下方对应的进料口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多个弹性绳。
[0006]进一步设置为:进料口的内壁处开设有用于安置弹性绳的收纳槽。
[0007]进一步设置为:阳极棒的顶端固定有顶台,盖板的下端面开设有与顶台插接适配的凹槽。
[0008]进一步设置为:隔离口处嵌设环状刮刀,环状刮刀由树脂材料制成。
[0009]进一步设置为:回收筒内部于分隔板和承接板之间形成有回收空间,卸料板连通回收空间和除尘器本体外部的空间。
[0010]进一步设置为:回收筒底部固定有驱动气缸,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抬升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设置为:阳极棒在抬升板上呈圆周阵列分布且与阴极环状框架的阴极一一对应。
[0012]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阳极棒和阴极环状框架的电离作用,带有静电的灰尘会吸附在阳极棒表面,通过阳极棒的升降,将灰尘最终带入回收空间,完成灰尘收集工作的同时无需担心灰尘在除尘器本体内部四散飞扬;(2)通过杂质集中收纳在回收空间,减少了传统方式中静置的时间,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清灰工作,使得清灰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局部放大图。
[0014]附图标记:1、除尘器本体;2、喷吹管;3、花板;4、除尘滤袋;5、滤袋框架;6、尘气入口;7、净气出口;8、回收筒;9、分隔板;10、承接板;11、抬升板;12、进料口;13、隔离口;14、阳极棒;15、阴极环状框架;16、卸料板;17、盖板;18、弹性绳;19、收纳槽;20、顶台;21、凹槽;22、刮刀;23、驱动气缸;24、回收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6]参照图1,为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袋式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包括除尘器本体1,除尘器本体1呈圆柱体结构,除尘器本体1内部固定有花板3,花板3将除尘器本体1内部分隔为上空间和下空间,在除尘器本体1内部的上空间中固定有喷吹管2,喷吹管2的端部连接有气包和脉冲阀,在除尘器本体1内部的下空间中设置有多个滤袋框架5,每一个滤袋框架5外部均固定有除尘滤袋4,滤袋框架5通过文氏管与花板3固定并且文氏管连通上空间和除尘滤袋4内部。除尘器本体1的顶端设置有净气出口7,净气出口7与除尘器本体1内部的上空间连通,除尘器本体1的底端设置有尘气入口6,尘气入口6与除尘器本体1内部的下空间连通。袋式除尘器工作时,尘气从尘气入口6进入到除尘器本体1内部,通过除尘滤袋4的过滤后进入到上空间后再从净气出口7排出。袋式除尘器清洗时,喷吹管2将高速气体吹入除尘滤袋4中,除尘滤袋4外部的灰尘被剥离除尘滤袋4并进入到除尘本体内部中。
[0017]参照图1和图2,除尘器本体1底部呈开口结构且其底部还可拆卸连接有回收筒8,回收筒8与除尘器本体1底部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回收筒8的顶部固定有分隔板9,分隔板9与除尘器本体1内部的下空间直接接触,分隔板9上开设有多个进料口12,所有进料口12以分隔板9的中心为圆心圆周阵列分布。回收筒8的内部还固定有承接板10,承接板10位于分隔板9的正下方且与分隔板9相互平行设置,承接板10上开设有多个隔离口13,隔离口13的数量与进料口12的数量一致且上下相邻的隔离口13和进料口12同轴线设置。回收筒8内部在分隔板9和承接板10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回收空间24。
[0018]回收筒8的内部还升降设置有抬升板11,抬升板11位于承接板10的正下方,回收筒8底部固定有驱动气缸23且驱动气缸23的活塞杆与抬升板11的底部固定连接。抬升板11上
端面竖直固定有多个阳极棒14,阳极棒14的数量与隔离口13的数量一致且位置一一对应。阳极棒14可依次贯穿承接板10的隔离口13和分隔板9的进料口12且进入到除尘器本体1内部中。进料口12的直径与隔离口13的直径一致,阳极棒14的直径小于进料口12的直径。回收筒8的顶部固定有阴极环状框架15,阴极环状框架15的阴极等间距分布且数量与阳极棒14一致,阳极棒14在抬升板11上呈圆周阵列分布并且与阴极环状框架15的阴极一一对应。当阳极棒14穿过分隔板9进入到下空间中,在阴极环状框架15和阳极棒14的电离作用下,使得灰尘带有静电,并粘附在阳极棒14的表面,从而完成灰尘的收集,阳极棒14则带着灰尘进入到回收空间24中。
[0019]参照图2,每一个进料口12处均活动设置有一个盖板17,盖板17呈倒圆台状,盖板17的直径与进料口12的形状和尺寸一致。盖板17的周侧与其正下方对应的进料口12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多个弹性绳18,多个弹性绳18等间距环绕在盖板17周侧,进料口12的内壁处开设有多个用于安置弹性绳18的收纳槽19,每一个弹性绳18的一端与盖板17外壁固定,另一端与收纳槽19最深处的底壁固定。当阳极棒14将盖板17顶起时,进料口12连通下空间和回收空间24;当盖板17无外力影响情况下,盖板17在弹性绳18的作用下可将进料口12遮蔽,从而确保除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袋式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包括除尘器本体(1)、设于除尘器本体(1)内部的喷吹管(2)、花板(3)、除尘滤袋(4)、滤袋框架(5)和设于除尘器本体(1)上下两端的净气出口(7)和尘气入口(6),其特征在于:除尘器本体(1)底部设置有回收筒(8),回收筒(8)内从上而下依次固定有分隔板(9)、固定有承接板(10)和升降设置有抬升板(11),其中,分隔板(9)上开设有多个进料口(12),承接板(10)上开设有多个隔离口(13);抬升板(11)上端面竖直固定有多个阳极棒(14),阳极棒(14)可依次贯穿承接板(10)的隔离口(13)和分隔板(9)的进料口(12)且进入除尘器本体(1)内部,回收筒(8)的顶部设置有阴极环状框架(15),回收筒(8)侧壁于分隔板(9)和承接板(10)之间的位置处铰接连接有卸料板(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除尘器的清灰系统,其特征在于:进料口(12)处活动设置有盖板(17),盖板(17)呈倒圆台状,盖板(17)的周侧与其正下方对应的进料口(12)的内壁之间固定有多个弹性绳(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学艳张健峰代巧宋维华孙志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