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新型盖挖施工临时路面结构,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多根横跨基坑的主支撑桁架,主支撑桁架顶部铺设有面板;连接结构,连接结构包括L形基座,L形基座包括竖直的背墙部和水平的脚趾部;管线支撑结构,管线支撑结构包括多根支撑梁,支撑梁底部连有用于挂接管线的绳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模块化加工制造、吊装作业;面板分块预制吊装,符合装配式桥梁施工理念;可解决市区地铁施工时交通压力大的难题;对于跨度大于25m基坑施工仍然适用且无需立柱支撑;主支撑桁架结构有双重承重作用;面板与主支撑桁架的连接结构解决了地铁深基坑作业取土弃土口多、小型设备运送困难的问题;管线支撑结构解决了地下狭小空间管线迁改难题。迁改难题。迁改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盖挖施工临时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施工支撑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盖挖施工临时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减小城市交通通行压力,城市地铁基坑开挖施工往往采取盖挖法。传统地铁基坑施工中,临时路面结构多采用立柱横梁加预制盖板的结构,由于该结构的立柱需穿透地铁结构的顶底中板,对于施工便利性及结构防水性大为不利。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种利用64式军用梁作主梁,在主梁上铺设桥面板的新型路面结构,该结构较立柱横梁加预制盖板结构有较大技术进步,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0003]问题一、64式军用梁需逐片吊装,军用梁吊装完毕后再安装纵横向连接结构以保证整体稳定性,工作量较大;
[0004]问题二、64式军用梁可跨越最大跨径23m左右,超过25m跨时也需在基坑内设置立柱,对于跨度大于25m基坑施工该临时路面结构形式不经济;
[0005]问题三、64式军用梁组间距一般不超过2m,其上覆盖桥面板结构后,无法满足基坑取土运土需求,需寻找某固定取运土口,将增大整个纵向线路的综合运距;
[0006]问题四、64式军用梁结构主要承受弯矩剪力,对于轴压力抵抗力较小,因而需要在下方设置横向的基坑内支撑结构,以防军用梁受到较大轴压力,工序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盖挖施工临时路面结构。
[0008]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新型盖挖施工临时路面结构,包括:
[0010]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多根横跨基坑的主支撑桁架,主支撑桁架两端支撑在基坑的地连墙顶部,相邻的两个主支撑桁架通过加固结构固定连接,主支撑桁架顶部铺设有面板;
[0011]连接结构,用于连接支撑结构和地连墙,连接结构包括L形基座,L形基座位于地连墙顶部,L形基座包括竖直的背墙部和水平的脚趾部,主支撑桁架的端面与背墙部侧壁相抵,主支撑桁架两端的底面支撑在脚趾部上;
[0012]管线支撑结构,管线支撑结构包括多根支撑梁,支撑梁的两端搭设在相邻的两个主支撑桁架上,支撑梁底部连有用于挂接管线的绳索。
[0013]进一步的,主支撑桁架包括通长设置的上弦杆、分段设置的下弦杆以及两者之间的多根腹杆,相邻的下弦杆段通过节点板相连,腹杆在上弦杆和下弦杆之间倾斜设置形成多个三角形和/或梯形结构。
[0014]进一步的,上弦杆为双拼工字钢结构。
[0015]进一步的,面板为矩形钢板且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上弦杆顶部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的,加固结构包括中间加固结构和端部加固结构,中间加固结构包括多个中间加固单元,中间加固单元包括上下两根连接梁,位于上方的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上弦杆侧壁固定连接,位于下方的连接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下弦杆及其节点板固定连接,两根连接梁通过两者之间的两根斜撑固定连接,两根斜撑与其中一根连接梁形成三角形结构;端部加固结构位于主支撑桁架的端部,端部加固结构包括多根连接桁架,连接桁架的两端分别与相连的两根上弦杆侧壁固定连接。
[0017]进一步的,L形基座的背墙部预埋有预埋板,预埋板与上弦杆之间设有垫板,垫板与上弦杆端部固定连接。
[0018]进一步的,L形基座的脚趾部顶部设有垫块,垫块顶部设有支座,上弦杆端部的底面支撑在支座上。
[0019]进一步的,支撑梁的两端支撑在下弦杆上,支撑梁的底部两端各设有一个限位块。
[0020]进一步的,绳索为钢绞线,钢绞线呈U形布置且两端分别通过锥形锚与两根不同的支撑梁相连。
[0021]进一步的,钢绞线中部套设有用于保护管线的HDPE护套。
[002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1)本技术可实现模块化加工制造、吊装作业;面板分块预制吊装,符合装配式桥梁施工理念;
