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评价多尺度人工造缝有效改造体积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裂技术的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评价多尺度人工造缝有效改造体积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水力压裂发展历程中,压裂工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油藏开发技术,如直井分层压裂、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等。而区块井网井距、油藏地质方案一旦确定,该区块的压裂裂缝缝长也确定下来,即采用定缝长压裂工艺技术。然而,在压裂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具有一定的渗流能力,压裂液会滤失到地层当中。施工结束后,一部分液体被排除,剩下的液体将会残留在地层和裂缝当中,在裂缝侵入带形成一个水相圈闭区域,从而降低了侵入带中流体的相对渗透率,对原油流入裂缝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现场资料表明,由于人工缝、天然裂缝的存在导致井筒周围的裂缝呈多尺度关系,而不同尺度裂缝间的关系、裂缝导流能力、铺砂浓度、有效改造体积之间的关系在目前还不明确。
[0003]在申请号:CN201510752304.8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复杂网状裂缝的预测方法。预测方法步骤如下:建立构造地质模型及裂缝发育模型,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评价多尺度人工造缝有效改造体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评价多尺度人工造缝有效改造体积的方法包括:步骤1,根据支撑剂类别、铺砂浓度、支撑剂密度及破碎率这些参数计算其裂缝导流能力;步骤2,建立多重介质渗流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致密储层压裂开发的流场;步骤3,计算裂缝的流体法向流入流速;步骤4,建立单一裂缝的有效长度的判识方法;步骤5,计算多级压裂的有效改造体积系数;步骤6,在获得有效改造体积系数的基础上,获得裂缝网络的有效改造体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多尺度人工造缝有效改造体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根据裂缝内铺砂浓度分布,求解裂缝内各处的导流能力k
wf
:式中:Kw
f
为裂缝导流能力,mD
·
m;r为支撑剂粒径,m;a为两个支撑剂颗粒因受压而缩小的距离,m;B
t
为破碎率;C为铺砂浓度即支撑剂颗粒浓度,kg
·
m
‑2;V
单
为支撑剂体积,m3;ρ
s
为支撑剂密度,kg
·
m
‑3;h1为支撑剂嵌入裂缝内的距离,m;τ为迂曲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评价多尺度人工造缝有效改造体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包括:步骤21:计算裂缝半长方向的支撑剂体积分数;步骤22:计算裂缝半长方向的渗透性;步骤23:建立致密油藏开发过程中含启动压力梯度的流体运动方程;步骤24:将步骤23中的运动方程带入到连续性方程中,得到致密储层基质流动控制方程;步骤25:建立裂缝中流体运动方程;步骤26:将裂缝流体流动的运动方程带入离散裂缝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得到其控制方程;步骤27:基于裂缝和基质的渗流数学模型,假定裂缝与基质交界处压力相等;步骤28:根据上述步骤建立多重介质渗流数学模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评价多尺度人工造缝有效改造体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
骤21中,计算裂缝半长方向的支撑剂体积分数;其数值等于最大支撑剂体积分数乘以该位置的阶跃函数值:式中:d
f
为裂缝半长方向的支撑剂体积分数;d
fi
为最大支撑剂体积分数;为裂缝半长为x处的归一化阶跃函数值。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评价多尺度人工造缝有效改造体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2中,计算裂缝半长方向的渗透性,公式为:式中:φ
f
为压裂裂缝的孔隙度;d
p
为支撑剂直径,m;S为支撑剂的球形度;对于水力压裂形成的孔隙,λ
m
≈25/1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评价多尺度人工造缝有效改造体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3中,建立致密油藏开发过程中含启动压力梯度的流体运动方程,表达为以下形式:式中:u
x
为流体速度,m
·
s
‑1;K
m
为基质渗透率,m2;μ为流体粘度,mPa
·
s;p
m
为基质区压力,Pa;x为距裂缝的距离,m;λ
x
为启动压力梯度,MPa
·
m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评价多尺度人工造缝有效改造体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4中,将步骤23中的运动方程带入到连续性方程中,得到致密储层基质流动控制方程:式中:为基质孔隙度,无量纲。u为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钦,张潦源,孟勇,王增林,郁登朗,王观华,于海霞,王昊,宋李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