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其作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制剂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374332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诊疗一体化纳米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其作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制剂的应用。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包括脂质壳膜和核心,所述脂质壳膜中镶嵌有Fe3O4,所述脂质壳膜外侧载有叶酸。本技术方案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诊疗一体化纳米分子探针的靶向方式单一的技术问题。在本技术方案中,将分子靶向的特异性与磁靶向的高效性相结合,构建双重靶向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分子探针,从而提高靶向效率,为构建一种集视网膜母细胞瘤早期诊断、治疗及疗效评价于一体的安全、高效、无创的可视化诊疗体系提供新思路。供新思路。供新思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其作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制剂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诊疗一体化纳米制剂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其作为视网膜母细胞瘤诊疗制剂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视网膜母细胞瘤(RB)是一种婴幼儿最常见的眼部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早期发现困难,大多数患儿因“白瞳征”就诊时RB生长已较大,预示着已进入了严重危害视力甚至生命的时期,可能无法保住眼球,治疗以患眼眼球摘除为主,放化疗为辅。眼球摘除手术是眼科最具破坏性的治疗,术后患儿永远丧失了视功能,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创伤。因此,急需探索治疗RB的新方向、新靶点和新措施。鉴于目前RB对婴幼儿危害极高且治疗棘手的特点,对其早期诊断并实施无创治疗一直是临床追寻的目标。
[0003]临床上RB的常用检查手段包括常规眼底检查、眼部B超、CT和MRI显像等,这些传统的影像学技术难以达到RB的早期定性定位诊断,加之患儿年幼,难以配合,多次检查又无疑加重了患儿家庭经济负担,上述困难使RB的早期诊断一度陷入瓶颈。随着分子影像学与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分子成像和治疗手段整合到一个纳米平台,设计和构建同时具有诊断能力和治疗功效的诊疗一体化纳米分子探针具有显著的意义。
[0004]中国专利CN108014349A公开了一种载基因的多功能造影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造影剂可以用于RB的诊疗的实践操作中。该专利制备的多功能造影剂包括脂质壳膜,脂质壳膜上修饰有叶酸,脂质壳膜表面带有正电荷,且携载有基因,脂质壳膜内部包裹有液态氟碳和吲哚菁绿。在该技术方案中,液态氟碳PFP具有良好的光致相变特性,而ICG具有光声显像的特性,把PFP和ICG同时装载于一个纳米载体内,再结合脂质壳上修饰有叶酸,表面携载有治疗基因,此造影剂在激光激发作用下,将可满足光声/超声双模态及基因转染治疗的要求。但是,上述造影剂只设置了一种靶向分子叶酸,受个体之间受体表达的差异和受体

抗体特异性结合等因素的限制,叶酸的靶向肿瘤的效果存在局限。并且上述造影剂只能实现双模态成像,不能满足临床应用中对于造影剂的光声、超声及核磁共振的多模态成像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意在提供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以解决现有技术的诊疗一体化纳米分子探针的靶向方式单一的技术问题。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包括脂质壳膜,所述脂质壳膜上载有Fe3O4和叶酸。
[0008]本方案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
[0009]S1:将DPPC,DSPE

