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436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包括尺侧导板和桡侧导板,尺侧导板位于肱骨远端的尺侧,桡侧导板位于肱骨远端的桡侧侧,尺侧导板和桡侧导板之间通过横联连接,桡侧导板一侧的底端分别设有第一钉套管和第二钉套管,从第一钉套管的内部置入第一克氏针,第二钉套管的内置入第二克氏针,尺侧导板一侧的底端设有第三钉套管,第三钉套管的内部在肘关节伸直时置入第三克氏针。该类导板使用3D打印技术根据每个患者患肢解剖特异性来制作,更能符合手术要求,使手术中术者能够在复位后快速置入符合生物力学稳定排布的克氏针,并且大大减少术中X线的射线量。大减少术中X线的射线量。大减少术中X线的射线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骨科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儿童是一类特殊人群,因其身体机能并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日常运动中更容易导致肢体的损伤。肱骨髁上骨折最常发生在5~7岁儿童。在出生后5年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平均发病年龄为6岁8个月到6岁9个月,在住院儿童的肘关节损伤中有2/3发生肱骨髁上骨折,因此,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是骨科医生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
[0003]在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是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为了达到稳定的克氏针固定,我们需要合理的设计克氏针的穿针位置,使其达到满意的力学稳定性。为实现这一目的,临床医师通常需要反复的透视X线、反复穿针调整克氏针位置,甚至需穿着铅衣在X线引导下进行操作。这会增加对患儿的创伤,而且这也增加了临床医生的透射量,危害临床医生的身体健康。
[0004]目前,临床上为完成理想的克氏针排布需要反复的透视X线、反复穿针调整,甚至需穿着铅衣在术中X线引导下进行操作。这会增加对患儿的创伤,而且这也增加了临床医生的透射量,危害临床医生的身体健康。为解决上述不足,我们以3D打印技术为基础,设计置入肱骨髁上骨折克氏针的体外导板,使手术中术者能够在复位后快速置入符合生物力学稳定排布的克氏针,并且大大减少术中X线的射线量。
[000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7]为此,本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包括尺侧导板和桡侧导板,所述尺侧导板位于肱骨的一侧,所述桡侧导板位于所述肱骨远离所述尺侧导板的一侧,所述尺侧导板和所述桡侧导板之间通过横联相配合连接,所述桡侧导板一侧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钉套管和第二钉套管,所述第一钉套管的内部置入有第一克氏针,所述第二钉套管的内部置入有第二克氏针,所述尺侧导板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三钉套管,所述第三钉套管的内部置入有第三克氏针。
[0009]进一步的,所述尺侧导板的一侧设置有尺侧导板凹点,所述尺侧导板凹点与所述肱骨一侧的内侧髁凸点重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桡侧导板的一侧设置有桡侧导板凹点,所述桡侧导板凹点与所述肱骨一侧的外侧髁凸点重合。
[0011]进一步的,所述肱骨的内侧嵴与所述尺侧导板的导板长轴重合,所述肱骨的外侧嵴与所述桡侧导板的导板长轴重合。
[0012]进一步的,所述尺侧导板和所述桡侧导板均为3D打印制成。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由尺侧导板、桡侧导板、横联、第一钉套管、第一克氏针、第二钉套管、第三钉套管、第二克氏针和第三克氏针构成的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从而使得与现有拉钩相比,挂钩的存在可节省大量人力,维持创口更为稳定,不易滑脱,相较于常见骨科拉钩,T字拉柄对手术所需暴露的创口大小,有更准确的把握,应用D导板可以避免反复穿针和多次X线的透视,能有效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对患儿的创伤。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的尺侧导板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的桡侧导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尺侧导板;2、桡侧导板;3、肱骨;4、横联;5、第三钉套管;6、第三克氏针;7、第一钉套管;8、第二钉套管;9、第一克氏针;10、第二克氏针;11、尺侧导板凹点;12、内侧髁凸点;13、桡侧导板凹点;14、外侧髁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技术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技术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技术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21]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

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包括尺侧导板1和桡侧导板2,尺侧导板1位于肱骨3的一侧,桡侧导板2位于肱骨3远离尺侧导板1的一侧,尺侧导板1和桡侧导板2之间通过横联4相配合连接,桡侧导板2一侧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钉套管7和第二钉套管8,第一钉套管7的内部置入有第一克氏针9,第三钉套管8的内部置入有第二克氏针10,尺侧导板1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三钉套管5,第三钉套管5的内部置入有第三克氏针6。
[0024]借助于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尺侧导板1、桡侧导板2、横联4、第三钉套管5、第三克氏针6、第一钉套管7、第二钉套管8、第一克氏针9和第二克氏针10构成的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从而使得与现有拉钩相比,挂钩的存在可节省大量人力,维持创口更为稳定,不
易滑脱,相较于常见骨科拉钩,T字拉柄对手术所需暴露的创口大小,有更准确的把握,应用3D导板可以避免反复穿针和多次X线的透视,能有效提高手术精度,缩短手术时间,可以大大减少术中对患儿的创伤。
[0025]实施例二:
[0026]如图1

3所示,尺侧导板1位于肱骨3的一侧,桡侧导板2位于肱骨3远离尺侧导板1的一侧,尺侧导板1和桡侧导板2之间通过横联4相配合连接,桡侧导板2一侧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钉套管7和第二钉套管8,第一钉套管7的内部置入有第一克氏针9,第二钉套管8的内部置入有第二克氏针10,尺侧导板1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三钉套管5,第三钉套管5的内部置入有第三克氏针6,尺侧导板1的一侧设置有尺侧导板凹点11,尺侧导板凹点11与肱骨3一侧的内侧髁凸点12重合,桡侧导板2的一侧设置有桡侧导板凹点13,桡侧导板凹点13与肱骨3一侧的外侧髁凸点14重合。
[0027]实施例三:
[0028]如图1

3所示,尺侧导板1位于肱骨3的一侧,桡侧导板2位于肱骨3远离尺侧导板1的一侧,尺侧导板1和桡侧导板2之间通过横联4相配合连接,桡侧导板2一侧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钉套管7和第二钉套管8,第一钉套管7的内部置入有第一克氏针9,第二钉套管8的内部置入有第二克氏针10,尺侧导板1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三钉套管5,第三钉套管5的内部置入有第三克氏针6,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尺侧导板(1)和桡侧导板(2),所述尺侧导板(1)位于肱骨(3)的一侧,所述桡侧导板(2)位于所述肱骨(3)远离所述尺侧导板(1)的一侧,所述尺侧导板(1)和所述桡侧导板(2)之间通过横联(4)相配合连接,所述桡侧导板(2)一侧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钉套管(7)和第二钉套管(8),所述第一钉套管(7)的内部置入有第一克氏针(9),所述第二钉套管(8)的内部置入有第二克氏针(10),所述尺侧导板(1)一侧的底端设置有第三钉套管(5),所述第三钉套管(5)的内部置入有第三克氏针(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肱骨髁上骨折导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尺侧导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立高明李育泉赵劲民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