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解预处理耦合流化床燃烧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3632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解预处理耦合流化床燃烧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属有机固废处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包括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保温夹套和流化床燃烧反应器;绝保温夹套设置在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外,保温夹套包括高温烟气进口;流化床燃烧反应器包括高温烟气出口;流化床燃烧反应器的高温烟气出口与保温夹套的高温烟气进口连接。将单纯的干化预处理提升为干燥、热解、碳化一体化预处理,可燃气和炭渣产物可稳定的在后续流化床反应器内实现彻底燃烧;燃烧产生的烟气余热返回绝氧间接热解碳化利用,不需要采用蒸汽或导热油干燥的设备工艺,进行热量转换,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高了能量利用效率。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解预处理耦合流化床燃烧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热解预处理耦合流化床燃烧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属有机固废处理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固体废物(简称,有机固废)是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放弃的固态的有机类物品和物质。有机固废可以分为七种基本类型:

动物粪便;

作物残留物;

生活污泥;

食品生产废弃物;

工业有机废弃物;

木材加工生产废弃物;

生活垃圾。
[0003]由于有机固废含水率一般较高,处理处置的投资和运行费较高,如处置不当,将造成“二次污染”,这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难题,备受关注。以污泥为例:污泥(包括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是污水处理的副产品。污泥的主要结构为复杂的絮状体,主要由大量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絮凝聚合形成的菌胶团组成。这就导致污泥具有高含水率(含水率80%)和高污染的特点,同时污泥中含有病原菌、抗生素及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即使配套带式压滤机、板框脱水机等预处理设备,其含水量也将保持在60%以上,若再进一步进行燃烧处置的仍需要进行干燥脱水。
[0004]目前的干燥设备不论是采用烟气干燥的直接干燥方式,或采用间接干燥的蒸汽或导热油干燥方式,仅仅是将有机固废的含水率降低,蒸发脱水,提高有机固废后续燃烧过程的自持能力,物料自身不会发生化学上的改性和变化,对燃烧处置过程中污染物的控制和排放的清洁度提高没有显著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解预处理耦合流化床燃烧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一种热解预处理耦合流化床燃烧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包括: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保温夹套,以及,流化床燃烧反应器,
[0008]所述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包括有机固废进口、热解可燃气出口和炭渣出口;
[0009]所述保温夹套设置在所述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外,所述保温夹套包括高温烟气进口和低温烟气出口;
[0010]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包括反应区域、进料区域、布风板、高温烟气出口、热解可燃气进口和炭渣进口;所述反应区域位于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的上部,所述布风板位于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底部,所述进料区域位于所述布风板上方、所述反应区域下方,所述高温烟气出口位于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顶部;所述高温烟气出口与高温烟气进口连接;所述热解可燃气进口位于所述反应区域、与所述热解可燃气出口连接;所述炭渣进口位于所述进料区域、与所述炭渣出口连接。
[0011]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有机固废处理系统的热量稳定性,上述有机固废处理还包括第一补燃装置或/和第二补燃装置,所述第一补燃装置设置在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外表面、位于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的上部;所述第二补燃装置设置在所述保温夹套的外表面。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将单纯的干化预处理提升为干燥、热解、碳化一体化预处理,可燃气和炭渣产物可稳定的在后续流化床反应器内实现彻底燃烧;
[0014]绝氧热解碳化过程保证绝氧氛围,间接加热,不产生二噁英;
[0015]热解后产物炭渣和可燃气均保持流化床燃烧反应器内的还原性氛围,抑制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生成;
[0016]有机固废经预处理后,大大提高了流化床反应器的处置能力;
[0017]预处理系统可以模块化,避免大型干燥预处理设备故障发生时对后续燃烧的影响;
[0018]燃烧产生的烟气余热返回绝氧间接热解碳化利用,不需要采用蒸汽或导热油干燥的设备工艺,进行热量转换,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其中,1、鼓风机, 2、流化床燃烧反应器,201、反应区域,202、进料区域,203、布风板,204、炭渣进口,205、热解可燃气进口,206、高温烟气出口,3、第一补燃装置,4、第二补燃装置, 5、旋风除尘器, 6、高温风机, 7、高温物料输送装置, 8、保温夹套,801、高温烟气进口,802、低温烟气出口,9、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01、热解可燃气出口,902、炭渣出口,903、有机固废进口,10、进料装置,11、尾气净化系统,12、引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
[0023]如图1所示,一种热解预处理耦合流化床燃烧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包括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保温夹套8和流化床燃烧反应器2;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包括有机固废进口903、热解可燃气出口901和炭渣出口902;保温夹套8设置在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外,保温夹套8包括高温烟气进口801和低温烟气出口802;流化床燃烧反应器2包括反应区域201、进料区域202、布风板203、高温烟气出口206、热解可燃气进口205和炭渣进口204;反应区域201位于流化床燃烧反应器2的上部,布风板203位于流化床燃烧反应器2底部,进料区域202位于所述布风板203上方、反应区域201下方,高温烟气出口206位于流化床燃烧反应器2顶
部;高温烟气出口206与高温烟气进口801连接;热解可燃气进口205位于反应区域201、与热解可燃气出口901连接;炭渣进口204位于进料区域202、与所述炭渣出口902连接。
[0024]其中,保温夹套8设置在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外可以具体通过将保温夹套8包裹在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的方式实现。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可以采用现有任意一种能够实现污泥碳化处理的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例如反应器可以为立式或带有任何倾斜角度的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或中心管为多根管束的管束式反应器等。保温夹套8和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之间形成一空腔,该空腔将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包裹,该空腔用于通入由流化床燃烧反应器2内反应产生的高温烟气;在该空腔内的高温烟气和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进行热量传递、对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9进行加热,为有机固废的干化和碳化提供热量,同时降低高温烟气自身的热量。从该空腔内排出的烟气温度降低,变为低温烟气,无需冷却即可排放。保温夹套8可以采用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解预处理耦合流化床燃烧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所述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包括有机固废进口、热解可燃气出口和炭渣出口;保温夹套,所述保温夹套设置在所述绝氧热解碳化反应器外,所述保温夹套包括高温烟气进口和低温烟气出口;以及,流化床燃烧反应器,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包括反应区域、进料区域、布风板、高温烟气出口、热解可燃气进口和炭渣进口;所述反应区域位于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的上部,所述布风板位于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底部,所述进料区域位于所述布风板上方、所述反应区域下方,所述高温烟气出口位于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顶部;所述高温烟气出口与高温烟气进口连接;所述热解可燃气进口位于所述反应区域、与所述热解可燃气出口连接;所述炭渣进口位于所述进料区域、与所述炭渣出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补燃装置,所述第一补燃装置设置在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外表面、位于所述流化床燃烧反应器的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固废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补燃装置,所述第二补燃装置设置在所述保温夹套的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元琢孟辉李祥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金孚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