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4274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41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公开一种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出入口、第二冷媒出入口和n个换热管。第二冷媒出入口在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冷媒由第一冷媒出入口流入,由第二冷媒出入口流出,在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的情况下,冷媒由第二冷媒出口流入,有第一冷媒出口流出;n个换热管与第一换热出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入口连通;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多个换热管组成的换热流路的数量N是根据全部换热管的总数量n确定的。在本申请中防止每条换热流路上的换热管设置的过多导致压降过高,以及设置的过少导致换热不充分的情况,提升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本申请还公开一种制冷循环系统。统。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
[0001]本申请要求2021年9月19号提交的名称为“分液器、单向阀、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申请号为202122281454.9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其全部内容被结合到本文中。
[0002]本申请要求2021年9月20号提交的名称为“分液器、单向阀、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空调器”、申请号为202111102583.5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其全部内容被结合到本文中。


[0003]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
,例如涉及一种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4]目前,在空调器中使用制冷循环系统,切换蒸发器和冷凝器两种功能进行工作。将这种制冷循环系统作为蒸发器使用时,为了将换热器中的损失最小化从而高效地使用,优选将用于削减压力损失的冷媒流路多通路化,降低冷媒的流速。但是,在将制冷循环系统作为冷凝器使用时,由于考虑压力损失的必要性低,所以使通路数减少的方式能够提高冷媒的热传递率,能够高效地运转。
[000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课题,现有的一种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将压缩机、四通阀、具有多个换热器块的室外换热器、膨胀阀、室内换热器、吸接配管环状连接。接着,在室外换热器配置单向阀,在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冷运行时,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换热器块串列连接。在制冷循环系统进行制热运行时,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换热器块并列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的情况下,冷媒流速增加,热传递率增加。另外,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压力损失减少,效率得到改善。
[0006]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7]一般情况换热器的换热管数量相对固定,设置固定数量的通路会导致每条通路上的压降变化不稳定,无法进一步降低压力损失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0009]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以免每条换热流路上的换热管设置的过多导致压降过高,以及设置的过少导致换热不充分的情况,提升换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包括:第一冷媒出入口、第二冷媒出入口和n个换热管。第二冷媒出入口在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冷媒由第一冷媒出入口流入,由第二冷媒出入口流出,在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的情况下,冷媒由第二冷媒出口流入,有第一冷媒出口流
出;n个换热管与第一换热出入口和第二换热出入口连通;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多个换热管组成的换热流路的数量N 是根据全部换热管的总数量n确定的。
[0011]可选地,n/a≤N≤n/b,n为全部换热管的总数量,a和b为加权系数,N为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多个换热管组成的换热流路的数量。
[0012]可选地,INT(n/a)≤N≤INT(n/b),INT是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的函数。
[0013]可选地,a=5或6,b=2或3。
[0014]可选地,a=5,b=3。
[0015]可选地,多个换热管通过分液器连通于第一冷媒出入口和第二冷媒出入口之间,在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多个换热管与分液器组成N个换热流路,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的情况下,多个换热管与分液器组成M个换热流路,其中N≠M。
[0016]可选地,30%≤M/N≤70%。
[0017]可选地,M/N=1/2、M/N=1/3、M/N=2/3、M/N=3/5或M/N=4/7。
[0018]可选地,N

