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发射的织物防伪纤维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4127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外发射的织物防伪纤维,制备方法为S1.制备荧光粉高浓度色浆;S2.制备防伪纤维母粒;S3.制备防伪纤维。实现了荧光材料在纤维母粒中分散均匀,荧光强度好,在达到相同的可识别效果下,纤维中荧光粉的添加量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低。而且,该防伪纤维可通过特定波长的紫外、可见光或者近红外激发、发射特定窄波段红外光,必须通过相对应的检测设备才能识别,无法通过肉眼直接识别,技术含量更高,难以识别与仿造,提高了防伪性能。此外,该纤维母粒满足传统熔融纺丝工艺条件要求,不需改变原有纺丝工艺,可省去荧光涂层防伪技术染色、涂层等后整理工序,避免工业废水产生污染环境。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外发射的织物防伪纤维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伪纤维的制造领域(D01F1/10),尤其涉及一种红外发射的织物防伪纤维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商品市场日益繁荣,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的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出现,扰乱市场秩序,已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品牌持有者对产品防伪要求不断提高,纺织行业及其下游行业同样提出防伪跟踪的需求。其中,荧光防伪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0003]目前,防伪标识纤维可以通过表面喷涂油墨或者采用光致变色技术达到防伪目的。专利CN104894919A公开了一种防伪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间隔喷涂工艺将光敏变色油墨喷涂在纤维上,使得纤维长度方向呈间隔分布有至少两个光敏变色颗粒,在各种紫外光和红外光的波段或是太阳光下发出特定的可肉眼识别的荧光。但是该防伪材料光致变色褪色慢,不适合在织物中广泛使用,且通过喷涂防伪涂层达到防伪目的的技术,需要增加喷涂设备,增加了工艺流程和设备,导致成本增加。此外,还可以在纤维基材中添加可被特定波长激发、发射不同波长的可见光的特征荧光粉,如专利CN1483893A、专利CN1966785A,通过在纤维中添加在特定短波紫外线下肉眼观察到红色、黄色、绿色荧光中一种或几种颜色的荧光粉达到标识防伪的目的,但是由于可见光发射防伪技术在较强的阳光下也会显色,应用于织物中会严重影响日常使用,且紫外下转换、红外上转换及光致变色通过肉眼识别的技术已经相对比较成熟,防伪效果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一种红外发射的织物防伪纤维及其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荧光材料在高分子材料中难分散、防伪等级低、易模仿的问题,实现了一种低成本、高分散性与稳定性、全方位防伪织物纤维的技术效果。
[0005]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红外发射的织物防伪纤维,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S1.制备荧光粉高浓度色浆;
[0007]S2.制备防伪纤维母粒;
[0008]S3.制备防伪纤维。
[0009]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1中制备荧光粉高浓度色浆的具体步骤为:通过砂磨机将红外发射荧光物质、有机助剂、改性剂研磨,即得;优选地,所述S1中制备荧光粉高浓度色浆的具体步骤为:通过砂磨机100重量份红外发射荧光物质、25~160重量份有机助剂、2~28重量份改性剂研磨,即得;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1中制备荧光粉高浓度色浆的具体步骤为:通过砂磨机将100重量份红外发射荧光物质、80~90重量份有机助剂、10~25重量份改性剂研磨,即得;
[001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1中红外发射荧光物质为可被特定波长激发发射不可见窄波段红外波段的荧光物质;优选地,所述S1中红外发射荧光物质选自紫外激发的红外发射下转换材料、可见光激发的红外发射下转换材料、近红外激发的红外发射下转换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红外发射下转换材料选自稀土类红外发射下转换材料、非稀土类无机红外发射下转换材料、非稀土类有机红外发射下转换材料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1]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1中红外发射荧光物质的粒径范围为1~10μm;优选地,所述S1中红外发射荧光物质的粒径范围为2~5μ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1中红外发射荧光物质的粒径范围为2~3μm。
[0012]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1中改性剂选自3

