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咽通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388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插管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鼻咽通气管,鼻咽通气管由质地柔软的橡胶材料制成;鼻咽通气管外露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鼻咽通气管固定在鼻腔外。鼻咽通气管前端斜口较短切圆钝。鼻咽通气管长度为15cm左右。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将鼻咽通气管固定在鼻腔外的固定装置,防止鼻咽通气管滑入鼻腔部,保证患者的安全,能够减少鼻咽通气管在使用过程中易脱出或向呼吸道深部下滑的风险,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解决了鼻咽通气管主体在使用时固定不牢的问题,防止鼻咽通气管主体松动造成外层套管与鼻腔组织发生摩擦,从而减小对鼻腔粘膜损伤。粘膜损伤。粘膜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咽通气管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插管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鼻咽通气管。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鼻咽通气管外露端缺乏固定装置,导致带使用过程中鼻咽通气管易滑入患者的鼻腔内加重患者的呼吸道梗阻情况,为患者进行吸痰护理的操作过程中更容易造成滑脱。尤其是鼻腔较大的男性患者就算使用最大型号的鼻咽通气管也很容易造成管道滑入患者的鼻腔内。
[0003]现有技术通常通过在鼻咽通气管外露端打个结,固定于患者的耳朵上或利用3M弹力绷带固定于患者的鼻部的方式进行鼻咽通气管的固定。但是上述方法舒适度不够,且固定效果不佳,鼻咽通气管在使用过程中易脱出或向呼吸道深部下滑的风险大。
[000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鼻咽通气管固定方式舒适度不够,且固定效果不佳,鼻咽通气管在使用过程中易脱出或向呼吸道深部下滑的风险大。
[0005]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难度为:固定装置系一次性,不能反复使用,如反复使用会影响固定效果,无形中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固定装置长期固定患者的鼻部可能会给某些患者带来过敏反应,因此如何选择环保且不易过敏的材料也是一个难点。
[0006]解决以上问题及缺陷的意义为:带固定装置的鼻咽通气管在救治患者生命,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医疗安全上有重大的意义,选择透气不易过敏额材质既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舒适,又能减轻患者的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鼻咽通气管。
[0008]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鼻咽通气管,所述鼻咽通气管由质地柔软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鼻咽通气管外露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鼻咽通气管固定在鼻腔外。
[0009]进一步,所述鼻咽通气管前端斜口较短切圆钝。
[0010]进一步,所述鼻咽通气管长度为15cm左右。
[0011]进一步,所述鼻咽通气管不带套囊。
[0012]进一步,所述鼻咽通气管还设置有:进一步,固定装置设有圆环、圆环连接调节带,所述调节带后端通过卡扣连接固定。
[0013]进一步,带伸缩材质制成,调节带一端连接在卡扣另一端固定有卡扣,所述卡扣为方形块,方形快一端设有凹槽,另一端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与凹槽镶嵌连接。
[0014]进一步,鼻咽通气管与固定装置为一体成形设置。
[0015]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可以将鼻
咽通气管固定在鼻腔外的固定装置,防止鼻咽通气管滑入鼻腔部,保证患者的安全,能够减少鼻咽通气管在使用过程中易脱出或向呼吸道深部下滑的风险,且结构简单、体积小巧,解决了鼻咽通气管主体在使用时固定不牢的问题,防止鼻咽通气管主体松动造成外层套管与鼻腔组织发生摩擦,从而减小对鼻腔粘膜损伤。带固定装置的鼻咽通气管弥补了原有的不足临床使用更安全更舒适,填补了鼻咽通气固定装置行业的空白,下一步寻求有意向的合作参加,投入临床使用,为患者带来福音。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鼻咽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气管;2、固定装置;3、调节带;4、卡扣;5、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0019]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鼻咽通气管,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的描述。
[002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鼻咽通气管设置有气管1,气管1后端一体成型连接有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设有圆环、圆环连接调节带3,所述调节带3后端通过卡扣4连接固定;调节带3带伸缩材质制成,调节带3一端连接在卡扣另一端固定有卡扣,所述卡扣为方形块,方形快一端设有凹槽,另一端设有定位块5,定位块5与凹槽镶嵌连接。
[002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鼻咽通气管由质地柔软的橡胶材料制成。气管1为后壁略扁平的圆筒形管道,上端在平第7颈椎体上缘高度与喉相连,向下至胸骨角平面,有一向上凸出的半月状嵴,称为气管隆嵴。气管分杈处名为气管杈。气管由软骨、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构成。气管软骨呈“C”形,约占气管周径的2/3,缺口朝向后方。气管软骨一般为14~16个,各软骨间以环韧带相连结。平滑肌纤维和结缔组织所形成的膜性壁封闭气管软骨的后方缺口。气管1内面覆以粘膜。气管由于有软骨作成支架,因而使管腔保持于开放状态,保证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上平第6颈椎体下缘连喉;下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支气管,分叉处称为气管权,叉内有一向上凸出的半月状嵴称气管隆凸。成人气管平均长度:男为10.6cm,女为9.8cm.小儿气管细小,位置深,活动度大。鼻是呼吸通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以骨性鼻腔和软骨为基础,表面衬以粘膜和皮肤而构成。鼻腔是顶狭底宽、前后径大于左右两侧的不规则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后鼻孔通鼻咽部。鼻腔由鼻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前方经鼻孔通外界,后方经鼻后孔通咽腔。每侧鼻腔可分为鼻前庭和固有鼻腔两个部分。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鼻咽通气管外露端设置有固定装置2,固定装置2用于将鼻咽通气管固定在鼻腔外。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鼻咽通气管前端斜口较短切圆钝。
[002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鼻咽通气管长度为15cm左右。
[002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鼻咽通气管不带套囊。
[002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27]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鼻咽通气管采用质地柔软的橡胶材料制成,长度约15cm左右,前端斜口较短切圆钝不带套囊。一般女性选择28

30Fr男性选择32

34Fr。
[0028]本专利技术的鼻咽通气管可应用于维持上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苏醒或者昏迷患者。
[0029]本专利技术的鼻咽通气管可应用于不清新的全麻术后的患者。
[0030]本专利技术的鼻咽通气管可应用于口腔科术后的手术患者。
[0031]本专利技术的鼻咽通气管可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
[0032]本专利技术的鼻咽通气管可解决患者因舌后坠造成的不完全呼吸道梗阻,咳痰无力需经上呼吸道吸引的患者,防止反复经鼻吸引引起鼻腔粘膜的破损。
[0033]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个可以将鼻咽通气管固定在鼻腔外的固定装置,防止鼻咽通气管滑入鼻腔部,保证患者的安全。
[0034]本专利技术用于舌后坠的病人保持其呼吸道的通畅,不能经口吸痰的患者可以通过鼻咽通气管进行吸痰护理,使用带有固定装置鼻咽通气管不仅不会影响它的使用功能,而且使用起来能安全舒适。在一定意义上减少患者因呼吸道不通畅,痰液过多而导致的气管切开率,在一定程度上尽可能的保存了患者气管的完整性,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0035]目前临床上患者在使用鼻咽通气管时,会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咽通气管由质地柔软的橡胶材料制成;所述鼻咽通气管外露端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将鼻咽通气管固定在鼻腔外。2.如权利要求1所述鼻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咽通气管前端斜口较短切圆钝。3.如权利要求1所述鼻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咽通气管长度为15cm左右。4.如权利要求1所述鼻咽通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咽通气管不带套囊。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宇郭静张红汝蒋玲俐马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