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聚酯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763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层叠聚酯膜,其与UV固化性树脂的粘接性良好、特别是与UV固化性墨等涂布剂的粘接性优异、并且具有长期高水平地保持粘接性的优异性能。一种层叠聚酯膜,其包括:聚酯膜;和形成在聚酯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布层,该涂布层由含有以下的组合物形成:具有羧基并且酸值为30~50mgKOH/g的聚氨酯树脂和具有羧基并且酸值为30~50mgKOH/g的交联剂。交联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聚酯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层叠聚酯膜。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度适用于例如光学、包装和标签等所有领域中的、包含易粘接性涂布层的层叠聚酯膜。
[0002]热塑性树脂膜,特别是聚酯膜,在机械性能、电性能、尺寸稳定性、透明性、耐化学性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因此,这种膜可以例如在磁记录材料;包装材料;太阳能电池应用;用于平板显示器等的防反射膜;扩散片;棱镜片等光学膜;和用于标签印刷的膜等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聚酯膜在其表面上具有高度取向的结晶,因此聚酯膜在用于这些应用的加工中具有在对各种涂料、树脂和墨的粘接性不良的缺点。
[0003]为此,迄今已研究了各种方法以赋予聚酯膜表面粘接性。
[0004]例如,作为赋予粘接性的方法,迄今已知有表面活化法,例如包括对基材聚酯膜的表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紫外线照射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的方法。但是,通过这些处理获得的粘接效果随着时间而降低,因此难以长期维持高水平的粘接性(专利文献(PTL)1)。
[0005]因此,经常使用包括将各种树脂施涂至聚酯膜的表面以形成易粘接性涂布层的方法。
[0006]迄今为止,已知一种技术,该技术包括使用含有共聚酯树脂或聚氨酯树脂的涂布液或使用含有共聚酯树脂、聚氨酯树脂和交联剂的涂布液形成涂布层以增强与它们的亲和性,从而能够容易地与硬涂层剂和棱镜透镜剂中使用的聚氨酯丙烯酸酯或丙烯酸酯等树脂成分粘接(专利文献(PTL)2和3)。但是,用于标签印刷的UV固化性墨(紫外线固化性墨)除了树脂以外,还含有表现色调的染料或颜料,耐光性比较好的颜料占墨成分的约15~25wt.%。此外,由于要求具有遮盖性的白色墨含有约50wt.%的高比例的白色颜料,传统技术仍然不足以实现对白色墨的良好的粘接性,尤其当白色墨在低剂量的UV照射下固化时难以实现高粘接性。
[0007]引文列表
[0008]专利文献
[0009]PTL 1:JPS58

27724A
[0010]PTL 2:JP2000

229355A
[0011]PTL 3:JP2009

220376A

技术实现思路

[0012]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3]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做出了本专利技术。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UV固化性树脂、特别是如UV固化性墨等涂布剂的粘接性良好、且在长时间维持高水平的粘接性方面也是优异的层叠聚酯膜。
[001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5]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征。
[0016]1.一种层叠聚酯膜,其包括:
[0017]聚酯膜和,
[0018]在所述聚酯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布层,
[0019]所述涂布层包括含有以下的组合物:具有羧基且酸值为30~50mgKOH/g的聚氨酯树脂,和具有羧基且酸值为30~50mgKOH/g的交联剂。
[0020]2.根据项1所述的层叠聚酯膜,其中所述交联剂为异氰酸酯系化合物。
[0021]专利技术的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层叠聚酯膜对如硬涂层、透镜层和墨等UV固化性树脂的粘接性优异,特别是具有对UV固化性墨的高水平的粘接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聚酯膜基材
[0024]可用于形成本专利技术的聚酯膜基材的聚酯树脂的实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2,6

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等;上述聚酯树脂的二醇成分或二羧酸成分的一部分被共聚成分替代而成的共聚酯树脂。这样的共聚成分的实例包括例如二甘醇、新戊二醇、1,4

环己烷二甲醇、聚亚烷基二醇等二醇成分;例如己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

间苯二甲酸钠、2,6

萘二甲酸等二羧酸成分;等等。
[0025]优选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聚酯膜基材的聚酯树脂主要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聚2,6

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在这些聚酯树脂中,从物性与成本之间的平衡的观点出发,最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使用这样的聚酯树脂形成的聚酯膜基材优选为双轴拉伸聚酯膜,能够改善耐化学药品性、耐热性、机械强度等。
[0026]用于聚酯树脂的生产中的缩聚催化剂没有特别限定。从低成本和优异催化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三氧化二锑。使用锗化合物或钛化合物也是优选的。更优选的缩聚催化剂的实例包括含有铝和/或铝化合物和酚类化合物的催化剂;含有铝和/或铝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催化剂;以及含有磷化合物的铝盐的催化剂。
[0027]本专利技术的聚酯膜基材的层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单层聚酯膜,两层的成分不同的具有两层结构的聚酯膜,或者由包括外层和内层的至少三层组成的聚酯膜基材。
[0028]涂布层
[0029]为了提高对硬涂层的粘接性、对UV固化性墨的粘接性、耐粘连性,本专利技术的层叠聚酯膜优选通过使用包含具有羧基且酸值为30~50mgKOH/g的聚氨酯树脂和具有羧基且酸值为30~50mgKOH/g的交联剂的组合物在聚酯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形成涂布层。涂布层可以形成在聚酯膜的两个表面上;或者可以仅在聚酯膜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并且可以在另一个表面上形成不同类型的树脂涂布层。
[0030]本专利技术的涂布层对例如硬涂层、透镜层、或墨等UV固化性树脂或热固性树脂的粘接性优异,对含有颜料等的墨的粘接性特别优异。推测该效果是由于涂布层的羧基和墨的颜料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另外,由于聚氨酯树脂和交联剂均含有一定范围内的量的羧基,因此本专利技术可以使涂布层本身含有许多羧基,同时抑制由于仅在一种树脂中存在许多羧基而发生的耐水性降低引起的如不良的耐湿热性等缺点。
[0031]具有羧基的聚氨酯树脂与具有羧基的交联剂的重量比优选在90/10~10/90的范围内,更优选80/20~20/80,甚至更优选70/30~30/70。如果交联剂的量少,则耐湿热性等耐久性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聚氨酯树脂的量少,则粘接性降低。
[0032]下面将详细描述涂布层的各组分。
[0033]具有羧基且酸值为30~50mgKOH/g的聚氨酯树脂
[0034]具有羧基的聚氨酯树脂是指至少使用多元醇成分和多异氰酸酯成分,根据需要进一步使用扩链剂等合成的聚氨酯树脂;并且在分子或侧链中含有羧基。这里提及的“分子中的羧基”是指羧基存在于聚氨酯树脂的主链或至少一端。这里提及的“侧链中的羧基”是指通过合成或聚合例如上述那些等的至少一种具有三个以上的末端官能团的原料成分而得到的在聚氨酯树脂的支链中引入的羧基。
[0035]本专利技术中具有羧基的聚氨酯树脂通过主要使用含羧基的多元醇成分作为氨基甲酸酯成分而获得。
[0036]含羧基的多元醇成分的实例包括相对高分子量的多元醇,例如含羧基的聚亚烷基二醇、含羧基的丙烯酸类多元醇、含羧基的聚烯烃多元醇、含羧基的聚酯多元醇等。实例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层叠聚酯膜,其包括:聚酯膜和,在所述聚酯膜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涂布层,所述涂布层包括含有以下的组合物:具有羧基且酸值为30~50mgKOH/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多喜博高木纪志泷井功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