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7563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运载装置,包括:车架;第一轮组,设于车架,用于抵接第一支撑面;工件承载机构,与车架连接,包括第二轮组,用于抵接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与第一支撑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不同;转动轮组,与车架转动连接,位于第一轮组和第二轮组之间;折叠组件,设于车架并与转动轮组转动连接;折叠组件处于非折叠状态时,使转动轮组与第一轮组配合以实现运载装置在第一支撑面移动,折叠组件变为折叠状态时,可使第二轮组与第一轮组配合以实现运载装置在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运载装置可在不同的支撑面上移动,能够适应不同的支撑面,省时省力,劳动强度较小,且安全性能较高。全性能较高。全性能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载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工件运载领域,特别是一种运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加工作业之前,需要先将工件运载至机台,对于一些较重的工件(例如砂轮)且具有大台阶的机台,现有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搬运,跨过台阶并移动一段距离后放置在机台内。然而,此种方式劳动强度大,且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运载装置,以解决现有工件运载时劳动强度大,且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4]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运载装置,包括:车架;第一轮组,设于所述车架,用于抵接第一支撑面;工件承载机构,与所述车架连接,包括第二轮组,用于抵接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不同;转动轮组,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之间;折叠组件,设于所述车架并与所述转动轮组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折叠组件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可定位所述转动轮组,使所述转动轮组抵接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轮组配合以实现所述运载装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移动,所述折叠组件变为折叠状态时,可使所述转动轮组转动至所述车架内,所述第二轮组抵接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轮组配合以实现所述运载装置在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移动。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杠杆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车架内,所述杠杆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拨动端和抵接端;折叠件,所述折叠件的一端与所述杠杆件的抵接端抵接,所述折叠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轮组转动连接,通过拨动所述杠杆件的拨动端可使所述杠杆件的抵接端抵持所述折叠件转动,以使所述折叠件处于非折叠状态或折叠状态。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件包括:固定杆,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折叠杆,与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杆的一端与所述杠杆件的抵接端抵接,所述第一折叠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抵持部;第二折叠杆,所述第二折叠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轮组和所述第一折叠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折叠杆上设有用于抵持所述第一抵持部的第二抵持部,所述折叠件处于非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二抵持部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以使所述转动轮组抵接所述第一支撑面。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折叠件还包括:连接杆,设于所述车架内,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上方;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车架和所述第一折叠杆连接;所述杠杆件包括:支撑杆,设于所述车架内,且与所述固定杆平行设置;杠杆,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拨动端和所述抵接端分别为所述杠杆件的两端。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杠杆件还包括:抵接部,设于所述杠杆的所述抵接端;所述折叠件还包括:被抵接部,设于所述第一折叠杆的靠近所述抵接端的一端,用于承载并抵接
所述抵接端。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轮组包括:第三轮组;连接架,与所述第三轮组连接,且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车架。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车架上还设有一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所述折叠件处于非折叠状态时限位所述连接架。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工件承载机构包括:承载件,用于承载所述工件;升降组件,设于所述车架上,且与所述承载件连接;转动组件,设于所述承载件上,且与所述升降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在转动时可使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承载件上升或下降。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第一升降件,所述第一升降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车架;固定件,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承载件上,且与所述第一升降件远离所述车架的一端连接;第二升降件,与所述第一升降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升降件的一端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车架上,所述第二升降件远离所述车架的一端与所述承载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与所述固定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组件在转动时可带动所述固定件移动,并带动所述第一升降件远离所述车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升降件连接所述车架的一端滑动以使所述承载件上升或下降。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包括:转动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承载件上,且穿设于所述固定件,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固定件通过螺纹连接;握持件,连接于所述转动件的一端,用于带动所述转动件转动。
[0014]上述的运载装置在运载工件的过程中,可先通过工件承载机构承载工件,折叠组件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可通过转动轮组与第一轮组配合以实现运载装置在第一支撑面移动,所述折叠组件变为折叠状态时可使转动轮组转动至车架内,此时第二轮组抵接第二支撑面,与第一轮组配合以实现运转装置在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移动。本技术的运载装置可在不同的支撑面上移动,能够适应不同的支撑面,省时省力,劳动强度较小,且安全性能较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提出的运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的运载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中的转动轮组及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1中的工件承载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图4中的工件承载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本技术提出的运载装置在一场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2]运载装置100
[0023]工件200
[0024]车架10
[0025]支撑架11
[0026]推把12
[0027]限位件13
[0028]第一轮组20
[0029]工件承载机构30
[0030]第二轮组31
[0031]承载件32
[0032]底板321
[0033]承载部322
[0034]挡块323
[0035]第一连接件324
[0036]第一滑槽325
[0037]升降组件33
[0038]第一升降件331
[0039]固定件332
[0040]第二升降件333
[0041]第一连接杆334
[0042]第二连接杆335
[0043]转动组件34
[0044]转动件341
[0045]握持件342
[0046]轴承343
[0047]支撑框35
[0048]第二连接件36
[0049]第二滑槽37
[0050]第一限位块38
[0051]第二限位块39
[0052]转动轮组40
[0053]第三轮组41
[0054]连接架42
[0055]折叠组件50
[0056]杠杆件51
[0057]拨动端511
[0058]抵接端512
[0059]支撑杆513
[0060]杠杆514
[0061]抵接部515
[0062]折叠件52
[0063]固定杆521
[00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第一轮组,设于所述车架,用于抵接第一支撑面;工件承载机构,与所述车架连接,包括第二轮组,用于抵接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不同;转动轮组,与所述车架转动连接,位于所述第一轮组和所述第二轮组之间;折叠组件,设于所述车架并与所述转动轮组转动连接;其中,所述折叠组件处于非折叠状态时,可定位所述转动轮组,使所述转动轮组抵接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一轮组配合以实现所述运载装置在所述第一支撑面移动,所述折叠组件变为折叠状态时,可使所述转动轮组转动至所述车架内,所述第二轮组抵接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轮组配合以实现所述运载装置在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杠杆件,可转动地设于所述车架内,所述杠杆件包括相对设置的拨动端和抵接端;折叠件,所述折叠件的一端与所述杠杆件的抵接端抵接,所述折叠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轮组转动连接,通过拨动所述杠杆件的拨动端可使所述杠杆件的抵接端抵持所述折叠件转动,以使所述折叠件处于非折叠状态或折叠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件包括:固定杆,设于所述车架上,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折叠杆,与所述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杆的一端与所述杠杆件的抵接端抵接,所述第一折叠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抵持部;第二折叠杆,所述第二折叠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轮组和所述第一折叠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折叠杆上设有用于抵持所述第一抵持部的第二抵持部,所述折叠件处于非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折叠杆和所述第二折叠杆的延伸方向相同且所述第二抵持部抵持于所述第一抵持部,以使所述转动轮组抵接所述第一支撑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件还包括:连接杆,设于所述车架内,且平行设置于所述固定杆的上方;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固定杆上,所述弹性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慕亚龙苏雪锋庞少勇刘艳斌师彦平丁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晋精密工业太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