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64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3
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及方法,属于牵引装置技术领域,为了解决传统的牵引装置不便于对其自身大小进行调节,从而导致气囊位置与人体不够贴合,从而导致牵引的效果不够好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确定第一环形片的长度和确定第二环形片的长度,利用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设置的磁吸层使得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记忆型充气内囊的大小,来对人体脖颈部位进行贴合,通气量检测模块对进入第一进气管内部通入的气体量进行检测,第二数字显示屏会显示此时气体量的数据,通过按压智能按钮将此时的数据存储到第一数字显示屏内部,此数据即为适应人体的气体量数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便于对气囊大小进行调节,牵引较好的效果。牵引较好的效果。牵引较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牵引装置
,具体为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牵引是利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原理,通过手法、器械或电动装置产生的外力,作用于人体脊柱或四肢关节,使组织发生一定的分离、关节周围软组织得到适当拉伸,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0003]传统的牵引装置不便于对其自身大小进行调节,从而导致气囊位置与人体不够贴合,从而导致牵引的效果不够好,传统的牵引装置在对病人脖颈处进行治疗时,其充气囊的气体量每一次都不固定,经常需要进行调节,不断萎缩膨胀的气囊会与病人皮肤进行摩擦,导致病人出现皮肤磨伤,且传统的牵引装置不便于与高处物体进行连接,从而提升牵引装置的牵引拉伸效果。
[0004]针对上述问题,为此,提出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及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及方法,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传统的牵引装置不便于对其自身大小进行调节,从而导致气囊位置与人体不够贴合,从而导致牵引的效果不够好,传统的牵引装置在对病人脖颈处进行治疗时,其充气囊的气体量每一次都不固定,经常需要进行调节,不断萎缩膨胀的气囊会与病人皮肤进行摩擦,导致病人出现皮肤磨伤,且传统的牵引装置不便于与高处物体进行连接,从而提升牵引装置的牵引拉伸效果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包括记忆型充气内囊,记忆型充气内囊外侧设置有环形固定组件,记忆型充气内囊上端设置有头部按摩组件,环形固定组件包括设置在记忆型充气内囊外侧的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且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环形固定组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环形片一侧的第一通气量检测组件和第一进气管,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上端设置有顶升块,且顶升块设置两组;头部按摩组件包括头部按摩器和设置在头部按摩器下端的连接软带,连接软带一端设置有嵌合连接片,连接软带和嵌合连接片均设置四组,嵌合连接片嵌合设置在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内部,头部按摩器上端设置有收卷软带,收卷软带环绕设置在收卷组件外侧;收卷组件包括收卷轮和开设在收卷轮内部的花型槽,且花型槽内部嵌合设置有花型头,收卷轮上端设置有嵌合头和插接头,收卷轮内部设置有收卷轴。
[0007]进一步地,第一通气量检测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环形片外侧的第一数字显示屏、第二数字显示屏和智能按钮,且第一数字显示屏设置在第二数字显示屏正下方位置。
[0008]进一步地,第一环形片包括开设在第一环形片上端的连接槽和嵌合槽,且连接槽
和嵌合槽均设置两组,第一环形片两端均设置有磁吸层,第一环形片内部设置有折叠连接片,且折叠连接片设置两组,两组所述的折叠连接片间距位置设置有齿条块,第一环形片内部还设置有紧固组件。
[0009]进一步地,顶升块包括设置在顶升块一侧的第二通气量检测组件和嵌合设置在顶升块内部的第三顶升气囊,顶升块一侧设置有第二通气管,第二通气管与第三顶升气囊相连通,顶升块下端设置有软型气管,且软型气管设置两组,两组所述的软型气管一端设置有嵌合柱,嵌合柱嵌合在嵌合槽内部,第二通气量检测组件和第一通气量检测组件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
[0010]进一步地,紧固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环形片内部的弧形条和设置在弧形条一侧的啮合齿条,弧形条一侧设置有拧紧头,拧紧头贯穿第一环形片螺纹连接在弧形条内部,啮合齿条与齿条块一端位置相对应,且相匹配。
[0011]进一步地,第一数字显示屏内部设置有第一显示模块,第二数字显示屏内部设置有第二显示模块,通气量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气体通过量,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每一次气体通过量的数据,通气量检测模块、第一显示模块、第二显示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均与中心处理模块电性连接。
[0012]进一步地,记忆型充气内囊包括设置在环形固定组件内部的第二气囊和设置在第二气囊上端的第一气囊和连接气管,且连接气管设置多组,第二气囊通过多组所述的连接气管与第一气囊相连通,第二气囊下端也设置有连接气管,第二气囊下端设置有第三气囊,第二气囊通过多组所述的连接气管与第三气囊相连通,第二气囊一侧设置有通气口,通气口与第一进气管相连通,第一气囊两侧设置有第一顶升气囊和第二顶升气囊,且第一顶升气囊和第二顶升气囊均处于相对应一组的顶升块正上方位置。
[0013]进一步地,嵌合连接片包括块体和开设在块体内部的限位槽和设置在限位槽内部的连接弹簧,限位槽内部下端设置有连接轴,限位槽内部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下端与连接轴相连接,连接弹簧设置两组,两组所述的连接弹簧与限位块相连接,块体内部螺纹设置有螺纹柱,螺纹柱下端设置有V型片。
