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针灸保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3339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式针灸保温系统,包括卧式床支架和床垫,还包括被褥隆起支架,被褥隆起支架上覆盖有被褥,在被褥隆起支架的支撑下,被褥向上隆起,且使被褥与床垫之间形成一个能容纳患者躯干的拱形保暖空间;被褥隆起支架包括三个并列间距设置的拱形支架管;三个拱形支架管分别为第一拱形支架管、第二拱形支架管和第三拱形支架管;还包括左右平行并列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起到了主动内循环保暖的升温作用,从而提高治疗疗效的作用。从而提高治疗疗效的作用。从而提高治疗疗效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式针灸保温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针灸辅助治疗领域。

技术介绍

[0002]背部针灸过程中,患者的背部插针之后,在背部拔针之前不能直接盖上被子,尤其是冬天,背部不盖被子容易感觉寒冷,容易引发感冒,而且等待拔针之前患者的背部需要维持预定的温度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0003]这时将被褥隆起支架放置在床垫上,并套在患者的躯干上方;然后在被褥隆起支架上覆盖被褥,被褥隆起支架的支撑下,被褥整体向上隆起,且使被褥与床垫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患者躯干的拱形保暖空间,由于拱形保暖空间是中空的,且并不与外界完全隔绝,因此拱形保暖空间的温度会马上降下来,进而容易造成患者受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卧式针灸保温系统,能对被褥与床垫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患者躯干的拱形保暖空间进行升温。
[0005]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卧式针灸保温系统,包括卧式床支架和床垫,还包括被褥隆起支架,所述被褥隆起支架上覆盖有被褥,在被褥隆起支架的支撑下,所述被褥向上隆起,且使被褥与床垫之间形成一个能容纳患者躯干的拱形保暖空间;
[0006]所述被褥隆起支架包括三个并列间距设置的拱形支架管;三个拱形支架管分别为第一拱形支架管、第二拱形支架管和第三拱形支架管;还包括左右平行并列的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
[0007]所述第一横杆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段a导气通道,所述第三拱形支架管靠近第一横杆的一半段内沿自身弧线方向设置有b导气通道;所述b导气通道与a导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三拱形支架管的顶部的下侧设置有负压循环吸气孔,所述负压循环吸气孔连通b导气通道远离第一横杆的一端;
[0008]所述第二横杆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段c导气通道,所述第一拱形支架管靠近第二横杆的一半段内沿自身弧线方向设置有d导气通道;所述d导气通道与c导气通道连通;所述第一拱形支架管的顶部的下侧设置有热气循环溢出孔,所述热气循环溢出孔连通d导气通道远离第二横杆的一端;
[0009]所述卧式床支架的边缘还固定安装有内循环气体加热器,所述内循环气体加热器包括循环进气管和循环出气管,所述内循环气体加热器能将循环进气管导入的气体加热后通过循环出气管导出,所述循环进气管和循环出气管的末端分别可拆卸连通a导气通道的一端和c导气通道的一端;
[0010]所述负压循环吸气孔的连续吸气和所述热气循环溢出孔的连续出气使被褥与床垫之间形成的拱形保暖空间内形成气体保暖内循环。
[0011]进一步的,内循环气体加热器包括上下同轴心的上固定筒体和下固定筒体,所述
上固定筒体内为出气仓,所述下固定筒体内为进气仓;所述出气仓与进气仓之间设置有气体加热单元,所述出气仓与进气仓通过所述气体加热单元相互连通;所述循环出气管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进气仓;所述循环进气管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进气仓。
[0012]进一步的,所述气体加热单元包括与上固定筒体/下固定筒体同轴心的发热叶轮、热量调节筒和筒形炉壁;所述发热叶轮同轴心于所述筒形炉壁内侧;
[0013]所述发热叶轮包括导热叶轮筒体,所述导热叶轮筒体的上端内壁设置有上环状内缘,所述上环状内缘通过第一轴承与所述上固定筒体下端外壁转动配合;所述导热叶轮筒体的下端内壁设置有下环状内缘,所述下环状内缘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热量调节筒上端外壁转动配合;所述热量调节筒的下端内壁通过第三轴承与所述下固定筒体的上端外壁转动配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筒形炉壁的下端内缘一体化同轴心设置有截面为下凹半圆的环状池底壁,所述环状池底壁内为环形酒精燃烧池;所述导热叶轮筒体的外壁呈圆周阵列一体化连接有若干斜向的风力弧形导热叶片,各所述风力弧形导热叶片的外缘均与所述筒形炉壁的内壁间隙配合,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风力弧形导热叶片在所述环形酒精燃烧池的正上方;相邻两风力弧形导热叶片之间均形成沿斜竖方向贯通的火焰热流换热气道;所述火焰热流换热气道内的上升热流对风力弧形导热叶片产生的水平分力转化成对所述导热叶轮筒体的旋转扭力,且火焰热流换热气道内的上升热流持续将热量传递给所述风力弧形导热叶片,使发热叶轮整体处于持续发热状态;
[0015]所述导热叶轮筒体的围合范围内同轴心设置有中心盘体,所述中心盘体的外周呈圆周阵列一体化固定连接有若干轴流叶片,各所述轴流叶片的末端均固定连接所述导热叶轮筒体的中部高度处的内壁;从而使中心盘体和若干轴流叶片随所述导热叶轮筒体同步转动,若干轴流叶片的旋转能使所述导热叶轮筒体的围合范围内形成持续上升的气流,所述导热叶轮筒体的内壁上部和下部均一体化呈圆周阵列分布有若干换热翅片;
