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穿戴式导盲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盲监测装置
,具体为一种穿戴式导盲监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中国盲人的数量超过1730万,并且这个数字将持续增长,据研究发现全球2.53亿、中国约5千万的视障人士具有极强的出行意愿,为盲人能够独立出行而设计专利技术的产品越来越多,如导盲杖,导盲机器人等,尽管设计产品众多却存在着诸多限制或功能不够完备的情况。由于技术局限,在一些极端环境下,路况的实时检测与处理易受到雾霾、雨雪、烟雾等突发状况下图像信息模糊的影响,视障用户容易因为设备处理突发情况不及时与误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3]常规的导盲监测装置,用户在抬头会低头时,其导盲头盔会从用户头上掉落下来,而掉落的地面上时,导致导盲头盔内部的设置无法继续使用,进而不便用户对导盲头盔进行穿戴,其次,由于没有防护结构,其用户不慎摔倒时会对导盲头盔上导盲设备造成损坏,进而大大降低了该导盲头盔的实用性。
[0004]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穿戴式导盲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穿戴式导盲监测装置,包括导盲头盔(1)、红外光电传感器一(23)和红外光电传感器二(24),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盲头盔(1)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护结构(2),所述防护结构(2)包括防护块(21)、推架座(25)和固定框(26),所述防护块(21)的外侧壁设置有防护玻璃(22),所述防护块(21)的内部左侧壁设置有活动框(29),所述固定框(26)的内部设置有气囊(261),所述气囊(261)的一端设置有活动杆(263),所述活动框(29)的内部设置有固定轴座(264),所述固定轴座(264)的一端活动安装有活动板(265),所述活动杆(263)的一端设置有辊轮(266),所述活动板(265)的一端设置有活动轴座(267),所述活动杆(263)和辊轮(266)的一端均活动安装在活动轴座(267)的前端,两组所述推架座(25)对称设置在防护玻璃(22)的内侧壁,所述推架座(25)的一端与活动板(265)的一端相接触;所述导盲头盔(1)的下端设置有吊带结构(3),所述吊带结构(3)包括固定块(31)和固定带(32),所述固定带(32)的一端设置有卡块(34),所述固定块(31)的下端开设有竖孔(311),所述固定块(31)的内部左右侧壁设置有弹簧框(312),所述弹簧框(312)的内部设置有支撑弹簧(314),所述固定块(31)的内部设置有异形架板(315),所述异形架板(315)的一端设置有限位柱(316),所述异形架板(315)的左右两侧分别与两组支撑弹簧(314)的一端相固定,所述卡块(34)的上端设置有卡板(341),所述卡板(341)的一端贯穿开设有限位孔(34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导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块(21)的内部侧壁设置有缓冲框(28),所述缓冲框(28)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气垫(281),所述缓冲气垫(281)的一端设置有凸形板(282),所述缓冲气垫(281)的一端设置有导气管(28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导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块(21)的内部侧壁设置有异形座(27),所述固定框(26)的内部设置有复位弹簧(262),所述防护块(21)固定安装在导盲头盔(1)的外侧壁,所述固定框(26)的一端与异形座(27)的一端相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式导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垫(281)的内部设置有弹力簧(283),所述凸形板(282)的一端与防护玻璃(22)的侧壁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式导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32)的外侧套设有下巴护垫(33),所述卡块(34)的一端开设有调节孔(35),所述防护块(21)的上端与导盲头盔(1)的下端相固定,所述固定块(31)的前端设置有按扣(3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式导盲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扣(36)的一端设置有异形推板(313),所述固定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亚欣,任笑瀛,牟宗成,林隆杰,邓静,沈怡堃,梁富文,郑杰威,罗海梅,李钦亮,王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