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和锂电池管理芯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领域,具体但不限于涉及一种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和锂电池管理芯片。
技术介绍
[0002]在锂电池管理应用中,产品存储或者运输过程需要的时间可长达数月或者更长的时间,当电池包到达最终用户手中时,期望在这个期间内电池包的电量能够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状态,这对锂电池管理芯片的功耗提出了挑战。电池管理芯片为了减小功耗,需要将大部分电路的功耗关闭,只保留芯片启动的检测电路,将功耗降到最低。不同于电源电压小于5V的低压电路,要将一个高压电路的功耗关闭,需要一个高压逻辑控制电路,产生相对于电源电压的逻辑控制信号。
[0003]已有高压逻辑控制方案如图1所示。当SD信号为高电平时,SDB为低电平。此时NM1导通,NM2关闭;PM1的栅极被下拉到超过阈值电压,PM1导通,将PM2和PM3的栅极上拉到VIN,关闭高压电路的耗电。当SD信号为低电平时,SDB为高电平,PM1的栅极靠电阻上拉到VIN,PM1关闭,高压电路正常工作。该控制方案在NM3和NM4两个支路产生电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管,耦接在输入电压和地之间,输出端耦接互锁式控制电路,用于基于输入电压和高压管漏电流产生参考电压;互锁式控制电路,其信号端接入控制电平信号,控制端耦接高压管的输出端以接入参考电压,基于控制电平信号和参考电压生成输出电压并控制其输出,并互锁关断内部电流,所述输出电压用于控制高压电路的工作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管通过稳压二极管或二极管连接的mos管接入输入电压,所述二极管连接的mos管包括若干个栅极与漏极短接的mos管,相邻mos管的漏极和源极相连,首端mos管的源极耦接输入电压,末端mos管的漏极耦接高压管的源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管的栅极和源极相连,且源极耦接稳压二极管或二极管连接的mos管,同时源极作为输出端耦接互锁式控制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互锁式控制电路包括相互耦接的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信号端分别接入相反的控制电平信号,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的控制端均耦接高压管的输出端,在相反的控制电平信号控制下第一控制电路或第二控制电路基于参考电压生成输出电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管,第一开关管与第二开关管相互耦接并形成互锁,当第一开关管导通时,第二开关管关闭,当第二开关管导通时,第一开关管关闭。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耦接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耦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均接入输入电压。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四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耦接高压管的输出端,第三开关管或第四开关管在导通时基于参考电压生成输出电压。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四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耦接第二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耦接第一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第三开关管的栅极与第四开关管的栅极均耦接高压管的输出端,第三开关管或第四开关管在导通时基于参考电压生成输出电压并通过第三开关管的源极或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输出。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三开关管,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四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耦接第二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一开关管的漏极,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耦接第一开关管的栅极和第二开关管的漏极,第三开关管的栅极与第四开关管的栅极均耦接高压管的输出端,第三开关管或第四开关管在导通时基于参考电压生成输出电压并通过第三开关管的源极或第四开关管的源极输出。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管,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六开关管,第五开关管接入第一控制电平信号并基于第一控制电平信号导通或关断,第六开关管接入第二控制电平信号并基于第二控制电平信号
导通或关断。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管,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六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耦接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六开关管的漏极耦接第四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栅极耦接第一控制电平信号,第六开关管的栅极耦接第二控制电平信号。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压电路的逻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五开关管,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六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的漏极耦接第三开关管的漏极,第六开关管的漏极耦接第四开关管的漏极,第五开关管的栅极耦接第一控制电平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文贡,胡养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必易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