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温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4818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温度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温度控制装置,包括:主控板和与主控板级联的多个温控模块,温控模块包括MCU、电源模块、继电器、过流保护模块、电热元件以及测温元件;MCU与主控板通过485通讯连接,电热元件和测温元件设置于黄铜导热部件内,测温元件与MCU连接,过流保护模块与电热元件连接,继电器分别与过流保护模块、MCU以及电源模块连接,黄铜导热部件内设置有毛细管;可以满足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对进样口温度控制的要求,过流保护措施可以增强加热的安全性,结构具有可扩展性,可以扩充加热装置的数量,每路加热装置独立运行,单个加热装置故障不影响其他加热装置的运行。热装置的运行。热装置的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温度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温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是一种可用于生物学、水产学、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
的分析仪器。目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对于进样口温度通常采用单一的控制方式,不能同时使用触控和上位机软件查看和更改温度控制参数,温度控制不够灵活。并且,现有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采用纯硬件搭建的控温电路,控温参数修改成本高,电路成本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温度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温度控制装置,以解决现有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对于进样口温度控制不够灵活,不便于修改控温参数的问题。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温度控制装置,包括:主控板和与所述主控板级联的多个温控模块,所述温控模块包括MCU、电源模块、继电器、过流保护模块、电热元件以及测温元件;所述MCU与所述主控板通过485通讯连接,所述电热元件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板(1)和与所述主控板(1)级联的多个温控模块,所述温控模块包括MCU(2)、电源模块(3)、继电器(4)、过流保护模块(5)、电热元件(6)以及测温元件;所述MCU(2)与所述主控板(1)通过485通讯连接,所述电热元件(6)和所述测温元件设置于黄铜导热部件内,所述测温元件与所述MCU(2)连接,所述过流保护模块(5)与所述电热元件(6)连接,所述继电器(4)分别与所述过流保护模块(5)、所述MCU(2)以及所述电源模块(3)连接,所述黄铜导热部件内设置有毛细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铜导热部件包括黄铜导热底座(7)、黄铜导热块(8)以及压片(9),所述黄铜导热块(8)设置于所述黄铜导热底座(7)上,所述压片(9)设置于所述黄铜导热块(8)上放,所述压片(9)与所述黄铜导热底座(7)连接,所述毛细管位于所述黄铜导热底座(7)和黄铜导热块(8)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临床三重四极杆质谱仪温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黄铜导热底座(7)包括主体部(71),所述主体部(71)上设置有T型槽(72),所述T型槽(72)底部设置有下凹槽(75),所述黄铜导热块(8)的形状与所述T型槽(72)相匹配,所述黄铜导热块(8)底部设置有上凹槽(81),所述黄铜导热块(8)设置于所述T型槽(72)内,所述上凹槽(81)与所述下凹槽(75)相扣合,所述毛细管位于所述上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晓亮袁天文徐强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品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