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模组及换电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到电池组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锂电池模组及换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市场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都选用锂电池作为供能能源,相较于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具有更佳的环境友好性。
[0003]制约着用户选购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障碍之一为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受限于化学电池的特性,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效率不高,通常需要数小时进行充电,无疑会缩减了新能源汽车的应用范围。
[0004]针对新能源汽车充电效率不高的问题,目前市场上推出了换电式的新能源汽车,通过换电的方式对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总成进行整体更换,从而达到类似于燃油汽车加油的体验感受,以消除消费者的疑虑,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0005]但在换电式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过程中,同样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例如:由于汽车设计结构的不同,锂电池总成不存在可统一的设计标准,不同的锂电池总成之间不具有互换性,相对应的,不同汽车品牌的换电站之间不具有通用性,不同公司运营的换电站独立组网,资源浪费较为严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若干个锂电单元;所述支架包括在水平面的第一方向上正对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一侧板上设置有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相对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均沿水平面的第二方向布置,且均分别在所述第二方向的正向设置有开口;每一个所述锂电单元包括壳体和电芯;所述壳体具有主体、第一滑耳和第二滑耳;所述主体的外壁为光滑配合面,所述主体具有电芯通槽,所述电芯的外形为预设尺寸标准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电芯滑动配合在所述电芯通槽中,所述电芯具有电极,所述电芯位于所述电芯滑槽中时,所述电极经过对应的壳体引出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第一滑耳和所述第二滑耳均为圆柱形结构且所述第一滑耳和所述第二滑耳对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两侧上;所述第一滑耳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一滑槽中,所述第二滑耳滑动配合在所述第二滑槽中,且所述壳体能够绕所述第一滑耳和所述第二滑耳的轴线自转;所述壳体在自转过程中,在电芯通槽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时,所述壳体的最下端与最上端的距离达到最大值;在电芯通槽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时,所述壳体的最下端与最上端的距离达到最小值;于所述开口位置处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一限位结构,安装状态下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用于阻挡所述锂电单元的壳体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中脱出;于所述锂电单元的下方设置有可拆卸的第二限位结构和可拆卸的第三限位结构;安装状态下的所述第二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的方式支撑所述锂电单元的壳体,所述锂电单元的壳体中的电芯通槽的轴线不垂直于水平面且不平行于水平面,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对所述电芯通槽位于下端的槽口进行阻挡;安装状态下的所述第三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的方式支撑所述锂电单元的壳体,所述锂电单元的壳体中的电芯通槽的轴线平行于水平面;所述锂电池模组具有工作状态、卸载状态和加载状态;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均为安装状态,任意两个相邻的锂电单元的壳体之间通过对应的弹性件保持预设距离;在卸载状态下,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安装状态,在重力作用下每一个锂电单元的所述电芯通槽的轴线方向垂直于所述水平面,任意两个相邻的锂电单元之间基于对应的弹性件保持预设距离;在加载状态下,所述第三限位结构为安装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方向正向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方向正向的一侧上;所述第一挡板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滑槽和所述第二滑槽的位置上设置有避让区域。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包括工作支撑板,所述第一侧板在所述第一滑槽的下方的预设距离的位置上设置有平行于所述第一滑槽的第一工作支撑槽,所述第二侧板在所述第二滑槽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沈澍,刘新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德迈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