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坐底船防冲刷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4132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坐底船防冲刷保护装置,包括柔性网状促淤系统、支撑力补偿系统、控制中心,利用柔性材料制成网状结构作为防冲刷保护装置的主体,在减小波浪冲刷强度的同时,能够促使波浪中夹带的泥沙沉积,从而满足促淤防冲刷的要求。与此同时,在坐底船尾部增设多个可滑动油箱。当坐底船底部冲刷坑形成时,支撑力自动补偿系统可将油箱下压至适当位置,用作支撑。结构简单合理,从消浪固沙及支撑力补偿两个方面达到坐底船防冲刷保护的效果,以平衡坐底船底部应力,防止应力分布不均,保证坐底船的安全。并公开了其工作方法。并公开了其工作方法。并公开了其工作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坐底船防冲刷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坐底船结构保护
,尤其是涉及一种坐底船防冲刷保护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海洋开发领域技术的迅速发展,坐底船得到广泛应用,波浪对坐底船底部的冲刷情况也日益严峻。坐底船受到波浪作用,其底部泥沙会逐渐流失,影响坐底船平台工作能力。随着这一危害加剧,甚至导致坐底船破坏。因此选择合理适用的防冲刷方案对底船长时间安全稳定工作、保证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0003]目前常见的防冲刷保护装置,如抛石、沙袋固沙装置等,都只能被动检测冲刷坑的深度以及冲刷量,再根据检测结果回填、压实冲刷坑。此类装置并不能干预冲刷坑的生长,只能在发现冲刷坑对坐底船造成安全影响后,进行冲刷扫测检查并紧急回填,且当抛石和沙袋等覆盖物被海底水流冲离海床设计保护范围后,海床基础会受到严重地冲刷影响,采用传统防冲刷保护装置工作难度较大且在操作过程中极有可能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此外,由于海床侵蚀、海底土层沉降、潮流冲刷引起的大面积冲刷,会加速冲刷坑的形成甚至出现反复冲刷和回填的现象,使得冲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坐底船防冲刷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网状促淤系统(1)、支撑力补偿系统(2)、控制中心(3),柔性网状促淤系统(1)包括收放电机结构(1

1)、限位器(1

2)、柔性网状框架结构(1

3),收放电机结构(1

1)、限位器(1

2)分别安装于主甲板尾部,限位器(1

2)设置于收放电机结构(1

1)的后方,柔性网状框架结构(1

3)安装于船尾艉封板处,收放电机结构(1

1)、限位器(1

2)、柔性网状框架结构(1

3)三者依次通过金属铁链(1
‑1‑
6)连接,支撑力补偿系统(2)安装于船尾舱室内,其顶部与底部分别与船尾舱室的上舱壁和下舱壁抵合,其相对两侧与船尾舱室的相对两侧舱壁滑动连接,控制中心(3)包括自动控制中心(3

1)、力传感器(3

2)、风浪流传感器(3

3),力传感器(3

2)安装于支撑力补偿系统(2)的底部,风浪流传感器(3

3)安装于柔性网状框架结构(1

3)的外侧面上,力传感器(3

2)、风浪流传感器(3

3)、收放电机结构(1

1)、柔性网状框架结构(1

3)、支撑力补偿系统(2)分别与自动控制中心(3

1)信号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底船防冲刷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力补偿系统(2)包括多组依次间隔排列的液压支撑组件,液压支撑组件包括液压缸(2

1)、可滑动油箱结构(2

2)、滑块(2

3),液压缸(2

1)设有两个,间隔安装于可滑动油箱结构(2

2)的顶部,可滑动油箱结构(2

2)的相对两侧面上分别依次平行间隔设有多条沿竖向延伸的滑块(2

3),船尾舱室的相对两侧舱壁上对应设有多条滑槽(2

4),每条滑块(2

3)与对应的一条滑槽(2

4)配合连接,力传感器(3

2)安装于可滑动油箱结构(2

2)的底部,液压缸(2

1)与自动控制中心(3

1)信号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坐底船防冲刷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多组液压支撑组件依次排列的总长为坐底船垂线间长的18.5%~20.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坐底船防冲刷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收放电机结构(1

1)包括滚筒支座(1
‑1‑
1)、从动齿轮(1
‑1‑
2)、电动机(1
‑1‑
3)、主动齿轮(1
‑1‑
5)、滚筒一(1
‑1‑
7),滚筒一(1
‑1‑
7)通过滚筒轴安装于滚筒支座(1
‑1‑
1)中,其两端设有径向滑动轴承,电动机(1
‑1‑
3)安装于滚筒支座(1
‑1‑
1)的一外侧面上,其电机轴(1
‑1‑
4)上安装有主动齿轮(1
‑1‑
5),滚筒轴的对应一端安装有从动齿轮(1
‑1‑
2),从动齿轮(1
‑1‑
2)与主动齿轮(1
‑1‑
5)啮合,金属铁链(1
‑1‑
6)缠绕于滚筒一(1
‑1‑
7)上,滚筒支座(1
‑1‑
1)安装于主甲板尾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婧李连东施兴华何欣晨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