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充电桩设备
,具体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与之配套的充电桩设施也处于高速建设与发展中,并且,为满足对新能源汽车上电池快速充电的需求,对于充电桩的输出功率也在随之提高,进而导致其上的各电气元件在快速充电的过程中因高功率的运行而产生较多的热量,故,需要在充电桩设施中配置相应的散热构件,以有效防止该充电桩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因温度过高而发生自燃的现象。
[0003]但是,现有的对于充电桩设施的散热方式主要是通过通风或是散热鳍片来实现的,其中,通风散热需要该充电桩的内部与外界相连通,进而导致灰尘或水汽极易进入到其内部,而对其内部电气元件造成腐蚀污染;而散热鳍片是热传导散热的一种形式,虽可在密封的环境下对该充电桩进行散热作业,但其散热的效果较差,当该充电桩处于室外高温环境下时,难以有效地对其进行散热作业而保持该充电桩处于正常温度环境下并工作。
[0004]故,亟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主体框架(1)内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散热球体组件(3),所述散热球体组件(3)顶端的中部穿过充电桩主体框架(1)并位于其上方而固定安装有外接散热管(2),所述散热球体组件(3)的内腔之中填充由液面位于其圆心以下的低沸点的冷却液,且外接散热管(2)外表面的底部与散热球体组件(3)的顶端之间相互贴合,所述散热球体组件(3)外表面两侧的底部分别设有一组连通至其内腔中的导热管路(4),且其端部设有空心球体结构并通过导热管路(4)与散热球体组件(3)的内腔之间相连通,所述散热球体组件(3)内腔的中部设有分流板(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球体组件(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组延伸至其内腔中的压力管道(5),所述压力管道(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梦杨,付主木,陶发展,陈菲,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