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可调节传墨辊的凹印机墨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7024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置可调节传墨辊的凹印机墨槽,包括油墨槽体、传墨机构、升降机构和底座,所述油墨槽体由外槽和内槽组成,所述传墨机构包括传墨辊和传墨调节装置,传墨辊的两端与传墨调节装置连接,所述内槽设置在外槽的槽体内,且与外槽连接,槽的槽体与升降机构的伸缩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内槽中下部设置传墨调节装置和传墨调节装置,调节传墨调节装置使传墨辊和印刷辊相对夹紧,然后金银油墨中的小颗粒和油墨充分粘附在传墨辊的纤维圆毛层内,传墨辊再将油墨和小颗粒均匀传送到印刷辊的辊面,有效解决了印刷辊在吃进的油墨深度内无法与金银油墨中的沉底小颗粒物料接触,从而影响印刷效果的问题。从而影响印刷效果的问题。从而影响印刷效果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置可调节传墨辊的凹印机墨槽


[0001]本技术涉及印刷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可调节传墨辊的凹印机墨槽。

技术介绍

[0002]印刷机包括机架,在机架上安装有印刷辊和油墨槽,传统油墨槽包括油墨槽本体,它具有凹槽形的结构,在油墨槽周围是侧面板,油墨槽本体的底部是底板,使用时,油墨槽里面盛装的是油墨,在印刷时由于印刷滚筒在油墨槽中搅动,极易产生气泡,气泡溢出来,阻碍油墨的循环,出现斑驳或抛光现象,极大影响印刷物质量及效果;还存在进行金银粉印刷时,含有小颗粒的金银油墨物料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沉入油墨槽的底部,造成物料混合不够均匀,影响油墨的质量,从导致印刷辊在吃进的油墨深度内无法与金银油墨中的小颗粒物料接触,极大的影响了印刷的效果。
[0003]而且印刷机上的油墨槽一般固定不动的,当油墨槽盘内盛放过多油墨时,随着印刷机的工作,油墨易溢出油墨槽,导致油墨粘在油墨槽的外槽壁上,一段时间后残留在油墨槽的外槽壁上油墨干了,同样造成油墨浪费,增加了生产成本,非常难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消泡效果好、便于调整墨槽高度、能有效提高金银油墨印刷效果的油墨槽。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置可调节传墨辊的凹印机墨槽,包括油墨槽体、传墨机构、升降机构和底座,所述油墨槽体由外槽和内槽组成,所述外槽的槽腔横截面为矩形结构,外槽的槽体前端面和后端面中点上方的围板上开设有印刷辊放置卡槽,槽体的底端面中点处设有排墨管,排墨管上设有阀门。
[0006]所述内槽的槽腔横截面为“U”形结构,槽体的底端面上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出墨管,出墨管上设有阀门,所述传墨机构包括传墨辊和传墨调节装置,所述传墨调节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相对设置在内槽槽体的前后两端面内中下部,所述传墨辊的辊面外套设有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层,传墨辊的两端与传墨调节装置连接。
[0007]所述内槽设置在外槽的槽体内,且与外槽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方,外槽的槽体与升降机构的伸缩端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传墨调节装置由支撑块和调节夹套组成,所述支撑块为矩形块,支撑块的中部开设有传墨辊放置槽,所述调节夹套的俯视为“凹”形结构,其凹槽的大小与支撑块的大小相同,调节夹套的凹槽底部内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中部开设有螺孔,螺孔内设有调节螺栓,调节夹套的两侧设有定位螺孔,定位螺孔内设有定位螺栓,所述调节夹套套设在支撑块外。
[0009]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由电动升降杆和升降开关器组成,所述电动升降杆的数量为两个,电动升降杆的底端与底座连接,伸缩端与外槽的槽体底端连接,两个电动升降杆的输入端与升降开关器连接,所述升降开关器的输入端与外置电源连接。
[0010]优选的,为了便于移动本装置,所述底座的底端四个内角处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有定位扣件。
[0011]优选的,为了加强消泡效果,所述内槽底部设有振动消泡装置,所述振动消泡装置由振动开关器和微型振动马达,所述振动开关气设置在外槽槽体的外周面上,振动开关器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源连接,微型振动马达的数量为若干个,依次等距设置在内槽槽体底板的外周面上,且各振动马达的输入端与振动开关器连接。
[0012]有益效果:

