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手快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4345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种假肢手快换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假肢手快换装置包括:旋转运动传递机构,滚珠式锁住机构及电气滑环套机构;旋转运动传递机构由快换机架、机架啮合盘、缓冲垫、手部啮合盘及手部联接盘组成;滚珠式锁住机构由手部联接盘、第一顶套、第二顶套、数个顶杆、第一弹性钢圈、第二弹性钢圈、第三弹性钢圈、数个滚珠、滚珠保持架及快换机架组成;电气滑环套机构由手部联接盘、骨架外套、卡簧骨架、滑环卡簧及埋头螺钉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快换装置采用三层层套式布局,是一种可拆式结构,便于加工、装配及维护。装配及维护。装配及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假肢手快换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康复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假肢手快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假肢手安装于残疾人残肢小臂授腔末端人工腕部接口处,用于实现人手的某些功能。假肢手与人工腕部接口之间的联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固定式联接,即通过螺栓把假肢手与人工腕部接口联接起来,在以后的使用中,假肢手与人工腕部接口不再分离;一种是快换式联接,该种联接方式不使用螺钉,可以快速地实现假肢手与人工腕部接口的联接及分离。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已售假肢手都采用固定式联接,而快换式联接具有某些优势,残疾人可以根据需求方便地更换不同用途的假肢手或专用工具。比较典型的假肢手快换装置为英国的Blatchford&son公司生产的ilimb假肢手和冰岛Steeper公司生产的Bebionic假肢手的快换装置,该种快换装置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旋转运动传递机构,滚珠式锁住机构及电气滑环套机构。其旋转运动传递机构由快换机架,机架啮合盘,缓冲垫,两个联接半环及手部联接盘组成。手部联接盘内部具有较复杂的空腔而端面具啮合槽,两个联接半环具内螺纹和凸缘,联接半环的凸缘部分插入于手部连接盘的空腔内,安装时可在空腔内回转,安装完毕则联接半环与假肢手联接盘不能相对转动,其内螺纹部分与快换机架的外螺纹联接,通过螺纹旋进长度调整快换机架与手部联接盘之间轴向相对位置。快换机架通过机架啮合盘和缓冲垫,把回转运动传递给手部联接盘。为了防止螺纹联接松动出现回转运动不同步现象,螺纹联接应有防松措施,例如通过使用密封胶等。
[0003]目前的假肢手快换装置存在以下缺陷:
[0004](1)假肢手联接盘内腔形状复杂,机械加工比较困难,导致制造成本上升。
[0005](2)两个联接半环的凸缘与假肢手联接盘之间的联接装配比较困难。
[0006](3)虽然联接半环与快换机架之间采用螺纹联接,但为了防止松动,需采用密封胶防松措施,使其成为不可拆式联接。当缓冲垫老化时,不能将其更换,增加残疾人假肢手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假肢手快换产品及专利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重量轻的假肢手快换装置结构。
[0008]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9]假肢手快换装置包括:旋转运动传递机构,滚珠式锁住机构及电气滑环套机构;旋转运功传递机构由快换机架、机架啮合盘、缓冲垫、手部啮合盘、定位销钉及手部联接盘组成;快换机架的外端面加工有多个机架啮合槽,机架啮合槽用于与人工腕部接口端面的端面啮合槽相啮合,把腕部的旋转运动传递给快换机架,机架啮合盘具有D形中心孔,该D形中心孔插入于快换机架的D形截面轴段上,机架啮合盘的一个端面加工有多个啮合盘啮合槽;缓冲垫由尼龙材料加工,缓冲垫的两个端面都加工有多缓冲垫个啮合槽,一面的缓冲垫啮
