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治理用节水型滴灌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604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灌溉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生态治理用节水型滴灌结构,包括抽水泵、与抽水泵连接的输水管道,关键在于:所述滴罐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抽水泵与输水管道之间的过滤箱和输水泵,过滤箱内部借助隔板分隔成沉降室和缓存室,沉降室和缓存室借助隔板上端设置的过流腔连通,过流腔处固定有第一过滤网,抽水泵的出口与沉降室连通,输水泵的进口与缓存室连通、出口与输水管道连通。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从河道内抽出的水没有进行预处理,就直接被送入到输水管道内,输水管道容易被堵塞,会影响灌溉效率的问题。响灌溉效率的问题。响灌溉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治理用节水型滴灌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灌溉设备
,具体的,涉及一种生态治理用节水型滴灌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滴灌是利用输水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生态治理常用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一些生态治理地区滴罐时用的水是河水,从河道内抽出的水没有进行预处理,就直接被送入到输水管道内,输水管道容易被堵塞,会影响灌溉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一种生态治理用节水型滴灌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从河道内抽出的水没有进行预处理,就直接被送入到输水管道内,输水管道容易被堵塞,会影响灌溉效率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态治理用节水型滴灌结构,包括抽水泵、与抽水泵连接的输水管道,关键在于:所述滴罐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抽水泵与输水管道之间的过滤箱和输水泵,过滤箱内部借助隔板分隔成沉降室和缓存室,沉降室和缓存室借助隔板上端设置的过流腔连通,过流腔处固定有第一过滤网,抽水泵的出口与沉降室连通,输水泵的进口与缓存室连通、出口与输水管道连通。
[0005]所述滴罐结构还包括与过滤箱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的箱盖,隔板包括上板体和下板体,上板体与下板体之间的空腔为过流腔,第一过滤网的顶部与上板体之间、第一过滤网的底部与下板体之间都是可拆卸式连接,第一过滤网的两端分别与过滤箱对应端的内壁接触,上板体的两端与过滤箱之间、下板体的两端与过滤箱之间都是借助燕尾条和燕尾槽的插接配合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
[0006]在上板体两端的侧壁上都设置有上燕尾条,过滤箱内壁上设置有上燕尾槽,上燕尾槽的下端面与上板体的下端面齐平或者是位于其上方,上板体借助上燕尾条和上燕尾槽的插接配合与过滤箱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上板体的顶面与箱盖的底面接触。
[0007]在下板体两端的侧壁上都开设有下燕尾槽,过滤箱内壁上设置有下燕尾条,下板体借助下燕尾条和下燕尾槽的插接配合与过滤箱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
[0008]在过滤箱的底板上开设有插槽,下板体的下端与插槽插接。
[0009]在第一过滤网的顶部和底部都固定有第一燕尾条,在上板体的下端面和下板体的上端面都开设有第一燕尾槽,第一过滤网借助第一燕尾条和第一燕尾槽的插接配合与上板体和下板体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
[0010]在过滤箱上端面开设有两个沿轴线对称设置且相互平行设置的第二燕尾槽,在箱盖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燕尾条,箱盖借助第二燕尾条和第二燕尾槽的插接配合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
[0011]在过滤箱的一个侧板上端固定有与沉降室连通的进水管,抽水泵的出口借助管道与进水管连接,在过滤箱内部与进水管相对应的位置固定有导流板,导流板的下端向进水管方向倾斜。
[0012]在过滤箱的一个侧板下端固定有与缓存室连通的出水管,输水泵的进口处连接有连通管,连通管与出水管的出口端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网。
[0013]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用隔板将过滤箱内部分隔成沉降室和缓存室,抽水泵从河道内抽出的水先进入沉降室内进行沉降,然后经过第一过滤网过滤后进入到缓存室内,缓存室内的水在输水泵的作用下进入到输水管道内,经过沉降和过滤处理的水可以有效降低输水管道被堵塞的几率,提高灌溉效率。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过滤箱的主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过滤箱的俯视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上板体、下板体与第一过滤网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中出水管与连通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抽水泵,2、输水管道,3、过滤箱,4、输水泵,5、隔板,5

