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546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及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薄型成像镜头组满足如下关系式:1.53<N1;1.57<N2;25<V2<30;其中,N1为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2为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通过对各透镜的面型及屈折力进行合理搭配并使镜头组满足特定条件,使得三片式镜头组的光学敏感度降低,从而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产品良率,同时使镜头组具备良好的修正像差的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成像品质。质。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为了更符合轻薄化的市场需求,如今搭载于电子设备上的镜头也朝着轻薄化发展,但随着透镜数量的缩减,镜头的成像效果很难得到平衡。现有的三片式镜头的光学敏感度较高,组装难度大且良品率低,同时像差的修正达不到预期,因此成像品质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及电子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三片式镜头的良品率低且成像品质较差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
[0006]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0007]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0008]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0009]所述薄型成像镜头组满足如下关系式:
[0010]1.53<N1;
[0011]1.57<N2;
[0012]25<V2<30;
[0013]其中,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
[0014]可选地,所述的薄型成像镜头组,还满足如下关系式:
[0015]0.40<R11/f1<0.65;
[0016]其中,R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
[0017]可选地,所述的薄型成像镜头组,还满足如下关系式:
[0018]2.0≤f2/(R21+R22)≤3.5;
[0019]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R21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2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0020]可选地,所述的薄型成像镜头组,还满足如下关系式:
[0021]3.2<f3/(R31+R32)<4.0;
[0022]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R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32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0023]可选地,所述的薄型成像镜头组,还满足如下关系式:
[0024]3.4<(f1+f3)/f<3.7;
[0025]其中,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焦距。
[0026]可选地,所述的薄型成像镜头组,还满足如下关系式:
[0027]3.1<(CT1+CT3)/CT2<3.6;
[0028]其中,CT1为所述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
[0029]可选地,所述的薄型成像镜头组,还满足如下关系式:
[0030]1.45<SD32/Yc32<1.75;
[0031]其中,SD32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Yc32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反曲点到光轴上的垂直距离。
[0032]可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或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等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折射率。
[0033]可选地,所述的薄型成像镜头组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设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处。
[003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薄型成像镜头组。
[003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及电子设备,通过对各透镜的面型及屈折力进行合理搭配并使镜头组满足特定条件,使得三片式镜头组的光学敏感度降低,从而降低了组装难度,提高了产品良率,同时使镜头组具备良好的修正像差的能力,有效地改善了成像品质。
附图说明
[003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38]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0039]图2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40]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球差曲线图;
[0041]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0042]图5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43]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球差曲线图;
[0044]图7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0045]图8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46]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球差曲线图;
[0047]图10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0048]图11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49]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球差曲线图;
[0050]图1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0051]图14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52]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球差曲线图;
[0053]图16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示意图;
[0054]图17由左至右依序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像散和畸变曲线图;
[0055]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的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的球差曲线图。
[0056]上述图中:E1、第一透镜;E2、第二透镜;E3、第三透镜;E4、红外滤光片;STO、光阑;S1、第一透镜的物侧面;S2、第一透镜的像侧面;S3、第二透镜的物侧面;S4、第二透镜的像侧面;S5、第三透镜的物侧面;S6、第三透镜的像侧面;S7、成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57]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58]需要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其中,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型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物侧至像侧依序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以及第三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所述薄型成像镜头组满足如下关系式:1.53<N1;1.57<N2;25<V2<30;其中,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色散系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还满足如下关系式:0.40<R11/f1<0.65;其中,R11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还满足如下关系式:2.0≤f2/(R21+R22)≤3.5;其中,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R21为所述第二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R22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表面的曲率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还满足如下关系式:3.2<f3/(R31+R32)<4.0;其中,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R31为所述第三透镜物侧表面的曲率半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肖怡刘涵邓敏乐袁嘉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