M≥2。
[0019]可选地,分液器包括:
[0020]第一分液器,与第一冷媒出入口连通;
[0021]第二分液器,通过第一单向阀与第一分液器连通,第一单向阀的流向朝向第二分液器;
[0022]第三分液器,与第一分液器和第二分液器连通;
[0023]第四分液器,与第二冷媒出入口连通,且一个分流口通过第二单向阀与第三分液器连通,其余分流口与第二分液器连通。
[0024]可选地,第一分液器通过n2个换热管与第一冷媒出入口连通。
[0025]可选地,n2≤5。
[0026]可选地,n2为2、3或4。
[0027]可选地,第二分液器包括分液腔以及分别连通分液腔的汇流管和多个分液口。
[0028]可选地,V≥f1*Q,f1为预设倍数,V是分液腔的容积,单位以cm3计,Q为额定制冷量,单位以kW计,f1的取值范围2~4。
[0029]可选地,V≤f2*Q,f2为预设的倍数,V是分液腔的容积,单位以为cm3计,Q为额定制冷量,单位以kW计,f2的取值范围8~12。
[0030]可选地,分液腔包括汇流腔体、第一分支腔体和第二分支腔体,第一分液支管通过第一分液口与第一分支腔体连通,第二分液支管通过第二分液口与第二分支腔体连通,汇流管包括弯折连通的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第一管段与分液腔直接连通,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一平面,第一分液支管和第二分液支管的轴线所在的平面为第二平面,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的夹角为 60度、70度或80度,第一分液支管的内径大于第二分液支管的内径,第一分液支管的截面积与第二分液支管的截面积的比值小于或等于x,其中,x为预设值,x的数值范围为:1.3≤x≤1.7。
[0031]可选地,分液腔包括连通汇流管的第一储液腔和连通第一分液口、第二分液口的第二储液腔,第一储液腔的容积v1=c1*Q,c1取值范围是3~10,v1是第一储液腔的容积,单位以cm3计,Q是额定制冷量,单位以kW计,第二储液腔的容积v2=c2*Q,c2取值范围是1.5~5,v2是第一储液腔的容积,单位以cm3计,Q是额定制冷量,单位以kW计。
[0032]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循环系统包括:单向阀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换热器,单向阀设置于换热器内。
[0033]可选地,单向阀满足以下关系:L34*R≤Z1,其中,L3为单向阀的阀体喉部直径,单位以 cm计,R为单向阀的阀芯等效半径,单位以cm计;Z1为设定值。
[0034]可选地,单向阀包括阀壳和阀芯,阀壳包括阀出口、阀进口以及形成于阀壳内部且连通阀出口、阀进口的阀通道,阀芯沿轴向可移动地设置于阀通道内阀芯的两端点之间的长度为L2,阀芯对应阀出口一端的端面的等效直径为D,L2/D的比值大于或等于e1,e1为第一预设比值,e1的取值范围是0.5~1,L2/D的比值小于或等于e2,e2为大于e1的第二预设比值,e2的取值范围是1.5~2,阀芯的对应阀出口的第一端构造有空心结构,空心结构包括形成于阀芯内部、封闭的空心腔,空心腔的径向截面呈圆形,阀芯包括阀芯主体以及稳定块。
[0035]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换热器、制冷循环系统,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冷媒出入口;第二冷媒出入口,在所述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冷媒由所述第一冷媒出入口流入,由所述第二冷媒出入口流出,在所述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的情况下,冷媒由所述第二冷媒出口流入,有所述第一冷媒出口流出;n个换热管,与所述第一换热出入口和所述第二换热出入口连通;所述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多个换热管组成的换热流路的数量N是根据全部所述换热管的总数量n确定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n/a≤N≤n/b,n为全部所述换热管的总数量,a和b为加权系数,N为所述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多个所述换热管组成的换热流路的数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INT(n/a)≤N≤INT(n/b),INT是将数值向下取整为最接近的整数的函数。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a=5或6,b=2或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a=5,b=3。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换热管通过分液器连通于所述第一冷媒出入口和所述第二冷媒出入口之间,在所述换热器作为蒸发器的情况下,多个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分液器组成N个换热流路,所述换热器作为冷凝器的情况下,多个所述换热管与所述分液器组成M个换热流路,其中N≠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30%≤M/N≤7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M/N=1/2、M/N=1/3、M/N=2/3、M/N=3/5或M/N=4/7。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N

M≥2。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器包括:第一分液器,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入口连通;第二分液器,通过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分液器连通,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向朝向所述第二分液器;第三分液器,与所述第一分液器和所述第二分液器连通;第四分液器,与所述第二冷媒出入口连通,且一个分流口通过第二单向阀与所述第三分液器连通,其余分流口与所述第二分液器连通。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液器通过n2个换热管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入口连通。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2≤5。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n2为2、3或4。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液器包括分液腔以及分别连通所述分液腔的汇流管和多个分液口。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V≥f1*Q,f1为预设倍数,V是所述分液腔的容积,单位以cm3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强齐兆乾王飞张心怡李阳马长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