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热炉水冷冲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1654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冶炼设备技术领域,即矿热炉水冷冲渣槽。为包括底板、两侧板、后封板、前敞口的梯型槽结构,其特征在于侧板采用内为水腔的封水板,封水板带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封水板内有多个间隔相通的隔水筋板。采用水冷结构形式目的在于解决由于熔渣高温导致冲渣槽局部变形,从而影响冶炼过程中正常排渣的问题。通过对冲渣槽本体进行水冷保护,降低冲渣槽侧板的温度,同时水冷结构对冲渣槽本体也起到了整体加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维修更换周期,降低二次投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热炉水冷冲渣槽


[0001]本技术属于冶炼设备
,即矿热炉水冷冲渣槽。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炉渣又称熔渣,火法冶金过程中生成的浮在金属等液态物质表面的熔体,其组成以氧化物为主,还常含有硫化物并夹带少量金属。冶炼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炉渣在定期排放时会通过渣沟最终将熔渣排放至冲渣水池中。在排放过程中,炉渣能达到1500~1600℃的高温,并且黏性大、流动性差,因此在冶炼生产炉前冲渣系统中通过采用冲渣冷却装置和冲渣槽共同完成对炉渣进行降温,提高炉渣的流动性,从而顺利排入冲渣水池中,通过抓斗起重机将渣池中的废渣倒运至装载车,最终运走。原有的冲渣槽结构由简单的梯型槽结构逐渐优化升级至槽外加设多段加强筋板结构形式,且调整了筋板的布局,以增加冲渣槽的强度,但通过实际冶炼生产发现,单纯对冲渣槽进行加固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其因高温产生变形的问题。其结构是前敞口的梯型槽结构(见图2),分别为底板4、侧板1及后封板3。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抗变形,使用寿命长的矿热炉水冷冲渣槽。
[0004]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矿热炉水冷冲渣槽,为包括底板、两侧板、后封板、前敞口的梯型槽结构,其特征在于侧板采用内为水腔的封水板,封水板带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封水板内有多个间隔相通的隔水筋板。
[0005]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水冷结构形式目的在于解决由于熔渣高温导致冲渣槽局部变形,从而影响冶炼过程中正常排渣的问题。通过对冲渣槽本体进行水冷保护,降低冲渣槽侧板的温度,同时水冷结构对冲渣槽本体也起到了整体加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延长了维修更换周期,降低二次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000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技术结构简图。
[0008]图2是改进前产品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见图1、2,零部件名称如下:侧板1,隔水筋板2,后封板3,底板4,进水管5,出水管6。
[0010]参见图1,矿热炉水冷冲渣槽,为包括底板4、两侧板1、后封板3、前敞口的梯型槽结构。侧板1采用内为水腔的封水板(水冷护套),封水板带有进水管5和出水管6;封水板内有
多个间隔相通的隔水筋板2,在封水板内形成循环水道。
[0011]在原有冲渣槽本体的外侧增设水冷护套结构,即在侧板1内均匀焊接多处隔水筋板2,用于形成循环水道,其水道的流通距离控制在150mm,隔水筋板2间距控制在100mm

200mm之间,间距不宜过大,以避免影响冷却效果。同时在每个侧板1的两侧各加装一套进水管5,出水管6,须保证进水管5的直径尺寸小于出水管6的,以避免循环水道出现窝水现象,导致水道封水板变形、出现渗水、漏水等现象,最终影响冷却效果。
[0012]冷却水通过进水管5进入到隔水筋板2空腔内,通过上下流动的方式将热量带走,实现对冲渣槽本体的降温,循环水最终从左侧出水管6排出至冲渣水池中。
[0013]采用本结构的水冷冲渣槽在使用寿命上有很大的提高,降低了在冶炼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维修、维护工作,降低了二次成本投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
[0014]上面描述,只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技术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矿热炉水冷冲渣槽,为包括底板(4)、两侧板(1)、后封板(3)、前敞口的梯型槽结构,其特征在于侧板(1)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泽龙董洪维王骧威孙本富
申请(专利权)人:通化建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