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760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不锈钢集流体的一端焊接有镍带;镍带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与竖直段相互垂直且为一体;镍带的水平段完全贴合于不锈钢集流体端部,镍带的竖直段朝远离不锈钢集流体端部的方向延伸;不锈钢集流体与镍带之间形成焊缝;不锈钢集流体靠近镍带的那端、镍带水平段和焊缝表面均包覆防腐保护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不锈钢集流体导电性,且制作简单,用于水系电池的正极集流体的转镍引流结构;不锈钢集流体作为正极集流体,不锈钢集流体通过滚焊或缝焊方式焊接有镍带,增强正极集流体在水系电池中的耐腐蚀性,更增强了正极集流体本身的导电性。更增强了正极集流体本身的导电性。更增强了正极集流体本身的导电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二次电池
,尤其包括一种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池作为一种能量来源,可以得到具有稳定电压、能长时间稳定供电和受外界影响很小的电流。电池具有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充放电操作简便易行、不受外界气候和温度的影响和性能稳定可靠等优点。电池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很大作用:小到玩具汽车和人们基本离不开的手机、电脑,大到飞机、动车、乃至航天飞船。
[0003]电池主要由正极、负极、隔板及电解液四部分构成,其中正极由集流体及附着在上面的活性物质构成;传统锂电池电解液为油基液溶剂,可以采用铝箔作为正极集流体;铝箔导电性较好,但置于水系电池的盐水电解液中充电时,铝箔会被氧化腐蚀直至消失,因此无法在水系电池中使用;不锈钢质地致密,作为集流体置于水系电池的盐水电解液中充放电时基本不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故选用不锈钢带作为正极集流体。但是由于不锈钢作为多元素的合金且,表面有致密的氧化层,电阻率大、导电性较差,会影响电池容量及能量效率倍率等参数,因此研发能够提高不锈钢集流体极片导电性的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
[0005]这种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不锈钢集流体的一端焊接有镍带;镍带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与竖直段相互垂直且为一体;镍带的水平段完全贴合于不锈钢集流体端部,镍带的竖直段朝远离不锈钢集流体端部的方向延伸;不锈钢集流体与镍带之间形成焊缝;不锈钢集流体靠近镍带的那端、镍带水平段和焊缝表面均包覆防腐保护层。
[0006]作为优选,防腐保护层用于防止镍带腐蚀且阻隔毛刺。
[0007]作为优选,防腐保护层为贴附在镍带表层的绝缘胶纸或粘附在镍带表层的液体胶水固化后形成的保护层。
[0008]作为优选,不锈钢集流体为不锈钢带或不锈钢毛刺带。
[0009]作为优选,不锈钢集流体的基材厚度为0.02~0.5mm,不锈钢集流体的整体厚度为0.1~5mm。
[0010]作为优选,不锈钢集流体的基材厚度为0.02~0.2mm,镍带厚度为0.05~0.25mm。
[0011]作为优选,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作为电解液PH值为2~14的水系电解液电池中集流体的引流结构。
[0012]作为优选,不锈钢集流体的一端与镍带的焊接方式为滚焊、缝焊、超声波焊或激光焊。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不锈钢集流体导电性,且制作简单,用于水系电池的正极集流体的转镍引流结构;不锈钢集流体作为正极集流体,不锈钢集流体通过滚焊或缝焊方式焊接有镍带,增强正极集流体在水系电池中的耐腐蚀性,更增强了正极集流体本身的导电性。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不锈钢集流体选用不锈钢毛刺带时转镍引流结构主视、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不锈钢集流体选用不锈钢带时转镍引流结构主视、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说明:不锈钢集流体1、焊缝2、防腐保护层3、镍带4。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18]实施例一
[0019]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如图1所示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不锈钢集流体1选用不锈钢毛刺带,不锈钢集流体1的一端焊接有镍带4;镍带4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与竖直段相互垂直且为一体;镍带4的水平段完全贴合于不锈钢集流体1端部,镍带4的竖直段朝远离不锈钢集流体1端部的方向延伸;不锈钢集流体1与镍带4之间形成焊缝2;不锈钢集流体1靠近镍带4的那端、镍带4水平段和焊缝2表面均包覆防腐保护层3;防腐保护层3为贴附在镍带4表层的绝缘胶纸;防腐保护层3用于防止镍带4腐蚀且阻隔毛刺;不锈钢集流体1的基材厚度为0.02~0.5mm,不锈钢集流体1的整体厚度为0.1~5mm。
[0020]实施例二
[002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如图2所示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不锈钢集流体1选用不锈钢带,不锈钢集流体1的一端焊接有镍带4;镍带4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与竖直段相互垂直且为一体;镍带4的水平段完全贴合于不锈钢集流体1端部,镍带4的竖直段朝远离不锈钢集流体1端部的方向延伸;不锈钢集流体1与镍带4之间形成焊缝2;不锈钢集流体1靠近镍带4的那端、镍带4水平段和焊缝2表面均包覆防腐保护层3;防腐保护层3为粘附在镍带4表层的液体胶水固化后形成的保护层;不锈钢集流体1的基材厚度为0.02~0.2mm,镍带4厚度为0.05~0.25mm。
[0022]按照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测得如下表1所示焊接镍带前后电阻数据对比表;可知在正集流体上焊接镍带后,增强了正极集流体本身的导电性。
[0023]表1正极集流体焊接镍带前后电阻数据对比表
[002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不锈钢集流体(1)的一端焊接有镍带(4);镍带(4)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水平段与竖直段相互垂直且为一体;镍带(4)的水平段完全贴合于不锈钢集流体(1)端部,镍带(4)的竖直段朝远离不锈钢集流体(1)端部的方向延伸;不锈钢集流体(1)与镍带(4)之间形成焊缝(2);不锈钢集流体(1)靠近镍带(4)的那端、镍带(4)水平段和焊缝(2)表面均包覆防腐保护层(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防腐保护层(3)用于防止镍带(4)腐蚀且阻隔毛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水系电池不锈钢集流体转镍引流结构,其特征在于:防腐保护层(3)为贴附在镍带(4)表层的绝缘胶纸或粘附在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巍王玉弘沈建明侯丽娟迟晓伟钱清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浙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萧山发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