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边坡坡面框架梁浇筑的泵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444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输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边坡坡面框架梁浇筑的泵管系统。该适用于高边坡坡面框架梁浇筑的泵管系统包括泵机和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包括向上输送管路或向下输送管路。所述向上输送管路在靠近泵机处设置了水平段,水平段长度L为垂直段长度的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高边坡坡面框架梁浇筑的泵管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输送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边坡坡面框架梁浇筑的泵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输送泵作为混凝土大型输送设备,可适用于高楼、高速、立交桥等大型混凝土工程的混凝土输送。混凝土泵由泵体和输送管组成。是一种利用压力,将混凝土沿管道连续输送的机械,主要用于房屋、桥梁和建筑的施工。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混凝土的输送,可以方便地将混凝土输送到目的地,具有运送速度快,劳动力少的优点。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混凝土的输送时,混凝土输送泵机开始工作产生混凝土,产生的混凝土经由混凝土输送管道运送到目的地。
[0003]然而,在用混凝土输送泵进行高边坡坡面框架梁的浇筑过程中,存在着两方面的技术问题。一方面,用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从低处往高处输送过程中,随着输送高度的增加,被输送的混凝土会产生回流趋势,对泵机的阀板产生冲击,从而缩短泵机寿命或者损坏泵机。另一方面,当从高处垂直向下运输混凝土时,由于重力原因,运送的混凝土容易发生离析现象,从而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之一至少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高边坡坡面框架梁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存在的由低处向高处输送时混凝土回流现象,由高处向低处垂直输送时混凝土离析的问题,提供一种高边坡坡面框架梁浇筑的泵管系统,能够有效解决混凝土的回流和离析问题,以延长泵机使用寿命,提高混凝土的输送质量,确保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各方面。
[0006]一种适用于高边坡坡面框架梁浇筑的泵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机和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包括向上输送管路或向下输送管路。
[0007]所述向上输送管路包括与泵机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第一垂直段和第二水平段;第一水平段、第一垂直段和第二水平段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输送直管;所述第一水平段的一端和泵机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输送弯管和第一垂直段的下端连接;第一垂直段的上端通过第二输送弯管和第二水平段的一端连接,第二水平段的另一端和出口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向上输送管路在泵机处增设了第一水平段,第一水平段的长度L为第一垂直段长度的15%

30%;这使得第一水平段有足够的阻力阻止混凝土回流,避免泵机阀遭到损坏;也使泵机有足够的动力将混凝土输送到高坡上。
[0009]所述向下输送管路包括与泵机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垂直段和第二水平段;所述垂直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垂直段、一个或多个缓冲管路、第三垂直段;第一水平段、第一垂直段、第三垂直段、第二水平段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输送直管;第一水平段的一端和泵机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输送弯管和第一垂直段的上端连接;第一垂直段的下端通过第三
输送弯管和缓冲管路的入口连接,缓冲管路的出口通过第六输送弯管和第三垂直段的上端连接;第三垂直段的下端通过第七输送弯管和第二水平段的一端连接,第二水平段的另一端和出口连接。
[0010]所述缓冲管路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水平段、第二垂直段、第四水平段;第三水平段、第二垂直段、第四水平段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输送直管。第三水平段的一端通过第四输送弯管和第二垂直段的上端连接,另一端作为缓冲管路的入口;第二垂直段的下端通过第五输送弯管和第四水平段的一端连接,第四水平段的另一端作为缓冲管路的出口。
[0011]优选的,所述向下输送管路在垂直处设置了一个或多个缓冲管路,缩短了垂直落差,可避免混凝土垂直运输时因重力而产生的离析现象,提高了混凝土的输送质量,进一步提高了施工质量,施工效率。
[0012]优选的,所述各缓冲管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

2m。
[0013]优选的,所述向下输送管路的壁厚为4

10mm。采用4

10mm壁厚的输送管道可延长输送管道的使用时间,避免在混凝土输送过程中因管道损坏而频繁更换输送管道,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0014]优选的,所述向下输送管路的第二水平段和第七输送弯管的壁厚为 5

10mm。
[0015]优选的,所述输送管路的泵机和输送直管,输送直管和输送弯管采用法兰可拆卸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输送管路的每根输送直管设置一个或多个支撑点,并用夹子固定在脚手架上。这样可将混凝土和输送管道的重力由支撑点转移到边坡上,可以避免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输送管道发生位移现象,进而损坏输送管道;还可避免混凝土在输送过程中的漏浆现象。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通过在竖直向上输送管路中靠近泵机处增加垂直段长度15%

30%的水平段,可以有足够的阻力防止混凝土的回流,从而降低对泵机的损害,延长泵机的使用寿命。
[0019]针对垂直落差较大的情况,通过在垂直向下输送管路中垂直处每间隔1

2m 设置一个或多个缓冲管路,能够有效防止因重力而产生的混凝土离析现象,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运输质量,增加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泵管系统示意图,其中包括竖直向上的管路。
[0021]图2是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泵管系统示意图,其中包括垂直向下的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3]图1示出了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泵管系统。该泵管系统包括泵机1 和输送管路,该输送管路包括与泵机1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2、第一垂直段3 和第二水平段21。第
一水平段2和第二水平段21平行,第一水平段2、第二水平段21和第一垂直段3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输送直管4。第一水平段2的一端和泵机1通过法兰6连接(图中未示出),另一端和第一垂直段3的下端(实际应用中为重力指向的一端)通过第一输送弯管5连接;第一垂直段3的上端通过第二输送弯管52和第二水平段21的一端连接。
[0024]输送管路用夹子固定在脚手架7上,每根输送直管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支撑点,可使输送管路和混凝土的重力由支撑点传递到边坡上,防止输送管路晃动,损坏管道,也可避免混凝土漏浆现象。
[0025]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通过在靠近泵机1处增设第一水平段2,第一水平段2 的长度L不小于垂直段3长度的15%,能够有足够的阻力防止混凝土的回流,达到防止泵机阀的破坏,延长泵机使用寿命的目的;为使泵机有足够的动力输送混凝土,第一水平段2的长度L不大于垂直段3长度的30%。
[0026]图2示出了本技术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泵管系统。该泵管系统包括泵机1和输送管路,该输送管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边坡坡面框架梁浇筑的泵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机(1)和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包括向上输送管路或向下输送管路;所述向上输送管路包括与泵机(1)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2)、第一垂直段(3)和第二水平段(21);第一水平段(2)、第一垂直段(3)和第二水平段(21)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输送直管(4);所述第一水平段(2)的一端和泵机(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一输送弯管(5)和第一垂直段(3)的下端连接;第一垂直段(3)的上端通过第二输送弯管(52)和第二水平段(21)的一端连接,第二水平段(21)的另一端和出口连接;所述向下输送管路包括与泵机(1)依次连接的第一水平段(2)、垂直段和第二水平段(21);所述垂直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垂直段(3)、一个或多个缓冲管路、第三垂直段(32);第一水平段(2)、第一垂直段(3)、第三垂直段(32)、第二水平段(21)各自包括一个或多个输送直管(4);第一水平段(2)的一端和泵机(1)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输送弯管(52)和第一垂直段(3)的上端连接;第一垂直段(3)的下端通过第三输送弯管(53)和缓冲管路的入口连接,缓冲管路的出口通过第六输送弯管(56)和第三垂直段(32)的上端连接;第三垂直段(32)的下端通过第七输送弯管(57)和第二水平段(21)的一端连接,第二水平段(21)的另一端和出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输送管路的第一水平段(2)的长度为第一垂直段(3)长度的15%

3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舟张学有张力苹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