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湿度控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929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电站湿度控制设备,包括箱体,其所述箱体由内箱和外箱组成,所述内箱和外箱之间形成有夹层,所述夹层中设置有第一排风扇,所述内箱顶部安装有湿度传感器,且内箱顶部开有通气孔与所述夹层相通,通过所述第一排风扇流动所述夹层中的空气;所述夹层顶部安装有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冷凝管和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对所述冷凝管的封闭端外侧表面进行制冷,所述冷凝管设有进风管、出风管和排水管,所述出风管及进风管均与所述夹层相通,所述排水管从所述外箱中伸出,使得所述冷凝管内壁受冷积水从所述排水管中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冷凝管对箱体中湿气进行凝结以达到有效除湿,效果良好且保证设备安全运行。运行。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电站湿度控制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电站湿度控制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变电站是连接发电厂、电力网和电力用户的中间环节,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变电站中的户内35kV的开关室开关柜在长期运行中,受阴雨天气、骤热和骤冷等温度变化以及电缆沟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造成内部湿度身高,从而开关柜的柜壁经常出现凝露现象,从而滴落在电缆头上,使其绝缘性降低,产生放电现象,长时间运行极易引发短路事故,现有的除湿通风设备无法有效解决放电问题,开关柜会因过度潮湿引起严重的设备事故,影响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湿度控制设备能够有效监测并去除设备箱体内的湿气,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0004]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变电站湿度控制设备,包括箱体,其所述箱体由内箱和外箱组成,所述内箱和外箱之间形成有夹层,所述夹层中设置有第一排风扇,所述内箱顶部安装有湿度传感器,且内箱顶部开有通气孔与所述夹层相通,通过所述第一排风扇流动所述夹层中的空气;所述夹层顶部安装有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冷凝管和制冷装置,所述制冷装置对所述冷凝管的封闭端外侧表面进行制冷,所述冷凝管设有进风管、出风管和排水管,所述出风管及进风管均与所述夹层相通,所述排水管从所述外箱中伸出,使得所述冷凝管内壁受冷积水从所述排水管中排出。
[0005]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管中设置有两组倾斜布置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交错设置,所述进风管朝向所述导流板之间的空隙,所述冷凝管的一端为灯罩形结构,且所述冷凝管外侧套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一端与所述制冷装置相通,且在所述通风管中安装有第二排风扇,通过所述第二排风扇对所述冷凝管输送冷气。
[0006]进一步的,所述外箱设有抽屉,所述抽屉的尾端与所述内箱表面相抵接,所述抽屉中放置有干燥剂,所述抽屉设于所述出风管一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排水管尾端设有开关板,所述开关板倾斜设置且其中部与所述排水管内壁相铰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内箱底部设有支撑板,所述第一排风扇设于所述内箱底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冷凝管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0010]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技术首先通过湿度传感器感应内部湿度到达一定程度时,第一排风扇和制冷装置开始工作,内箱的湿气从通气孔进入夹层,带有湿气的空气进入冷凝管中在其内壁凝结成水后沿着其管壁从排水管中排出外箱,从而保证了内箱中设备的正常运行,除湿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00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提供的变电站湿度控制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中的箱体俯视截面图;
[0014]图3为本技术中的冷凝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图标:1

箱体,11

外箱,12

内箱,121

通气孔,2

夹层,3

湿度传感器,4

冷凝组件,41

制冷装置,42

冷凝管,421

开关板,422

进风管,423

出风管,424

排水管,425

导流板,43

通风管,431

第二排风扇,5

抽屉,6

第一排风扇,7

支撑板,8

干燥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7]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19]实施例1
[002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

图3所示,本实施例1为一种变电站湿度控制设备,包括箱体1,其箱体1由内箱12和外箱11组成,内箱12和外箱11之间形成有夹层2,夹层2中设置有第一排风扇6,内箱12顶部安装有湿度传感器3,且内箱12顶部开有通气孔121与夹层2相通,通过第一排风扇6流动夹层2中的空气;夹层2顶部安装有冷凝组件4,冷凝组件4包括冷凝管42和制冷装置41,制冷装置41对冷凝管42的封闭端外侧表面进行制冷,冷凝管42设有进风管422、出风管423和排水管424,出风管423及进风管422均与夹层2相通,排水管424从外箱11中伸出,使得冷凝管42内壁受冷积水从排水管424中排出,具体的,本技术中的内箱12为开关柜等电力装置,当内部湿度过高时,湿气会上升为湿度传感器3感应,并从通气孔121进入到夹层2当中,当湿度超过额定值时,湿度传感器3将此信号通过控制中心传给制冷装置41和第一排风扇6,使得其启动工作,空气在夹层2中流动并由进风管422进入,带有湿气的空气与冰冷的冷凝管42内壁接触凝结成水并沿着管壁从排水管424中排出,剩余空气从出风管423中重新流入夹层2,从而达到有效除湿的目的,保证了电力装置的安全运行。
[0021]本实施例中的冷凝管42中设置有两组倾斜布置的导流板425,导流板425交错设置,进风管422朝向导流板425之间的空隙,冷凝管42的一端为灯罩形结构,且冷凝管42外侧
套有通风管43,通风管43一端与制冷装置41相通,且在通风管43中安装有第二排风扇431,通过第二排风扇431对冷凝管42输送冷气,具体的,灯罩增加了与空气接触面积,有足够的时间使得湿气凝结,进风管422的角度配合导流板425使得湿气能够与冷凝管42内壁接触,避免产生紊流,第二排风扇431使得制冷装置41形成的冷风对冷凝管42外表面均匀降温,进风管422设于导流板425下侧,导流板425也避免了凝结水在重力作用下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电站湿度控制设备,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由内箱(12)和外箱(11)组成,所述内箱(12)和外箱(11)之间形成有夹层(2),所述夹层(2)中设置有第一排风扇(6),所述内箱(12)顶部安装有湿度传感器(3),且内箱(12)顶部开有通气孔(121)与所述夹层(2)相通,通过所述第一排风扇(6)流动所述夹层(2)中的空气;所述夹层(2)顶部安装有冷凝组件(4),所述冷凝组件(4)包括冷凝管(42)和制冷装置(41),所述制冷装置(41)对所述冷凝管(42)的封闭端外侧表面进行制冷,所述冷凝管(42)设有进风管(422)、出风管(423)和排水管(424),所述出风管(423)及进风管(422)均与所述夹层(2)相通,所述排水管(424)从所述外箱(11)中伸出,使得所述冷凝管(42)内壁受冷积水从所述排水管(424)中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湿度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42)中设置有两组倾斜布置的导流板(425),所述导流板(425)交错设置,所述进风管(422)朝向所述导流板(425)之间的空隙。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和勇黄铁军段小刚李小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华蓥四方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