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用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71302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6 08: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用复合集流体,包括:高分子支撑层;设置在所述高分子支撑层上表面的第一纳米纤维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纳米纤维保护层上的第一金属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上的第一导电保护层;设置在所述高分子支撑层下表面的第二纳米纤维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纳米纤维保护层下的第二金属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下的第二导电保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层的陶瓷纳米粒子可以中和HF酸,当电解液从支撑层与导电层相对的一面进入,纳米纤维层阻止电解液与导电层相接触,减少导电层被腐蚀破坏,且纳米纤维层的粗糙度大,与金属薄膜形成机械咬合界面,增加金属涂层的粘附力,提高集流体的稳定性。流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用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是涉及一种锂电池用复合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锂离子电池的集流体为铝箔(正极)和铜箔(负极),为了提高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必须降低电池中非活性物质比例,具体的对于集流体来说,需要降低铝箔和铜箔的厚度。然而进一步降低铝箔和铜箔的厚度,会导致铝箔和铜箔断裂强度降低,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发生极片断带,集流体的厚度已慢慢达到极限,不能满足电池减重的进一步要求。
[0003]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集流体,高分子材料作为支撑层,在支撑层两侧分别镀设有金属层作为导电层,这种集流体的整体重量较轻,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能。复合集流体采用在高分子支撑体两侧采用蒸镀、溅射、化学镀等方法,制作导体层,导体层孔隙率较高,且厚度较薄,导体层易受到化学腐蚀,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且复合集流体需具备一定的机械强度,防止复合集流体在加工的过程中产生断带。
[0004]因此,提供一种耐腐蚀且机械强度高的锂电池集流体复合膜是非常重要的。
>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用复合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分子支撑层;设置在所述高分子支撑层上表面的第一纳米纤维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纳米纤维保护层上的第一金属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金属导电层上的第一导电保护层;设置在所述高分子支撑层下表面的第二纳米纤维保护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纳米纤维保护层下的第二金属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金属导电层下的第二导电保护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支撑层的原料为聚乙烯膜、聚丙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酰亚胺膜或聚碳酸酯膜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高分子支撑层的厚度为3~40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纳米纤维保护层由悬浮有陶瓷纳米粒子的聚合物溶液喷涂在所述高分子支撑层上制备得到;所述第二纳米纤维保护层由悬浮有陶瓷纳米粒子的聚合物溶液喷涂在所述高分子支撑层上制备得到;所述第一纳米纤维保护层的厚度为0.5μm~10μm;所述第二纳米纤维保护层的厚度为0.5μm~10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溶液中所使用的溶剂选自二甲基甲酰胺、丙酮、四氢呋喃、二甲基亚砜或N

甲基吡咯烷酮的至少一种;所述聚合物选自聚丙烯、聚酯、聚酰亚胺、聚酰胺、聚乙烯、聚丙烯腈、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与六氟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陶瓷纳米粒子的粒径为50~500nm,所述陶瓷纳米粒子选自金属的氧化物、金属的硫酸盐或金属的氢氧化物;所述陶瓷纳米粒子与聚合物溶液中的聚合物的重量比为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丽蒋治亿卢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