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驾驶员保护系统的新能源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安全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驾驶员保护系统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内部的安全保护系统越来越灵敏有效,其中主要由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两大部分组成,通过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配合,可有效的降低事故汽车内部人员所受到的伤害,有效的避免碰撞时乘员与方向盘及仪表板等发生二次碰撞。
[0003]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内部所使用的安全带的确能有效的对乘员进行安全保护,但是汽车在发生事故时,会经常出现因车辆变形而导致安全带的卡扣卡死在车辆内部,无法拆解的情况,而安全带主要由涤纶、丙纶和尼龙混合编织而成,通过剪刀对其分切也十分费力,导致事故汽车内部的乘员不能快速的脱离,严重情况下会使乘员的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驾驶员保护系统的新能源汽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在安全带卡扣发生形变时仍能快速解除安全带对乘员限制的一种基于驾驶员保护系统的新能源汽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驾驶员保护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包括安全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1)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加厚结节(2),且所述加厚结节(2)的内侧开设有容纳腔(9),所述容纳腔(9)两侧对应所述安全带(1)的内侧开设有两组安装孔(10);熔断机构(3),可快速使所述安全带(1)断裂的所述熔断机构(3)安装于所述容纳腔(9)的内侧;连接机构(5),可使所述熔断机构(3)启动的所述连接机构(5)安装于所述熔断机构(3)的侧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驾驶员保护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熔断机构(3)包括安装于所述容纳腔(9)内侧的金属杆(15),且所述金属杆(15)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电磁感应线圈(16),所述金属杆(15)的前后两端均安装有防护垫(17),所述电磁感应线圈(16)与所述容纳腔(9)的内壁贴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16)的左右两端头均固定安装有导线一(18),且所述导线一(18)嵌于所述安全带(1)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驾驶员保护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5)包括固定安装于两组所述安装孔(10)内侧的连接块(19),且所述导线一(18)的侧端嵌于所述连接块(19)的内侧,所述连接块(19)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片状导线(20),且所述片状导线(20)安装于所述安全带(1)的内侧,所述连接块(19)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21),且所述连接块(19)的内侧活动嵌有压块(22),所述连接块(19)的内侧固定安装有隔板(26),且所述隔板(26)与所述压块(22)之间安装有弹簧一(23),其中一组所述导线一(18)和所述连接块(19)之间安装有卡接件(8),所述隔板(26)的下端安装有连接件(6),且所述连接件(6)的下端安装有防护件(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驾驶员保护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8)包括固定安装于其中一组所述连接块(19)内侧的连接座(24),其中一组所述导线一(18)靠近所述连接座(2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头(25),且所述连接头(25)与所述连接座(24)活动嵌合,所述连接头(25)的外侧开设有若干组卡槽(36),所述连接块(19)的内侧活动嵌有卡接柱(34),且所述卡接柱(34)的下端与所述卡槽(36)活动嵌合,所述卡接柱(34)的上端安装有弹簧三(3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素玲,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尚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