[0024](2)本技术可解决市区地铁施工时交通压力大的难题;
[0025](3)本技术适用性强,对于跨度大于25m基坑施工仍然适用且无需立柱支撑;
[0026](4)本技术的主支撑桁架结构有双重承重作用,既是行车荷载、施工荷载的承重结构,又是基坑地连墙围护结构的第一道横撑;
[0027](5)本技术的面板与主支撑桁架采用便于拆装的螺栓连接结构,有效解决了地铁深基坑作业取土弃土口多、小型设备运送困难的问题;不固定式取运土口有效减小了纵向线路的取土运土综合运距,从而降低了施工成本;
[0028](6)本技术的管线支撑结构为下方管线提供了多点连续的支撑结构,有效解决了地下狭小空间管线迁改难题。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2为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3为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4为管线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1
‑
支撑结构;11
‑
主支撑桁架;111
‑
上弦杆;112
‑
下弦杆;113
‑
腹杆; 114
‑
节点板;12
‑
加固结构;121
‑
连接梁;122
‑
斜撑;123
‑
连接桁架;13
‑
面板;2
‑ꢀ
连接结构;21
‑
L形基座;22
‑
预埋板;23
‑
垫板;24
‑
垫块;25
‑
支座;3
‑
管线支撑结构;31
‑
支撑梁;32
‑
绳索;33
‑
限位块;
[0034]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6]如图所示,一种新型盖挖施工临时路面结构,包括:
[0037]支撑结构1,支撑结构1包括多根横跨基坑的主支撑桁架11,主支撑桁架 11两端支撑在基坑的地连墙顶部,相邻的两个主支撑桁架11通过加固结构12 固定连接,主支撑桁架11顶部铺设有面板13;
[0038]连接结构2,用于连接支撑结构1和地连墙,连接结构2包括L形基座21, L形基座21位于地连墙顶部,L形基座21包括竖直的背墙部和水平的脚趾部,主支撑桁架11的端面与背墙部侧壁相抵,主支撑桁架11两端的底面支撑在脚趾部上;
[0039]管线支撑结构3,管线支撑结构3包括多根支撑梁31,支撑梁31的两端搭设在相邻的两个主支撑桁架11上,支撑梁31底部连有用于挂接管线的绳索32。
[0040]进一步的,主支撑桁架11包括通长设置的上弦杆111、分段设置的下弦杆 112以及两者之间的多根腹杆113,相邻的下弦杆112段通过节点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盖挖施工临时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1),支撑结构(1)包括多根横跨基坑的主支撑桁架(11),主支撑桁架(11)两端支撑在基坑的地连墙顶部,相邻的两个主支撑桁架(11)通过加固结构(12)固定连接,主支撑桁架(11)顶部铺设有面板(13);连接结构(2),用于连接支撑结构(1)和地连墙,连接结构(2)包括L形基座(21),L形基座(21)位于地连墙顶部,L形基座(21)包括竖直的背墙部和水平的脚趾部,主支撑桁架(11)的端面与背墙部侧壁相抵,主支撑桁架(11)两端的底面支撑在脚趾部上;管线支撑结构(3),管线支撑结构(3)包括多根支撑梁(31),支撑梁(31)的两端搭设在相邻的两个主支撑桁架(11)上,支撑梁(31)底部连有用于挂接管线的绳索(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盖挖施工临时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主支撑桁架(11)包括通长设置的上弦杆(111)、分段设置的下弦杆(112)以及两者之间的多根腹杆(113),相邻的下弦杆(112)段通过节点板(114)相连,腹杆(113)在上弦杆(111)和下弦杆(112)之间倾斜设置形成多个三角形和/或梯形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盖挖施工临时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弦杆(111)为双拼工字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盖挖施工临时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面板(13)为矩形钢板且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上弦杆(111)顶部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盖挖施工临时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加固结构(12)包括中间加固结构和端部加固结构,中间加固结构包括多个中间加固单元,中间加固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朋林,陈红科,刘晓敏,贾建伟,李万军,刘旭,周俊龙,石怡安,宋子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