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640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由于对现有电机的电枢绕组进行了改进,使金属材料消耗降低,导线电阻减小,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征是电枢绕组单个元件的形状是正面为平底V型,侧面为门型的立体结构,绕组元件沿半个或四分之一圆周均匀分布,整个电枢绕组由单个元件组成的两个空心罩形半圆或四个空心罩形四分之一圆构成,同相绕组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或并联。该电机可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办公用品等领域。(*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电动机的性能和效率,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电枢绕组结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的原则是以最短的绕组导体获得最大的反电势。现有的这类电机的电枢绕组为径向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绕组元件按一定规律迭放而成,《微特电机》1996年第二期杂志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及其工艺特点中做过相关介绍。典型的电枢绕组单个元件为扇形或多边形平面结构。元件径向直线部分可有效的产生反电势和转矩,其余部分只起着电路的连接作用。这些无效部分不仅浪费有色金属材料,而且由于其电阻损耗,使电机的温度上升,效率降低。缩短这部分导体的长度是改善电机性能的重要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利用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轴向长度短和永久磁钢N极和S极方向相反的特点,将电枢绕组的形状改变,提供了一种带有立体结构电枢绕组的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本技术的组成包括电枢绕组、永久磁钢、转子本体、控制板、电机后端盖、电机磁轭外壳、电机前端盖、轴承、轴、相绕组接线端,其特征在于电枢绕组的单个元件的形状是正面为平底V型,侧面为门型的立体结构,绕组元件沿半个或四分之一圆周均匀分布,整个电枢绕组由单个元件组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盘式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包括:电枢绕组、永久磁钢、转子本体、控制板、电机后端盖、电机磁轭外壳、电机前端盖、轴承、轴、相绕组接线端,其特征在于电枢绕组的单个元件的形状是正面为平底V型,侧面为门型的立体结构,绕组元件沿半个或四分之一圆周均匀分布,整个电枢绕组由单个元件组成的两个空心罩形半圆或四个空心罩形四分之一圆构成,同相绕组的连接方式为串联或并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广振官红子谢凌云陆向前
申请(专利权)人:鞍山钢铁学院爱龙电子工程研究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