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5855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12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杀菌剂,包括杀菌主剂、杀菌辅助试剂和水,杀菌主剂为至少15份的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杀菌辅助试剂为至少1份的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杀菌剂
,具体涉及一种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社会对于工业用水的需求也持续升高。然而,水中大量存在的细菌不仅会给输水管道带来严重的结垢堵塞问题,其中存在的大量腐蚀性细菌还会对以不锈钢材质为主的管道内壁带来潜在的腐蚀威胁。在这些微生物中,又以腐生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影响最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对输水管道进行清管处理来减少管道内壁附着的污垢和各类腐蚀性细菌。这种方法可以快速减少细菌对于输水管道的不利影响,但是水中的细菌在合适的条件下会大量繁殖从而重新加剧对管道的阻塞与腐蚀。为了更好的减弱工业用水中细菌的有害影响,需要对工业用水尤其是对于管道垢层内的细菌进行定期的杀菌处理。
[0003]现有的杀菌技术主要包括紫外线杀菌、臭氧杀菌、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和添加化学杀菌剂等多种方式。其中,前几种杀菌技术都存在明显的缺陷,无法同时有效杀灭水中和垢层中附着的细菌。例如对于现行的紫外线杀菌技术而言,存在诸如杀菌效率不稳定,杀菌距离有限,对管道杀菌环境要求高,无法穿透垢层等不足;而对于臭氧杀菌而言,由于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较低,将使得杀菌过程延长以及成本加大;而等离子体杀菌技术需要昂贵的杀菌系统且对于垢层上附着的细菌仍然难以有效杀灭。通过添加化学杀菌剂可以同时高效杀灭水中和管道内壁附着型细菌,有望大大减轻输水管道中微生物带来的腐蚀和堵塞威胁。
[0004]化学杀菌剂一般通过与细菌细胞体内的物质发生物理化学作用来达到扰乱细菌新陈代谢和繁衍并最终杀灭和减少细菌数量的效果。现有的杀菌剂一般可以实现对于悬浮于水中的各类细菌的有效杀灭。但是对于输水管道影响最大的附着于内壁尤其是垢层上的细菌杀灭效果则会下降很多。这是由于在水中的杀菌剂可以直接接触各类细菌细胞来达到杀灭的目的,但是对于附着型细菌而言,一般会形成致密的生物膜薄层,这层成分复杂的物质会阻止各类杀菌剂与内部的细菌接触,从而大大降低杀菌效率。然而,对于含有多种不同种类细菌的附着型细菌群落而言,由于其产生的生物膜成分更加复杂,这大大加大了破坏生物膜的难度,这也使得同时具备杀灭水中细菌和管壁附着型细菌的杀菌剂的研发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比如腐生菌,其包含多种类型的细菌种类,各个种类之间差异较大,为此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生物膜,使得现有的一些杀菌剂无法实现较好的杀菌效果。虽然目前市场上有存在一些能够破坏生物膜的杀菌剂,但其效果比较单一,针对的也仅仅是单一菌种的杀灭,而对于复杂的各种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形成的生物膜,效果微乎其微。并现在化学杀菌剂存在对于工业用水管道中杀菌能力的缺陷问题,缺乏杀灭悬浮型和附着型细菌的杀菌剂配方。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高效杀菌的杀菌剂便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工业用水中杀菌剂存在一些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了一种可以同时杀灭悬浮型和附着型细菌的高效环保的杀菌剂配方。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剂,包括杀菌主剂、杀菌辅助试剂和水,所述杀菌主剂为至少15份的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所述杀菌辅助试剂为至少1份的D

氨基酸,所述D

氨基酸为D

亮氨酸、D

色氨酸和D

缬氨酸的混合物,杀菌时,所述杀菌主剂于所需进行杀菌的水中的浓度为至少100mg/L,所述杀菌辅助试剂于所需进行杀菌的水中的浓度至少为10mg/L。
[0008]作为优选,所述杀菌主剂为15

30份的所述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所述杀菌辅助试剂为1

10份的所述D

氨基酸。
[0009]作为优选,所述杀菌主剂为20份的所述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所述杀菌辅助试剂为5份的所述D

氨基酸。
[0010]作为优选,所述水为灭菌后的去离子水。
[001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剂,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2]杀菌剂包含的成分对管道没有腐蚀性且不会增加油田回注水等环境中的盐度,杀菌剂主剂是工业生产且使用成本较低的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并该杀菌主剂相对于其他的一些杀菌主剂,如卡松,效果要好很多,其是性价比最好的杀菌主剂,这是申请人进行了大量的验证后进行的选择;并通过复配多种D

氨基酸(D

亮氨酸、D

色氨酸和D

缬氨酸),其能破坏较为复杂的生物膜,实现了对不同的附着性细菌较为复杂的生物膜下的细菌的高效杀灭,尤其是种类较为复杂的腐生菌。与现有的工业用水杀菌剂相比,该杀菌剂配方不仅毒性低和经济效益高,而且在杀菌性能方面具有可以同时高效杀灭水中悬浮的以及附着的细菌,适合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工业用水中的高效杀菌。具体而言,该杀菌剂配方在特定的份数限定下,即至少15份的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至少1份的D

氨基酸,对于40℃至70℃悬浮于水中的腐生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杀菌效率超过98%。对于在模拟油田高矿化度水质杀菌实验中,该杀菌剂配方在温度为40至70℃的条件下对于悬浮型和附着型的腐生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杀菌效率超过了96%,表明其有应用于实际生产中的油田回注水高效杀菌的潜力。并限定的质量浓度能实现高效率的杀菌。
[0013]作为优选,考虑到成本,限定了各个成分上限量,该范围内可实现高效的杀菌。
[00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杀菌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5]在干燥且洁净无菌的容器中加入灭菌后的去离子水,然后添加所述份数的所述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和所述D

氨基酸,在密封无菌条件下搅拌进行溶解,密封静置即得到所述杀菌剂。
[0016]作为优选,需密封静置30min。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杀菌剂的使用方法,杀菌时,杀菌温度控制在40

70℃。
[0018]该使用方法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9]作为优选,该温度范围内,首先细菌生物膜稳定性会有所降低,其次D

氨基酸与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对于固体垢样表面的吸附作用在此温度区间内没有明显减弱,两者的综合作用导致复配杀菌剂能够在较高温度下仍然保持高效杀菌率。而现有的杀菌剂首先很难穿透垢层细菌生物膜来进行对附着型细菌的杀灭,其次现有杀菌剂分子在高温下的与细菌的吸附能力会有所下降,都是导致现有杀菌剂无法实现不同温度下高效杀菌的原因。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技术方案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介绍,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杀菌主剂、杀菌辅助试剂和水,所述杀菌主剂为至少15份的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所述杀菌辅助试剂为至少1份的D

氨基酸,所述D

氨基酸为D

亮氨酸、D

色氨酸和D

缬氨酸的混合物,杀菌时,所述杀菌主剂于所需进行杀菌的水中的浓度为至少100mg/L,所述杀菌辅助试剂于所需进行杀菌的水中的浓度至少为10mg/L。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主剂为15

30份的所述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所述杀菌辅助试剂为1

10份的所述D

氨基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兰田魏晓静石鑫曾文广李子甲刘青山张江江刘冬梅闻小虎周峰孙海礁梁婷婷石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