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兴武专利>正文

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3033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包括防水材,其所述防水材内部设置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上端设置有锥块,所述加强条两侧开设有侧嵌槽,所述加强条下端开设有下压槽,通过在防水结构内部设置加强条,加强条两侧的侧嵌槽起到加强防水层之间贴合度的作用,保证层与层之间不易脱离和膨胀影响接触,下端的下压槽在安装加强条时将已经涂抹的防水层挤压接触,提升防水效果,且当该防水层与上端防水层连接时下压槽起到挂钩的效果,提升层与层之间的连接效果,通过设置锥块,锥块上下端的锥形槽便于防水材料的注入,锥形结构在灌入防水材料后也提升了层与层之间的连接,使整个防水材料层形成一个整体。使整个防水材料层形成一个整体。使整个防水材料层形成一个整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建筑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为防止水对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渗透而从建筑材料上和构造上所采取的措施。防水多使用在屋面、地下建筑、建筑物的地下部分和需防水的内室和储水构筑物等。按其采取的措施和手段的不同,分为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两大类。材料防水是靠建筑材料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或增加抗渗漏的能力,如卷材防水、涂膜防水、混凝土及水泥砂浆刚性防水以及粘土、灰土类防水等。构造防水则是采取合适的构造形式,阻断水的通路,以达到防水的目的,如止水带和空腔构造等。
[0003]原有的楼顶防水结构在高温太阳暴晒下容易出现走胶现象,且跑胶还降低了整体的防水效果的使用寿命,原有的防水结构为多层结构,原有层与层之间不具有加强连接机构,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上下层胶体偏移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具有保证防水效果,提升防水结构稳定性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包括防水材,其所述防水材内部设置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上端设置有锥块,所述加强条两侧开设有侧嵌槽,所述加强条下端开设有下压槽,所述加强条一端固定设置有对接头,另一端开设有对接槽。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锥块在加强条内部为均匀分布的三个设置,所述锥块上下表面均为向内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的顶部为贯穿设置。r/>[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嵌槽位于加强条两侧上端且为向内的梯形槽结构。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下压槽为两条设置对称开设在加强条底部两端。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对接头与对接槽相互卡接。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防水结构内部设置加强条,加强条两侧的侧嵌槽起到加强防水层之间贴合度的作用,保证层与层之间不易脱离和膨胀影响接触,下端的下压槽在安装加强条时将已经涂抹的防水层挤压接触,提升防水效果,且当该防水层与上端防水层连接时下压槽起到挂钩的效果,提升层与层之间的连接效果,通过设置锥块,锥块上下端的锥形槽便于防水材料的注入,锥形结构在灌入防水材料后也提升了层与层之间的连接,使整个防水材料层形成一个整体,间断式的设置加强条即使防水材
料被高温软化后,能有效减小防水材料之间的拉动,缩小跑胶的间隙和空间,从而保证防水效果。
附图说明
[001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2]图1为本技术加强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安装后侧视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安装前侧视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技术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加强条;2、锥块;3、侧嵌槽;4、下压槽;5、对接头;6、对接槽;7、防水材;8、连接卡块;9、连接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实施例1
[0019]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包括防水材7,其防水材7内部设置有加强条1,加强条1 上端设置有锥块2,加强条1两侧开设有侧嵌槽3,加强条1下端开设有下压槽4,加强条1一端固定设置有对接头5,另一端开设有对接槽6。
[0020]具体的,锥块2在加强条1内部为均匀分布的三个设置,锥块2 上下表面均为向内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的顶部为贯穿设置,本实施例中锥块2上下端的锥形槽便于防水材料的注入,锥形结构在灌入防水材料后也提升了层与层之间的连接,使整个防水材料层形成一个整体,间断式的设置加强条1即使防水材料被高温软化后,能有效减小防水材料之间的拉动,缩小跑胶的间隙和空间,从而保证防水效果。
[0021]具体的,侧嵌槽3位于加强条1两侧上端且为向内的梯形槽结构,本实施例中嵌入侧嵌槽3内部的防水材料提升了与加强条1接触的其它防水层之间的连接效果。
[0022]具体的,下压槽4为两条设置对称开设在加强条1底部两端,本实施例中下压槽4在安装加强条1时将已经涂抹的防水层挤压接触,提升防水效果,且当该防水层与上端防水层连接时下压槽4起到挂钩的效果,提升层与层之间的连接效果。
[0023]具体的,对接头5与对接槽6相互卡接,本实施例中挂接的方式连接方便且也保证了两个加强条1连接后的一体性和稳定性。
[0024]实施例2
[0025]请参阅图2

4,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包括防水材7,其防水材7内部设置有加强条1,加强条1 上端设置有锥块2,加强条1两侧开设有侧嵌槽3,加强条1下端开设有下压槽4,加强条1一端固定设置有连接卡块8,另一端开设有连接
卡槽9。
[0026]具体的,锥块2在加强条1内部为均匀分布的三个设置,锥块2 上下表面均为向内锥形结构,且锥形结构的顶部为贯穿设置,本实施例中锥块2上下端的锥形槽便于防水材料的注入,锥形结构在灌入防水材料后也提升了层与层之间的连接,使整个防水材料层形成一个整体,间断式的设置加强条1即使防水材料被高温软化后,能有效减小防水材料之间的拉动,缩小跑胶的间隙和空间,从而保证防水效果。
[0027]具体的,侧嵌槽3位于加强条1两侧上端且为向内的梯形槽结构,本实施例中嵌入侧嵌槽3内部的防水材料提升了与加强条1接触的其它防水层之间的连接效果。
[0028]具体的,下压槽4为两条设置对称开设在加强条1底部两端,本实施例中下压槽4在安装加强条1时将已经涂抹的防水层挤压接触,提升防水效果,且当该防水层与上端防水层连接时下压槽4起到挂钩的效果,提升层与层之间的连接效果。
[0029]具体的,连接卡块8与连接卡槽9相互卡接,本实施例中卡接的方式连接方便且也保证了两个加强条1连接后的一体性和稳定性。
[0030]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涂抹防水材料时先直接在楼顶地面涂抹1~2层防水所需材料,然后将加强条1按压嵌入涂抹材料的内部,根据需要加强条1的数量将其对接,对接时通过对接头5、对接槽6将两个加强条1连接,每条加强条1之间留出500~600mm即可,然后继续涂抹粘接防水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包括防水材(7),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材(7)内部设置有加强条(1),所述加强条(1)上端设置有锥块(2),所述加强条(1)两侧开设有侧嵌槽(3),所述加强条(1)下端开设有下压槽(4),所述加强条(1)一端固定设置有对接头(5),另一端开设有对接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楼顶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块(2)在加强条(1)内部为均匀分布的三个设置,所述锥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兴武胡宇堃赵铁良朱松华
申请(专利权)人:张兴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