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介入血栓清除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516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介入血栓清除导管,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主管,主管顶部开设有收集孔,主管内部套接有连接环柱,连接环柱一侧活动连接有圆柱,圆柱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叶片,圆柱一侧固定了连接有旋转柱,旋转柱一侧固定连接有柱头,圆柱上套接有挡片,挡片顶部固定连接有拉伸棒,挡片底部固定连接有注液管,注液管顶部开设有多个出液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主管一侧设置的旋转柱,旋转柱一侧固定连接的柱头,柱头上固定连接的电线,圆柱一侧固定连接的微型电机,柱头一端固定连接的清除装置以及叶片可以将血栓破碎,通过主管顶部开设的收集孔,管盖顶部固定连接的抽液管以及多个出液孔可以将血栓收集溶解抽出清除。出液孔可以将血栓收集溶解抽出清除。出液孔可以将血栓收集溶解抽出清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介入血栓清除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介入血栓清除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栓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多,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人体血管受到损伤时,启动凝血机制,形成血栓“堵住”缺口,以避免过量出血,之后,抗凝机制启动,抑制血栓过度形成,并逐渐溶解已有血栓,使血栓不会无休止地增长,并得以及时被清除,使血液能够在血管内正常流动,既不形成血栓,也不出血。
[0003]不过,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这种平衡会被打破,若凝血机制占据了“强势”地位,就会导致血栓无法消除,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介入血栓清除导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介入血栓清除导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介入血栓清除导管,包括主管,主管顶部开设有收集孔,主管内部套接有连接环柱,连接环柱一侧活动连接有圆柱,圆柱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叶片,圆柱一侧固定了连接有旋转柱,旋转柱一侧固定连接有柱头,圆柱上套接有挡片,挡片顶部固定连接有拉伸棒,挡片底部固定连接有注液管,注液管顶部开设有多个出液孔。
[0006]优选的,所述主管一端固定连接有管盖,管盖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液管。
[0007]优选的,所述管盖顶部开设有与拉伸棒直径相适配的圆孔,管盖顶部分别开设有与连接环柱和注液管相适配的孔洞。
[0008]优选的,所述柱头上固定连接有电线。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环柱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一侧与圆柱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注液管和拉伸棒均与管盖活动连接。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该介入血栓清除导管,通过主管一侧设置的旋转柱,旋转柱一侧固定连接的柱头,柱头上固定连接的电线,柱头一侧固定连接的清除装置,圆柱一侧固定连接的微型电机以及叶片可以将血栓破碎,通过主管顶部开设的收集孔,管盖顶部固定连接的抽液管,注液管顶部开设的多个出液孔可以将血栓收集溶解抽出清除。
[0013]该介入血栓清除导管,通过圆柱上活动连接的挡片,挡片一侧活动连接的拉伸棒,可以通过抽动拉伸棒,使得挡片移动,加速对主管内部血栓的清理。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去除主管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主管;101、收集孔;102、管盖;103、抽液管;104、圆孔;2、旋转柱;201、柱头;202、电线;3、连接环柱;301、圆柱;302、叶片;4、注液管;401、出液孔;5、拉伸棒;501、挡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0]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21]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22]如图1

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介入血栓清除导管,包括主管1,主管1顶部开设有收集孔101,主管1内部套接有连接环柱3,连接环柱3一侧活动连接有圆柱301,圆柱301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叶片302,圆柱301一侧固定了连接有旋转柱2,旋转柱2一侧固定连接有柱头201,圆柱301上套接有挡片501,挡片501顶部固定连接有拉伸棒5,挡片501底部固定连接有注液管4,注液管4顶部开设有多个出液孔401,其中,注液管4由高分子材料单层或多层挤出管制成,如聚酰胺、聚乙烯、聚四氟乙烯、聚醚酰胺弹性体等,本实施例中采用医用聚乙烯塑料管,医用聚乙烯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无毒,容易着色,化学稳定性好,耐寒,耐辐射,电绝缘性好。其中叶片302为医用不锈钢材质,具体的为18

10不锈钢,其安全耐用,因此提高了安全性。需要说明的是,柱头201一端固定连接有清除装置,柱头201上固定连接有电线202,电线202控制柱头201以及柱头201一端固定连接的清除装置实现清除破碎血栓的功能,使得清除导管通过柱头201一端固定连接的清除装置以及叶片302可以将血栓破碎,通过注液管4顶部开设的多个出液孔401可以将血栓收集溶解抽出清除。而通过抽动拉伸棒5,使得挡片501移动,加速对主管1内部血栓的清理。
[0023]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主管1一端固定连接有管盖102,管盖102顶部固定连接有抽液管103。
[0024]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管盖102顶部开设有与拉伸棒5直径相适配的圆孔104,管盖102顶部分别开设有与连接环柱3和注液管4相适配的孔洞。
[0025]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连接环柱3内部固定安装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一侧与圆柱301固定连接,微型电机直径小于10mm且其额定功率小于100W电机,微型电机是为了提供
旋转动力。
[0026]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注液管4和拉伸棒5均与管盖102活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拉伸棒5具有良好的形变能力且要求其具备一定的硬度,具体的可以采用医用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其硬度、拉伸强度和蠕变性均较好;耐磨性、电绝缘性、韧性也较好;化学稳定性好,在室温条件下,不溶于任何有机溶剂,耐酸、碱和各种盐类的腐蚀。
[0027]特别的,将柱头201一侧固定连接的清除装置接触血栓,控制器控制连接环柱3内部设置的微型电机带动电线202转动,使得旋转柱2、柱头201以及柱头201一侧固定连接的清除装置破碎血栓,破碎的血栓进入主管1顶部开设的收集孔101,圆柱301上固定连接的叶片302将血栓进一步破碎,向挡片501一侧固定连接的注液管4内部注射溶血剂,溶血剂通过注液管4上开设的多个出液孔401流出,将血栓溶解,暂时控制微型电机停止转动,通过拉伸棒5拉动挡片501,使得挡片501将收集孔101挡住,抽液管103顶部安装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血栓清除导管,包括主管(1),其特征在于:主管(1)顶部开设有收集孔(101),主管(1)内部套接有连接环柱(3),连接环柱(3)一侧活动连接有圆柱(301),圆柱(301)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叶片(302),圆柱(301)一侧固定了连接有旋转柱(2),旋转柱(2)一侧固定连接有柱头(201),圆柱(301)上套接有挡片(501),挡片(501)顶部固定连接有拉伸棒(5),挡片(501)底部固定连接有注液管(4),注液管(4)顶部开设有多个出液孔(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介入血栓清除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1)一端固定连接有管盖(102),管盖(102)顶部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何彦卢春兰李红沈郁懿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乾合畅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