合槽与机架啮合盘的啮合盘啮合槽相啮合;手部啮合盘通过其中心孔套装在手部联接盘的轴颈上,手部啮合盘的一个端面具多个手部啮合槽,手部啮合槽与缓冲垫的另一个端面的缓冲垫啮合槽相啮合;快换机架具外螺纹,该外螺纹旋入于手部联接盘的内螺纹,旋入长度用于调整快换机架与手部联接盘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应保证机架啮合盘、缓冲垫、手部啮合盘之间可靠的啮合;当调整好快换机架与手部联接盘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再钻削销钉孔,在快换机架与手部联接盘之间插入定位销钉;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是,手部联接盘不加工内螺纹,快换机架不加工外螺纹,两者以孔轴装配,调整好插入深度,用销钉固定联接两者,这时销钉不仅起定位作用,还起到传递力矩作用;滚珠锁住机构由手部联接盘、第一顶套、第二顶套、数个顶杆(实施例采用六个)、第一弹性钢圈、第二弹性钢圈、第三弹性钢圈、数个滚珠(实施例采用二十个)、滚珠保持架及快换机架组成;当快换机架的外螺纹部分旋入于手部联接盘的内螺纹中,在快换机架和手部联接盘之间形成了一个空腔,第一顶套和第二顶套置于空腔内,第一顶套的圆环部分镶嵌在手部联接盘的环状凹坑中,第一顶套圆环部分的内圈径向一侧加工有凸出的拨爪,该拨爪与手部联接盘内端面的凹槽相啮合,第一顶套圆环的轴向一侧加工有对称顶尖,第二顶套为空心圆柱状,在其轴向一侧也加工有对称顶尖,装配时,第二顶套的轴向顶尖与第一顶套的轴向顶尖相对,在第二顶套的轴向另一侧加工有凸出的拨爪,该拨爪伸出快换机架;在快换机架的外圆柱上加工有三个环槽,三个环槽内分别嵌放着第一弹性钢圈,第二弹性钢圈和第三弹性钢圈,在第一弹性钢圈和第二弹性钢圈之间分布着多个滚珠(实施例采用二十个),第一弹性钢圈和第二弹性钢圈相对的表面形成了滚珠的滚道,滚珠保持器用于分离滚珠并使保持滚珠的轴向位置;当拨动第二顶套的拨爪时,第二顶套相对于第一顶套作轴向位移,多个顶杆(实施例采用六个)装配在快换机架的斜孔中,在第二顶套轴向斜面的作用下,顶杆沿径向向外作用在第二弹性钢圈上,使第二弹性钢圈向外胀开,由于第三弹性钢圈的约束,第二弹性钢圈轴向位移受到限制,系列钢珠则在第二弹性钢圈的作用下沿径向向外做微小移动,使假肢手快换装置与人工腕部接口锁住;电气滑环套机构由手部联接盘、骨架外套、卡簧骨架、滑环卡簧及埋头螺钉组成,骨架外套及卡簧骨架置于第二顶套的空腔内;数个滑环卡簧(实施例采用四个)插入于卡簧骨架的槽中,卡簧骨架的D形截面轴颈与骨架外套的D形孔相配合,埋头螺钉则把卡簧骨架及骨架外套一起固定在手部联接盘上,当把假肢手快换装置与人工腕部接口连接时,人工腕部接口的数个滑环(实施例采用四个)分别与数个滑环卡簧(实施例采用四个)相接触,并可相对转动,用于传送驱动电流及信号电流。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0011](1)由于采用三层层套结构,缩小了假肢手快换装置的径向尺寸。
[0012](2)假肢手快换装置的运动传递机构采用了可拆式设计,可以容易地更换易损或老化的零件,减小了残疾人的维修成本。
[0013](3)手部联接盘及手部啮合盘采用销钉联接,结构简单,零件便于加工和装配。
附图说明
[0014]图1假肢手快换装置结构图;
[0015]图2假肢手快换装置旋转运动传递机构零件分布图;
[0016]图3假肢手快换装置锁住机构关键零件分布图;
[0017]图4假肢手快换装置电气滑环套机构零件分布图;
[0018]图5假肢手快换装置外形图。
[0019]其中:
[0020]1.手部联接盘2.手部啮合盘3.定位销钉4.缓冲垫5.橡胶圈6.机架啮合盘7.第一弹性钢圈8.滚珠9.第二弹性钢圈10.滚珠保持架11.第三弹性钢圈12.第二顶套13.卡簧骨架14.滑环卡簧15.骨架外套16.顶杆17.快换机架18.埋头螺钉19.第一顶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2]假肢手快换装置包括:旋转运动传递机构,滚珠式锁住机构及电气滑环套机构;如图1及图2所示,旋转运功传递机构由快换机架17、机架啮合盘6、缓冲垫4、手部啮合盘2、定位销钉3及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假肢手快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运动传递机构、滚珠式锁住机构及电气滑环套机构;旋转运功传递机构由快换机架、机架啮合盘、缓冲垫、手部啮合盘、定位销钉及手部联接盘组成;快换机架的外端面加工有多个机架啮合槽,所述机架啮合槽用于与人工腕部接口端面的端面啮合槽相啮合,把腕部的旋转运动传递给快换机架,机架啮合盘中心孔插入于快换机架的轴段上,机架啮合盘的一个端面加工有多个啮合盘啮合槽;缓冲垫由尼龙材料加工,缓冲垫的两个端面都加工有多个缓冲垫啮合槽,一面的缓冲垫啮合槽与机架啮合盘的啮合盘啮合槽相啮合;手部啮合盘通过其中心孔套装在手部联接盘的轴颈上,手部啮合盘的一个端面具多个手部啮合槽,该手部啮合槽与缓冲垫的另一个端面的缓冲垫啮合槽相啮合;快换机架具外螺纹,该外螺纹旋入于手部联接盘的内螺纹;当调整好快换机架与手部联接盘之间的轴向相对位置,再钻削销钉孔,在快换机架与手部联接盘之间插入定位销钉;滚珠锁住机构由手部联接盘、第一顶套、第二顶套、数个顶杆、第一弹性钢圈、第二弹性钢圈、第三弹性钢圈、数个滚珠、滚珠保持架及快换机架组成;当快换机架的外螺纹部分旋入于手部联接盘的内螺纹中,在快换机架和手部联接盘之间形成了一个空腔,第一顶套和第二顶套置于空腔内,第一顶套的圆环部分镶嵌在手部联接盘的环状凹坑中,第一顶套圆环部分的内圈径向一侧加工有凸出的拨爪,该拨爪与手部联接盘内端面的凹槽相啮合,第一顶套圆环的轴向一侧加工有对称顶尖,第二顶套为空心圆柱状,在其轴向一侧也加工有对称顶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成
申请(专利权)人:温岭市大翰弘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