PEG2000

Folate,DC

chol和油酸修饰SPIONs加入溶剂中,混匀
后旋蒸,获得脂膜;
[0010]S2:在脂膜中加入水,冰浴条件下均质分散,获得乳液;
[0011]S3:在乳液中滴加液态氟碳和吲哚菁绿,再声振乳化,获得FCNPIFEs。
[0012]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
[0013]本方案同时引入SPION(即Fe3O4)和叶酸(FA)分别作为磁靶向剂和分子靶向剂,提升了纳米粒子探针的靶向效率。专利技术人前期构建的叶酸靶向的纳米分子探针,可通过与RB细胞表面的叶酸受体结合,特异性地聚集于RB细胞周围。然而,由于特异性受体具有饱和效应以及肿瘤微环境的阻碍,导致配体修饰型主动靶向探针的靶向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如何最大程度提升肿瘤区域的分子探针数量是一大难题。在本技术方案中,专利技术人将叶酸靶向和磁靶向相结合,即将分子靶向的特异性与磁靶向的高效性相结合,构建双重靶向RB的分子探针,从而提高靶向效率,磁靶向和叶酸靶向实现了对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协同增效的靶向作用(参见实施例3,图11和表1)。磁靶向是基于磁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出现的新型主动靶向模式,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在眼球表面施加磁场,可实现磁性颗粒在视网膜的富集和滞留。以Fe3O4为核心的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粒子(SPION),在外加磁场中具有高靶向聚集能力。除此之外,在本分子探针中加入了Fe3O4,克服了超声与光声成像由于穿透能力受限均不能提供解剖位置的缺陷,使得分子探针具有MR成像的功能,而MR成像对于临床上早期诊断RB至关重要。
[0014]进一步,所述脂质壳膜的成分包括DPPC、DSPE

PEG2000

Folate和DC

chol。在脂质壳膜中加入DC

chol,可使得纳米粒表面带正电荷。叶酸靶向、磁靶向以及正电荷三因素协同增效,实现了更为优异的肿瘤靶向以及治疗效果(参见实施例3,图11和表1,图13、14和表2)。
[0015]进一步,所述脂质壳膜内包裹有液态氟碳。
[0016]本方案选取液态氟碳(PFH,全氟己烷,沸点56℃)作为内核制备相变型纳米分子探针,因其沸点适中,可操作性强,其是理想的超声造影剂;同时兼具溶氧能力强,稳定性高的特性,可保证光动力治疗(PDT)过程中氧气的持续供应和维持活性氧的有效活性等。PFH的使用还可以降低治疗过程中HSP70的水平,降低由于温度上升带来的应激反应,增加治疗效果(实施例6,图29)。
[0017]进一步,所述脂质壳膜内还包裹有吲哚菁绿。
[0018]采用上述方案可实现光动力治疗(PDT)。PDT一种无创、特异性好、对正常组织毒性小的新型治疗方式。在激光辐照下利用光敏剂将光能转换为有毒性的活性氧(ROS),通过氧化细胞膜,损害线粒体等重要细胞器从而造成细胞死亡,PDT对RB也有一定破坏作用,尤其对抗化疗和基因治疗效果不佳的RB细胞系效果显著。吲哚菁绿(ICG)是PDT治疗中常用的光敏剂之一,由于其在780nm处有强吸收峰,激光辐照后,ICG从低能级的基态跃迁到高能级的单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易通过多种途径释放能量而返回基态,包括辐射跃迁,非辐射跃迁(光热效果),系间蹿越到三重激发态(光动力效果)等,当电子由单线激发态回落至基态时,能量就会以热能或其他有害物质(如ROS等)的形式释放出来。ICG经激光激发后发生能级跃迁,可产生光热治疗和光动力治疗的协同效应,实现对肿瘤的“双重打击”。作为美国FDA唯一批准的人体可用染料,ICG常被用于眼底脉络膜血管造影,以及眼科手术中对晶状体囊膜和视网膜内界膜染色,是眼用光敏剂最理想的选择。
[0019]进一步,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的粒径为338.63
±
10.90nm,电位为31.86
±
3.49mV。
[0020]本方案的纳米粒粒径适中,适合于静脉给药,肿瘤细胞可对上述粒径的纳米粒进行有效吞噬。本方案的纳米粒表面带正电荷,对肿瘤细胞对纳米粒的吞噬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0021]进一步,在S1中,DPPC、DSPE

PEG200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包括脂质壳膜,所述脂质壳膜上载有Fe3O4和叶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壳膜的成分包括DPPC、DSPE

PEG2000

Folate和DC

chol。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壳膜内包裹有液态氟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脂质壳膜内还包裹有吲哚菁绿。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其特征在于:其粒径为338.63
±
10.90nm,电位为31.86
±
3.49mV。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多功能纳米分子探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依次进行的步骤:S1:将DPPC、DSPE

PEG2000

Folate、D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明星刘丹宁郑政周希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