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69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非接触式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装置及方法,该评估方法通过将电容耦合心电图(CCECG)和电容耦合阻抗容积率(CCIPG)两路信号与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建立数学模型实现,解决了单一特征源的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无法全面反映心血管动脉硬化程度的局限性,其特征是:它由CCECG、CCIPG信号采集模块1、信号预处理模块2、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参数提取模块3、测试者基本信息录入模块4、阻抗血流图参数提取模块5、中心动脉血压提取模块6、动脉粥样硬化评估模块7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风险预测,实现相关疾病的评估,辅助医生的诊断,从而提升受测者对自身身体状态的认识,可广泛用于人体健康监测等领域。人体健康监测等领域。人体健康监测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非接触式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装置及方法,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心血管类型疾病是当前全球致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一类慢性疾病,并且每年因为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占到所有因病死亡人数的30%以上,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突出。在所有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例当中,占比最高的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因此,研究一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风险预测方法及检测工具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经济意义和临床实际意义。
[0003]现有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方法多采用侵入式导管的影像技术,包括:血管内超声、血管镜、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技术;此外,非侵入式检测主要有免疫闪烁造影法,利用能定位于易损斑块的放射性示踪剂进行显影。但其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来操作,不适用于家庭或者个人的日常检测,对于慢性疾病的长期监测以及非疾病人群的检测更是存在很大的困难。
[0004]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医疗成本的增长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日益突出,可以随时监测人体健康状态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为国人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装置及方法。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便捷、能以非接触的测量方式长期有效地监测人体动脉健康状况,且准确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接收信号采集请求,所述信号采集请求必须包含被测对象的基本信息;对所述被测对象进行信号采集操作,获取电容耦合心电(CCECG)以及电容耦合阻抗容积率(CCIPG)信号;对所述CCECG、CCIPG信号进行预处理操作,得到预处理信号;基于训练好的蚁群聚类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模型,将所述预处理信号输入至所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模型中进行测量操作,得到与被测对象相对应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分级结果;输出被测对象的基本信息、所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分级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接触式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装置及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训练好的蚁群聚类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模型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数据库中的样本信号,所述样本信号需携带样本电容耦合心电(CCECG)、电容耦合阻抗容积率(CCIPG)信号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信息;对所述样本CCECG、CCIPG信号进行所述预处理操作;对预处理后的信号提取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手臂动脉血压值;根据上述手臂动脉血压值估算中心动脉血压值;将PWV、中心动脉血压值、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身高、性别、年龄等组合成样本数据集;基于蚁群聚类,将所述样本训练数据输至所述聚类训练中,按照聚类进行训练操作,得到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模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者基本信息录入模块,用于获取被测对象的基本信息;CCECG、CCIPG信号采集模块,用于对所述被测对象进行信号的同步采集操作,获取电容耦合心电(CCECG)、电容耦合阻抗容积率(CCIPG)信号;信号预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电容耦合心电(CCECG)、电容耦合阻抗容积率(CCIP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川佩唐鹏李新竣莫玮胡聪张活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