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极片和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负极片和电池,涉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因其具有循环寿命高、轻薄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穿戴等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对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目前可以通过增大负极片的压实密度,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比如,将负极片的压实密度从1.7g/cm3提高到1.78g/cm3,电池的能量密度可以提高2%
‑
4%。
[0003]但是,随着负极片压实密度的提高,负极片的孔隙率会降低,而电解液主要是通过电芯上、下两侧边的路径通道实现对负极片的浸润,而较低的孔隙率则会阻碍电解液的浸润通道,导致电解液对负极片中间区域浸润不充分,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电解液逐渐消耗,不足以支持正常的充放电需要,导致位于中间区域的负极片出现点状析锂,析出的锂离子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析出的锂离子会和电解液发生副反应,导致中间区域出现异常麻点,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负极片,用于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负极集流体至少一个表面的负极活性层,在所述负极活性层宽度方向上,所述负极活性层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负极活性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两侧的第二负极活性层,且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的对称轴与所述负极片的对称轴重叠;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的吸液能力大于第二负极活性层的吸液能力,和/或,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的电解液消耗量小于所述第二负极活性层的电解液消耗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层包括第一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二负极活性层包括第二负极活性物质,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小于第二负极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的比表面积小于1.4m2/g。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活性物质为表面包覆有包覆层的基体颗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颗粒为石墨、硅氧颗粒、钛酸锂中的一种或多种,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轩,邸会芳,方双柱,郭富荣,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