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急救的自动供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155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适用于急救的自动供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中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呼吸气囊,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传动支座;所述壳体内通过传动支座对称的设置有两套按压装置,用于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从两侧对呼吸气囊作往复式按压;还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按压装置工作;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的电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其能够实现急救环境下的人工通气,操作简单,节省人手。节省人手。节省人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急救的自动供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急救用供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呼吸气囊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适用于人工呼吸、心肺复苏以及危重病人转运时的紧急通气,其原理是医护人员手动按压呼吸气囊以外力辅助患者呼吸。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的紧急通气作业,其后端一般以氧气包作为气源——医护人员要防止氧气包掉落,其中端以呼吸气囊作为通气动力——医护人员要进行反复按压,其前端以氧气面罩或气管作为输出——医护人员要保证前端输出部件定位准确;由于关注点过多,在急救环境下,难免顾此失彼,狭窄的作业空间也不允许多名人员参与。另外,危重病人在做CT检查时需要持续供氧,按医疗准则规定,辐射环境下的检查中应尽量减少人员介入以避免医源性损伤。故,亟需一种适用于急救的自动供氧装置,具体而言,其必须操作简单,节省人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急救的自动供氧装置,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中端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呼吸气囊,所述底板下方设置有传动支座;所述壳体内通过传动支座对称的设置有两套按压装置,用于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从两侧对呼吸气囊作往复式按压;还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按压装置工作;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的电源装置;所述底板的两端都设置有压板固定支架,所述压板固定支架的末端都设置有压板转轴;所述按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支座上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曲柄,所述曲柄经曲柄销轴连接有连杆;所述按压装置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的下端经连杆销轴与所述连杆活动连接、其中端与所述压板转轴活动连接、其自由端与所述呼吸气囊匹配;所述两套按压装置的转轴经传动齿轮互相啮合;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马达,所述马达经减速机、联轴器与所述转轴之一连接。
[0004]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源,还包括调速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电源开关、启动按钮,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调速器转速的调速器控制按钮。
[0005]所述壳体内侧的上端部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压板避让槽,为两个压板提供更大的行程空间。
[000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动力装置的持续作业即可实现连续对呼吸气囊进行反复挤压、复位,从而连续输出氧气。呼吸气囊挤压、复位作业由本装置实现,操作简单,节省人手。通过调节工作速度,可调整通气频率;还可通过增加延时电路,实现在指定时长内工作。
附图说明
[0007]图1 是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急救的自动供氧装置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急救的自动供氧装置的剖视图,本图中,两套按压装置处于同步压缩状态;图3是两套按压装置同步舒展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急救的自动供氧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适用于急救的自动供氧装置的平面布置图,本图中隐去了呼吸气囊及底板;图6是图5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09]如图1至图6可见,本实施例的适用于急救的自动供氧装置,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中端设置有底板4,所述底板4上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呼吸气囊1,所述底板4下方设置有传动支座401;所述壳体2内通过传动支座401对称的设置有两套按压装置,用于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从两侧对呼吸气囊1作往复式按压;还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按压装置工作;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的电源装置。
[0010]如图2、图3可见,所述底板4的两端都设置有压板固定支架414,所述压板固定支架414的末端都设置有压板转轴415。
[0011]如图2、图3可见,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4经若干根撑杆5设置于壳体2内,所述壳体2的下端还设置有若干个地脚3。
[0012]如图2、图3、图4、图5、图6可见,所述按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支座401上的轴承座402,所述轴承座402内设置有转轴403,所述转轴403的一端设置有曲柄409,所述曲柄409经曲柄销轴410连接有连杆411;请参见图2、图3,所述按压装置还包括压板412,所述压板412的下端经连杆销轴413与所述连杆411活动连接、其中端与所述压板转轴415活动连接、其自由端与所述呼吸气囊1匹配;如图2、图6可见,所述两套按压装置的转轴403经传动齿轮405互相啮合。
[0013]如图6可见,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马达408,所述马达408经减速机407、联轴器406与所述转轴403之一连接。所述转轴403沿所述壳体2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压板412沿所述壳体2的高度方向布置;所述马达408沿所述壳体2的宽度方向布置,其动力经减速机407、联轴器406实现改向,上述布置方式的好处之一是可以节省空间,从而缩小壳体2的尺寸。
[0014]如图5可见,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源6,还包括调速器7;如图1可见,所述壳体2上设置有电源开关21、启动按钮24,所述壳体2上还设置有用于控制调速器7转速的调速器控制按钮23。
[0015]所述壳体2上还设置有显示屏22,用于显示各项参数。
[0016]如图4可见,所述壳体2内侧的上端部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压板避让槽25,为两个压板412提供更大的行程空间。
[0017]工作原理:所述呼吸气囊1后端连接作为气源的氧气包、前端连接呼吸面罩,医护人员主要关注前端设备与患者呼吸通道的连接。
[0018]打开电源开关21,经调速器控制按钮23调节好转速,按压启动按钮24,马达408得电旋转,经减速机407、联轴器406驱动转轴403之一自转,另一转轴403从动;转轴403转动时,带动曲柄409旋转,曲柄409经曲柄销轴410带动连杆411运动,连杆411驱动压板412的上端自由端绕压板转轴415摆动;曲柄销轴410与所述转轴403平行但不同轴,因此转轴403连续转动时,压板412的上端作往复式运动;由于两根转轴403经传动齿轮405互相啮合,因而其旋转方向相反,因此两套按压装置上的压板412作对称运动;即马达408旋转时,两根压板412同步面向中轴线方向运动,对呼吸气囊1进行挤压,实现排气供氧;当超过临界点后,两根压板412同步背离中轴线方向运动,呼吸气囊1压力消失并扩张吸气;如此循环往复,实现连续供氧。
[0019]本专利技术的优点:A、两根压板412同步工作,从两侧对呼吸气囊1进行同步挤压实现供氧,压力大、供氧可靠;B、马达408得电连续旋转,转轴403旋转一周实现一次供氧,转轴403之一作为主动轴、另一转轴403从动,曲柄销轴410与转轴403偏心从而实现往复式作业,工作过程中,马达408始终作同一个方向的旋转,由偏心结构实现压板412的开合,马达408无需换向,提高了工作可靠性,降低了电控难度;C、通过调速器7可以调节马达408转速,从而实现供氧强度调节。
[0020]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但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仍然落入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急救的自动供氧装置,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的中端设置有底板(4),所述底板(4)上端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呼吸气囊(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下方设置有传动支座(401);所述壳体(2)内通过传动支座(401)对称的设置有两套按压装置,用于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从两侧对呼吸气囊(1)作往复式按压;还包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按压装置工作;还包括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的电源装置;所述底板(4)的两端都设置有压板固定支架(414),所述压板固定支架(414)的末端都设置有压板转轴(415);所述按压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支座(401)上的轴承座(402),所述轴承座(402)内设置有转轴(403),所述转轴(403)的一端设置有曲柄(409),所述曲柄(409)经曲柄销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水红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市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