1、上板体,5

2、下板体,6、插槽,7、第一过滤网,8、箱盖,9、上燕尾条,10、上燕尾槽,11、下燕尾条,12、第一燕尾条,13、第二燕尾条,14、进水管,15、导流板,16、出水管,17、连通管,18、第二过滤网,19、第二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生态治理用节水型滴灌结构,包括抽水泵1、与抽水泵1连接的输水管道2,还包括设置在抽水泵1与输水管道2之间的过滤箱3和输水泵4,过滤箱3内部借助隔板5分隔成沉降室和缓存室,沉降室和缓存室借助隔板5上端设置的过流腔连通,过流腔处固定有第一过滤网7,抽水泵1的出口与沉降室连通,输水泵4的进口与缓存室连通、出口与输水管道连通。
[0023]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滴罐结构还包括与过滤箱3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的箱盖8,隔板5包括上板体5

1和下板体5

2,上板体5

1与下板体5

2之间的空腔为过流腔,第一过滤网7的顶部与上板体5

1之间、第一过滤网7的底部与下板体5

2之间都是可拆卸式连接,第一过滤网7的两端分别与过滤箱3对应端的内壁接触,上板体5

1的两端与过滤箱3之间、下板体5

2的两端与过滤箱3之间都是借助燕尾条和燕尾槽的插接配合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
[0024]如图1所示,过滤箱3内部借助隔板5分成左侧的沉降室和右侧的缓存室,隔板5的
上板体5

1和下板体5

2的长度方向都是沿前后方向设置,第一过滤网7位于上板体5

1和下板体5

2之间,需要清理维护时,先将上板体5

1和下板体5

2与过滤箱3分离,然后将第一过滤网7与上板体5

1和下板体5

2分离,分别进行清理维护即可,清理后,再将上板体5

1、下板体5

2和第一过滤网7安装到过滤箱3内即可,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快捷,省时省力,方便维护清理。
[0025]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上板体5

1两端的侧壁上都设置有上燕尾条9,过滤箱3内壁上设置有上燕尾槽10,上燕尾槽10的下端面与上板体5

1的下端面齐平或者是位于其上方,上板体5

1借助上燕尾条9和上燕尾槽10的插接配合与过滤箱3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上板体5

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治理用节水型滴灌结构,包括抽水泵(1)、与抽水泵(1)连接的输水管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罐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抽水泵(1)与输水管道(2)之间的过滤箱(3)和输水泵(4),过滤箱(3)内部借助隔板(5)分隔成沉降室和缓存室,沉降室和缓存室借助隔板(5)上端设置的过流腔连通,过流腔处固定有第一过滤网(7),抽水泵(1)的出口与沉降室连通,输水泵(4)的进口与缓存室连通、出口与输水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治理用节水型滴灌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罐结构还包括与过滤箱(3)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的箱盖(8),隔板(5)包括上板体(5

1)和下板体(5

2),上板体(5

1)与下板体(5

2)之间的空腔为过流腔,第一过滤网(7)的顶部与上板体(5

1)之间、第一过滤网(7)的底部与下板体(5

2)之间都是可拆卸式连接,第一过滤网(7)的两端分别与过滤箱(3)对应端的内壁接触,上板体(5

1)的两端与过滤箱(3)之间、下板体(5

2)的两端与过滤箱(3)之间都是借助燕尾条和燕尾槽的插接配合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治理用节水型滴灌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板体(5

1)两端的侧壁上都设置有上燕尾条(9),过滤箱(3)内壁上设置有上燕尾槽(10),上燕尾槽(10)的下端面与上板体(5

1)的下端面齐平或者是位于其上方,上板体(5

1)借助上燕尾条(9)和上燕尾槽(10)的插接配合与过滤箱(3)形成为可拆卸式连接,上板体(5

1)的顶面与箱盖(8)的底面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态治理用节水型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勇张忠青李强张腾王强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太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