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

(2,3

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3

(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氨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聚乙二醇三甲氧基硅丙基醚、异丙基三(二辛基焦磷酸酰氧基)酸酯、异丙氧基三(乙二胺基

N

乙氧基)钛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S1中改性剂为γ

(2,3

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0013]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1中有机助剂选自醋酸甲酯、醋酸乙酯、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甲醚醋酸酯(PMA)、白油、石蜡油等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S1中有机助剂为PMA和白油。
[0014]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PMA和白油的重量比为(1~2):1;优选地,所述PMA和白油的重量比为1.4:1。
[0015]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1中研磨的时间为24~72h;优选地,所述S1中研磨的时间为48h。
[0016]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2中制备防伪纤维母粒的具体步骤为:将纤维基体粉料通过高速搅拌机与S1所得荧光粉高浓度色浆混合干燥,随后造粒,即得;优选地,所述S2中制备防伪纤维母粒的具体步骤为:将90~120重量份纤维基体粉料真空干燥后通过高速搅拌机与0.1~2重量份S1所得荧光粉高浓度色浆搅拌混合得到干燥混合粉料,随后将干燥混合粉料通过造粒机造粒,即得;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2中制备防伪纤维母粒的具体步骤为:将95~110重量份纤维基体粉料真空干燥后通过高速搅拌机与0.1~1重量份S1所得荧光粉高浓度色浆搅拌混合得到干燥混合粉料,随后将干燥混合粉料通过造粒机造粒,即得。
[0017]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2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80~130℃,真空度为

0.1~0.5MPa,时间为2~6h;优选地,所述S2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90~120℃,真空度为0~0.3MPa,时间为3~6h;进一步优选地,所述S2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100℃,真空度为0.1MPa,时间为4h。
[0018]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2中搅拌混合的温度为85~120℃,搅拌转速为600~1500r/min,时间为1~4h;优选地,所述S2中搅拌混合的温度为100℃,搅拌转速为1000r/min,时间为2h。
[0019]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2中防伪纤维母粒的形状为圆柱型,长度范围为1~10mm,直径范围为0.5~10mm;优选地,所述S2中防伪纤维母粒的形状为圆柱型,长度范围为2~4mm,直径为1~4mm。
[002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S3中制备防伪纤维的具体步骤为:将S2所得防伪纤维母粒与纤维基体白切片通过高速混料机混合均匀,随后通过螺杆纺丝机熔融挤出,即得;优选地,所述S3中制备防伪纤维的具体步骤为:将S2所得防伪纤维母粒与纤维基体白切片在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后通过高速混料机混合均匀,随后通过螺杆纺丝机熔融纺丝、挤出,得到初生纤维,经过冷却、上油、卷绕成型,卷绕丝经拉伸工序,即得。
[0021]所述S2中的纤维基体粉料和S3中的纤维基体白切片为同一聚合物基体材料。
[0022]所述聚合物基体材料选自聚己内酯(PCL)、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酰胺(PA)、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中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外发射的织物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制备荧光粉高浓度色浆;S2.制备防伪纤维母粒;S3.制备防伪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的织物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制备荧光粉高浓度色浆的具体步骤为:通过砂磨机将红外发射荧光物质、有机助剂、改性剂研磨,即得。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的织物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制备荧光粉高浓度色浆的具体步骤为:通过砂磨机将100重量份红外发射荧光物质、25~160重量份有机助剂、2~28重量份改性剂研磨,即得。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的织物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制备荧光粉高浓度色浆的具体步骤为:通过砂磨机将100重量份红外发射荧光物质、32~125重量份有机助剂、5~18重量份改性剂研磨,即得。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红外发射的织物防伪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红外发射荧光物质选自紫外激发的红外发射下转换材料、可见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光耀朱鹏张静杨军辉谢伟王继业任天斌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宝丽迪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