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先凡专利>正文

脚踏式鞋底去污除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585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脚踏式鞋底去污除尘装置。它由网状踏板、毛刷、海绵皮带机械传动部分及底座部分组成。它置于住房、医院、宾馆等门口,可除去鞋底上粘附的各类脏物,以保持室内清洁。(*该技术在199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目前,用于房屋门口鞋底除尘装置很简陋,尤其一直未见高效的鞋底去污除尘装置问世,致使鞋上粘附的灰尘污物不能除掉而带进室内,这是构成室内垃圾的主要来源。现在有人用棕垫作为鞋底除尘用具,由于擦下来的泥土粘附在棕垫上,不久就使棕垫变成一块脏物而失去除尘功能。因此,设计一种高效率的鞋底去污除尘装置,是人民生活和社会文明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我们设计了一套脚踏式鞋底去污除尘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图1是脚踏式鞋底去污除尘装置示意图。两条锯齿形齿条〔5〕固定在左右两块网状踏板〔12〕上,两个锯齿形齿轮〔4〕固定在摩擦轮组〔3〕上相邻的摩擦轮上,园柱形毛刷〔2〕与摩擦轮〔3〕连接并固定。海绵皮带〔6〕由摩擦轮〔3〕及相应的摩擦轮传动,整个装置安装在支承架〔10〕上,当把脚踏在这种装置的毛刷部。鞋底即与毛刷组〔2〕、踏板上的小桩〔1〕同时接触,排列均匀的小桩支撑人体不踩坏毛刷。同时人体体重逼使网状踏板〔12〕下部的弹簧〔9〕,使网状踏板〔12〕逐渐下沉一个高度,这点位移通过锯齿形齿条〔5〕,锯齿形齿轮〔4〕,传递给摩擦轮组〔3〕,带动毛刷组〔2〕、海绵皮带〔6〕转动,当两脚作原地踏步动作时,-->可使毛刷〔2〕和海绵皮带〔6〕连续运转,毛刷同鞋底面的相对位移和磨擦,使粘附在鞋底面的灰尘和污物脱落,从毛刷〔2〕的空隙间进入下部的积尘盒〔11〕中,积尘盒〔11〕中可以盛适量的水,使毛刷〔2〕湿润并清洁,增加除尘效果,鞋底灰尘除尽后,再把脚踏在海绵皮带〔6〕上,擦去鞋底的水分和污物。海绵皮带〔6〕在上一步动作时向固定的方向转动,可使前次弄脏的地方转入下部盛水的积尘盒〔11〕中洗涤,洗涤后的海绵皮带〔6〕又经窄缝〔7〕挤干水分后由滚筒〔8〕碾出,如此往返转动,可使海绵皮带〔6〕经常保持一定的水份和清洁状况,这种装置还可改进与电动机连接,踏板下设一脚踏式电源开关,踏在上面时即可自动去污除尘。这种装置由于采用了毛刷和海绵去污除尘设计,能很好地清除鞋底面的污泥。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可设计成系列产品。从低档到高档,低档不设海绵皮带,由单一毛刷除尘可降低造价。高档可在上述设计的基础上增设吸尘装置。本技术可根据用户要求可在较大范围内生产多种规格的产品。规格范围:长600-3000mm,宽250-3000mm,高//40-300mm,其实施例最佳参数为:宽度应大于一般人鞋底长度的1.25倍,其长度应接近房门口宽度,为了适用原有住房,其高度应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一般不超过90mm。网状踏板上的小桩间的空隙宽度应小于两岁小孩脚宽的二分之一。-->本技术各构件的生产工艺均可采用公知技术、机械材料以铁板和铁皮、塑料为好,为了降低成本,部分构件可采用木材代替;海绵皮带内侧为胶质皮带,外侧为固定贴面海绵,为了延长使用寿命,可在海绵上再覆盖一层优质绒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式鞋底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它由网状踏板〔12〕、毛刷〔2〕、海绵皮带〔6〕、机械传动部分及底座部分组成,网状踏板〔12〕上装有锯齿形齿条〔5〕,锯齿形齿轮〔4〕固定在与摩擦轮〔3〕相邻的摩擦轮上,圆柱形毛刷〔2〕与摩擦轮〔3〕连接并固定,与网状踏板相邻的是海绵皮带和滚筒〔8〕,网状踏板是通过弹簧〔9〕与海绵皮带一起安装在支承架〔10〕上的,支承架下为积尘盒〔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踏式鞋底除尘装置,本实用新型特征在于:它由网状踏板[12]、毛刷[2]、海绵皮带[6]、机械传动部分及底座部分组成,网状踏板[12]上装有锯齿形齿条[5],锯齿形齿轮[4]固定在与摩擦轮[3]相邻的摩擦轮上,圆柱形毛刷[2]与摩擦轮[3]连接并固定,与网状踏板相邻的是海绵皮带和滚筒[8],网状踏板是通过弹簧[9]与海绵皮带一起安装在支承架[10]上的,支承架下为积尘盒[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去污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机械传动部分,由弹簧〔9〕、锯齿形齿条〔5〕、锯齿形齿轮〔4〕、摩擦轮〔3〕、海绵皮带〔6〕、滚筒〔8〕组成,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先凡张劲游
申请(专利权)人:张先凡张劲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