[0014]进一步地,花型头一侧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两侧设置有限位条,连接柱和限位条均嵌合在收卷轴内部。
[001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另一种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的实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向第一进气管内部充气,气体经第一进气管和通气口进入第二气囊、第一气囊、第三气囊、第一顶升气囊和第二顶升气囊内部,使得记忆型充气内囊充气膨胀,此时第二数字显示屏通过通气量检测模块显示气体的通过量数据,通过调节齿条块显露的长度,再旋转拧紧头带动弧形条向齿条块位置挤压,对其固定,从而确定第一环形片的长度,通过相同方法,确定第二环形片的长度;S2:利用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设置的磁吸层使得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记忆型充气内囊的大小,来对人体脖颈部位进行贴合,将嵌合柱嵌合在嵌合槽内部,此时第三顶升气囊位置处于第一顶升气囊或第二顶升气囊正下方位置,向第二通气管内部充气,此时第三顶升气囊会膨胀,从而对第一顶升气囊或第二顶升气囊起到顶升的作用,使得第一顶升气囊和第二顶升气囊适应于不同人体;
S3:将四组的嵌合连接片嵌合在连接槽内部,拧动螺纹柱使得V型片下降,从而挤压限位块,使得限位块转动直至嵌合在连接槽内部,可将头部按摩器戴在头上,进行头部按摩,或利用插接头和嵌合头与高处物体进行固定,使得收卷组件和头部按摩器处于人体头部正上方位置,旋转花型头收卷收卷软带,固定收卷软带的显露长度,从而对脖颈进行径向的牵引拉伸,至此,完成所有实施步骤。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及方法,向第一进气管内部充气,气体经第一进气管和通气口进入第二气囊、第一气囊、第三气囊、第一顶升气囊和第二顶升气囊内部,使得记忆型充气内囊充气膨胀,通过调节齿条块显露的长度,再旋转拧紧头带动弧形条向齿条块位置挤压,对其固定,从而确定第一环形片的长度,通过相同方法,确定第二环形片的长度,利用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设置的磁吸层使得第一环形片和第二环形片相连接,从而固定记忆型充气内囊的大小,来对人体脖颈部位进行贴合,将嵌合柱嵌合在嵌合槽内部,此时第三顶升气囊位置处于第一顶升气囊或第二顶升气囊正下方位置,向第二通气管内部充气,此时第三顶升气囊会膨胀,从而对第一顶升气囊或第二顶升气囊起到顶升的作用,使得第一顶升气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包括记忆型充气内囊(2),其特征在于:记忆型充气内囊(2)外侧设置有环形固定组件(1),记忆型充气内囊(2)上端设置有头部按摩组件(3),环形固定组件(1)包括设置在记忆型充气内囊(2)外侧的第一环形片(11)和第二环形片(12),且第一环形片(11)和第二环形片(12)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环形固定组件(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环形片(11)一侧的第一通气量检测组件(13)和第一进气管(14),第一环形片(11)和第二环形片(12)上端设置有顶升块(15),且顶升块(15)设置两组;头部按摩组件(3)包括头部按摩器(31)和设置在头部按摩器(31)下端的连接软带(32),连接软带(32)一端设置有嵌合连接片(33),连接软带(32)和嵌合连接片(33)均设置四组,嵌合连接片(33)嵌合设置在第一环形片(11)和第二环形片(12)内部,头部按摩器(31)上端设置有收卷软带(34),收卷软带(34)环绕设置在收卷组件(35)外侧;收卷组件(35)包括收卷轮(351)和开设在收卷轮(351)内部的花型槽(352),且花型槽(352)内部嵌合设置有花型头(353),收卷轮(351)上端设置有嵌合头(354)和插接头(355),收卷轮(351)内部设置有收卷轴(35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通气量检测组件(13)包括设置在第一环形片(11)外侧的第一数字显示屏(131)、第二数字显示屏(132)和智能按钮(133),且第一数字显示屏(131)设置在第二数字显示屏(132)正下方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环形片(11)包括开设在第一环形片(11)上端的连接槽(114)和嵌合槽(115),且连接槽(114)和嵌合槽(115)均设置两组,第一环形片(11)两端均设置有磁吸层(116),第一环形片(11)内部设置有折叠连接片(111),且折叠连接片(111)设置两组,两组所述的折叠连接片(111)间距位置设置有齿条块(112),第一环形片(11)内部还设置有紧固组件(11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顶升块(15)包括设置在顶升块(15)一侧的第二通气量检测组件(155)和嵌合设置在顶升块(15)内部的第三顶升气囊(151),顶升块(15)一侧设置有第二通气管(152),第二通气管(152)与第三顶升气囊(151)相连通,顶升块(15)下端设置有软型气管(153),且软型气管(153)设置两组,两组所述的软型气管(153)一端设置有嵌合柱(154),嵌合柱(154)嵌合在嵌合槽(115)内部,第二通气量检测组件(155)和第一通气量检测组件(13)为相同构造制成的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紧固组件(113)包括设置在第一环形片(11)内部的弧形条(1131)和设置在弧形条(1131)一侧的啮合齿条(1132),弧形条(1131)一侧设置有拧紧头(1133),拧紧头(1133)贯穿第一环形片(11)螺纹连接在弧形条(1131)内部,啮合齿条(1132)与齿条块(112)一端位置相对应,且相匹配。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皮肤磨伤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数字显示屏(131)内部设置有第一显示模块(5),第二数字显示屏(132)内部设置有第二显示模块(6),通气量检测模块(4)用于检测气体通过量,数据存储模块(7)用于存储每一次气体通过量的数据,通气量检测模块(4)、第一显示模块(5)、第二显示模块(6)、数据存储模块(7)均与中心处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江明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骨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