.本技术通过在内槽中下部设置传墨调节装置和传墨调节装置,调节传墨调节装置使传墨辊和印刷辊相对夹紧,然后金银油墨中的小颗粒和油墨充分粘附在传墨辊的纤维圆毛层内,传墨辊再将油墨和小颗粒均匀传送到印刷辊的辊面,有效解决了印刷辊在吃进的油墨深度内无法与金银油墨中的沉底小颗粒物料接触,从而影响印刷效果的问题。
[0013]②
. 通过设置消泡装置解决了印刷辊/版在油墨槽中搅动时,产生气泡,出现斑驳或抛光现象的问题,大大调高了印刷物质量及效果。
[0014]③
.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和内外槽结构,可以根据不同印刷机的使用需求进行高度调整,有提高了本技术对多种印刷机的兼容性,外槽套设在内槽外,油当墨槽盘内盛放过多油墨时,外外槽可以对内槽溢出的油墨,进行收集回收。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中内槽和振动消泡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中传墨调节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中传墨调节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底座;2、外槽;3、内槽;4、传墨辊;5、传墨调节装置;6、升降机构;7、支撑块;8、调节夹套;9、限位块;10、调节螺栓;11、定位螺栓;12、振动开关器;13、微型振动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内置可调节传墨辊的凹印机墨槽,包括油墨槽体、传墨机构、升降机构6和底座1,所述油墨槽体由外槽2和内槽3组成,所述外槽2的槽腔横截面为矩形结构,外槽2的槽体前端面和后端面中点上方的围板上开设有印刷辊放置卡槽,槽体的底端面中点处设有排墨管,排墨管上设有阀门。
[0023]所述内槽3的槽腔横截面为“U”形结构,槽体的底端面上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出墨管,出墨管上设有阀门,所述传墨机构包括传墨辊4和传墨调节装置5,所述传墨调节装置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相对设置在内槽3槽体的前后两端面内中下部,所述传墨辊4的辊面外套设有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层。
[0024]所述传墨调节装置5由支撑块7和调节夹套8组成,所述支撑块7为矩形块,支撑块7的中部开设有传墨辊放置槽,所述调节夹套8的俯视为“凹”形结构,其凹槽的大小与支撑块7的大小相同,调节夹套8的凹槽底部内两侧分别设有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中部开设有螺
孔,螺孔内设有调节螺栓10,调节夹套8的两侧设有定位螺孔,定位螺孔内设有定位螺栓11,所述调节夹套8套设在支撑块7外,传墨辊4的两端与支撑块7的传墨辊4放置槽连接。
[0025]所述内槽3设置在外槽2的槽体内,且与外槽2连接,所述升降机构6设置在底座1上方,外槽2的槽体与升降机构6的伸缩端连接。
[0026]所述底座1的底端四个内角处设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上设有定位扣件。
[0027]实施例2
[0028]具体实施方式如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升降机构6由电动升降杆和升降开关器组成,所述电动升降杆的数量为两个,电动升降杆的底端与底座1连接,伸缩端与外槽2的槽体底端连接,两个电动升降杆的输入端与升降开关器连接,所述升降开关器的输入端与外置电源连接。
[0029]所述内槽3底部设有振动消泡装置,所述振动消泡装置由振动开关器12和微型振动马达13,所述振动开关气设置在外槽2槽体的外周面上,振动开关器12的输入端与供电电源连接,微型振动马达13的数量为若干个,依次等距设置在内槽3槽体底板的外周面上,且各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置可调节传墨辊的凹印机墨槽,包括油墨槽体、传墨机构、升降机构(6)和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槽体由外槽(2)和内槽(3)组成,所述外槽(2)的槽腔横截面为矩形结构,外槽(2)的槽体前端面和后端面中点上方的围板上开设有印刷辊放置卡槽,槽体的底端面中点处设有排墨管,排墨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内槽(3)的槽腔横截面为“U”形结构,槽体的底端面上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出墨管,出墨管上设有阀门,所述传墨机构包括传墨辊(4)和传墨调节装置(5),所述传墨调节装置(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相对设置在内槽(3)槽体的前后两端面的内部中下部,所述传墨辊(4)的辊面外套设有细小柔软的纤维圆毛层,传墨辊(4)的两端与传墨调节装置(5)连接;所述内槽(3)设置在外槽(2)的槽体内,且与外槽(2)连接,所述升降机构(6)设置在底座(1)上方,外槽(2)的槽体与升降机构(6)的伸缩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置可调节传墨辊的凹印机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墨调节装置(5)由支撑块(7)和调节夹套(8)组成,所述支撑块(7)为矩形块,支撑块(7)的中部开设有传墨辊(4)放置槽,所述调节夹套(8)的俯视为“凹”形结构,其凹槽的大小与支撑块(7)的大小相同,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明亮周海涛邵伯钢欧源浩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通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