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95184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29 08: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包括平面板、静压锥、连接件和握持件,所述平面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静压锥,所述平面板的顶面四周设置有连接件,且平面板的顶面中部设置有握持件,所述平面板包括有板体和限位件,所述板体的顶面四周设置有限位件。该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支撑体通过底部的连接底板与平面板之间为卡合连接,且支撑体通过顶部的连接顶板的终端插合连接于握持件的内部,连接件使得整个装置在下压的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实现统一开孔方便快捷能够一次成型,且每个穴盘内各腔体开孔深度一致,适合用于温室内穴盘基质开孔,也可用于科研试验实现严格控制播种深度。研试验实现严格控制播种深度。研试验实现严格控制播种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穴盘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光温室中,苗床上的穴盘是是最常用的育苗容器,其各腔体既能保证育苗密度,同时也使种苗相对独立,减少养分争夺及病虫害的传播,从而提高成活率及苗木品质。穴盘内基质主要采用草炭、蛭石等轻质无土材料等低密度材料,在播种前需在基质表面开孔洞,不同种子所需播种深度有所不同,应科学准确地控制各类种子播种深度,为种子顺利萌发提供有效保证。
[0003]市场上的穴盘装置一般都是直接将整个装置插入基质里,连同该装置一同播种栽种,若使用该装置循环开孔使用,难以控制穴盘内开孔的深度,并且各个孔内的深度难以一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穴盘装置一般都是直接将整个装置插入基质里,连同该装置一同播种栽种,若使用该装置循环开孔使用,难以控制穴盘内开孔的深度,并且各个孔内的深度难以一致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包括平面板、静压锥、连接件和握持件,所述平面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静压锥,所述平面板的顶面四周设置有连接件,且平面板的顶面中部设置有握持件,所述平面板包括有板体和限位件,所述板体的顶面四周设置有限位件。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静压锥均匀分布在平面板的底部,且静压锥与平面板之间为螺纹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静压锥包括有椎体、刻度和外螺纹,所述椎体的外壁一端设置有刻度,所述椎体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多个静压锥的外壁均设有刻度,且刻度沿着静压锥的圆锥母线分布。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包括有支撑体、连接底板和连接顶板,所述支撑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底板,所述支撑体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顶板。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体通过底部的连接底板与平面板之间为卡合连接,且支撑体通过顶部的连接顶板的终端插合连接于握持件的内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握持件包括有承载座、连接块、握杆、海绵层和插孔,所述承载座的顶部设置有连接块,且连接块的顶部中央设置有握杆,所述握杆的顶部周身包裹有海绵层,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插孔。
[0012]进一步的,所述握持件与平面板之间为固定连接,且握持件与平面板之间为一体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通过刻度线控制静压深度从而达到控制播种深度的功能,实现每个穴盘内各腔体开孔深度一致,统一开孔方便快捷一次成型,适合用于温室内穴盘基质开孔,也可用于科研试验实现严格控制播种深度。
[0014]板体通过顶部四周的限位件与连接件的底部进行卡合连接,便于使用者将连接件与平面板之间进行拆分收纳,多个静压锥均匀分布在平面板的底部,且静压锥与平面板之间为可拆卸结构,长时间的使用静压锥,静压锥容易出现断裂损坏的情况,使用者可将受损的静压锥进行单独的更换,有效降低该装置的后期维修成本,且结构简单,不需专业人员操作,多个静压锥的外壁均设有刻度,且刻度沿着静压锥的圆锥母线分布,使用者通过刻度控制静压深度从而达到控制播种深度的作用。
[0015]支撑体通过底部的连接底板与平面板之间为卡合连接,且支撑体通过顶部的连接顶板的终端插合连接于握持件的内部,连接件使得整个装置在下压的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实现统一开孔方便快捷能够一次成型,且每个穴盘内各腔体开孔深度一致,适合用于温室内穴盘基质开孔,也可用于科研试验实现严格控制播种深度。
[0016]握持件通过插孔与连接件之间为插合连接,从而将握持件所承受的压力通过连接件分散至四周,使得整个装置受力均匀,连接块顶部中央的握杆作用于使用者将装置进行把握,且握杆的顶部周身包裹有海绵层,海绵层具有一定的回弹性,能够一定程度的减缓使用者手部的疲惫感,降低长时间握持给手部带来的酸痛。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平面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静压锥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连接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握持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平面板;101、板体;102、限位件;2、静压锥;201、椎体;202、刻度;203、外螺纹;3、连接件;301、支撑体;302、连接底板;303、连接顶板;4、握持件;401、承载座;402、连接块;403、握杆;404、海绵层;405、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

3,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包括:平面板1、静压锥2、连接件3和握持件4,平面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静压锥2,平面板1的顶面四周设置有连接件3,且平面板1的顶面中部设置有握持件4,平面板1包括有板体101和限位件102,板体101的顶面四周设置有限位件102,板体101通过顶部四周的限位件102与连接件3的底部进行卡合连接,便于使用者将连接件3与平面板1之间进行拆分收纳,多个静压锥2均匀分布在平面板1的底部,且静压锥2与平面板1之间为可拆卸结构,长时间的使用静压锥2,静压锥2容易出现
断裂损坏的情况,使用者可将受损的静压锥2进行单独的更换,有效降低该装置的后期维修成本,且结构简单,不需专业人员操作,多个静压锥2的外壁均设有刻度202,且刻度202沿着静压锥2的圆锥母线分布,使用者通过刻度202控制静压深度从而达到控制播种深度的作用。
[0025]实施例二
[0026]如图4

5,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连接件3包括有支撑体301、连接底板302和连接顶板303,支撑体30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底板302,支撑体301的顶部设置有连接顶板303,支撑体301通过底部的连接底板302与平面板1之间为卡合连接,且支撑体301通过顶部的连接顶板303的终端插合连接于握持件4的内部,连接件3使得整个装置在下压的过程中受力均匀,从而实现统一开孔方便快捷能够一次成型,且每个穴盘内各腔体开孔深度一致,适合用于温室内穴盘基质开孔,也可用于科研试验实现严格控制播种深度,承载座401的底部固定连接于平面板1的顶部中央,连接块402设置在承载座401的顶部,且连接块402与承载座401之间为一体结构,连接块402的左右两侧开设有插孔405,便于握持件4通过插孔405与连接件3之间为插合连接,从而将握持件4所承受的压力通过连接件3分散至四周,使得整个装置受力均匀,连接块402顶部中央的握杆403作用于使用者将装置进行把握,且握杆403的顶部周身包裹有海绵层404,海绵层404具有一定的回弹性,能够一定程度的减缓使用者手部的疲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包括平面板(1)、静压锥(2)、连接件(3)和握持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板(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静压锥(2),所述平面板(1)的顶面四周设置有连接件(3),且平面板(1)的顶面中部设置有握持件(4),所述平面板(1)包括有板体(101)和限位件(102),所述板体(101)的顶面四周设置有限位件(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静压锥(2)均匀分布在平面板(1)的底部,且静压锥(2)与平面板(1)之间为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压锥(2)包括有椎体(201)、刻度(202)和外螺纹(203),所述椎体(201)的外壁一端设置有刻度(202),所述椎体(201)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2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静压锥(2)的外壁均设有刻度(202),且刻度(202)沿着静压锥(2)的圆锥母线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播种深度的穴盘基质开孔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毅辉张勇武小红司扬张腾杨爽刘金锁许昊温静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太伟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