[0016]所述环状池底壁靠近的内缘上端形成环状密封刹车面,所述环状密封刹车面与所述导热叶轮筒体下端面之间形成连通外界的环状空气导入口;
[0017]所述筒形炉壁和环状池底壁所构成的一体化结构能上下升降,所述筒形炉壁和环状池底壁所构成的一体化结构的逐渐上升和逐渐下降使所述环状空气导入口逐渐变窄或逐渐变宽,当环状密封刹车面上升至接触导热叶轮筒体下端面时,所述环状空气导入口变窄至封堵,且环状密封刹车面与导热叶轮筒体下端面接触时的摩擦力使导热叶轮筒体立即停止转动。
[0018]进一步的,所述热量调节筒内为上下贯通的气体过渡仓。
[0019]进一步的,所述热量调节筒的下段外壁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外螺纹配合有内螺纹环,所述内螺纹环通过若干连接臂与所述环状池底壁下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固定筒体的外壁一体化同轴心有圆盘,所述圆盘下表面与筒形炉壁上端之间形成环状烟气排出口,当环状密封刹车面上升至接触导热叶轮筒体下端面时,圆盘下表面与筒形炉壁上端面刚好相互接触,从而使环状烟气排出口变窄成封堵状态;
[0020]所述圆盘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硬质导向管,所述筒形炉壁的上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导孔座,所述导孔座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导孔,所述硬质导向管向下滑动穿过所述导孔座上的导孔,从而使筒形炉壁不能沿轴线转动;
[0021]所述中心盘体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转轴穿过孔,出气仓内同轴心安装有热量调节电机,所述热量调节电机通过电机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上固定筒体的内壁;所述热量调节电机的转轴的下端向下同轴心穿过所述转轴穿过孔到达所述过渡仓中;所述转轴的下端通过若干联动臂固定连接所述热量调节筒内壁,从而使热量调节筒与所述转轴同步;所述热量调节筒的旋转在螺纹传动与硬质导向管的导向作用下使所述内螺纹环和筒形炉壁同步上下位移。
[0022]进一步的,所述中心盘体的转轴穿过孔内有能检测转轴与中心盘体的相对转速的霍尔转速传感器。
[0023]进一步的,所述上固定筒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酒精液体储存罐,所述酒精液体储存罐的乙醇导出管连通所述硬质导向管上端;硬质导向管向下导出的酒精液体最终流入到环形酒精燃烧池内,乙醇导出管上设置有阀门。
[0024]进一步的,所述筒形炉壁的外周呈圆周阵列有若干呈鸟笼结构的围合保护支架,各所述围合保护支架的上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圆盘和下固定筒体。...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卧式针灸保温系统,包括卧式床支架(38)和床垫(4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被褥隆起支架(0),所述被褥隆起支架(0)上覆盖有被褥(40),在被褥隆起支架(0)的支撑下,所述被褥(40)向上隆起,且使被褥(40)与床垫(41)之间形成一个能容纳患者躯干的拱形保暖空间;所述被褥隆起支架(0)包括三个并列间距设置的拱形支架管(42);三个拱形支架管(42)分别为第一拱形支架管(42.1)、第二拱形支架管(42.2)和第三拱形支架管(42.3);还包括左右平行并列的第一横杆(36)和第二横杆(37);所述第一横杆(36)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段a导气通道(47.1),所述第三拱形支架管(42.3)靠近第一横杆(36)的一半段内沿自身弧线方向设置有b导气通道(47.2);所述b导气通道(47.2)与a导气通道(47.1)连通;所述第三拱形支架管(42.3)的顶部的下侧设置有负压循环吸气孔(49),所述负压循环吸气孔(49)连通b导气通道(47.2)远离第一横杆(36)的一端;所述第二横杆(37)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一段c导气通道(46.1),所述第一拱形支架管(42.1)靠近第二横杆(37)的一半段内沿自身弧线方向设置有d导气通道(46.2);所述d导气通道(46.2)与c导气通道(46.1)连通;所述第一拱形支架管(42.1)的顶部的下侧设置有热气循环溢出孔(48),所述热气循环溢出孔(48)连通d导气通道(46.2)远离第二横杆(37)的一端;所述卧式床支架(38)的边缘还固定安装有内循环气体加热器(39),所述内循环气体加热器(39)包括循环进气管(28)和循环出气管(1),所述内循环气体加热器(39)能将循环进气管(28)导入的气体加热后通过循环出气管(1)导出,所述循环进气管(28)和循环出气管(1)的末端分别可拆卸连通a导气通道(47.1)的一端和c导气通道(46.1)的一端;所述负压循环吸气孔(49)的连续吸气和所述热气循环溢出孔(48)的连续出气使被褥(40)与床垫(41)之间形成的拱形保暖空间内形成气体保暖内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针灸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内循环气体加热器(39)包括上下同轴心的上固定筒体(8)和下固定筒体(24),所述上固定筒体(8)内为出气仓(5),所述下固定筒体(24)内为进气仓(25);所述出气仓(5)与进气仓(25)之间设置有气体加热单元,所述出气仓(5)与进气仓(25)通过所述气体加热单元相互连通;所述循环出气管(1)的进气端连通所述进气仓(25);所述循环进气管(28)的出气端连通所述进气仓(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式针灸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加热单元包括与上固定筒体(8)/下固定筒体(24)同轴心的发热叶轮(70)、热量调节筒(23)和筒形炉壁(14);所述发热叶轮(70)同轴心于所述筒形炉壁(14)内侧;所述发热叶轮(70)包括导热叶轮筒体(33),所述导热叶轮筒体(33)的上端内壁设置有上环状内缘(35),所述上环状内缘(35)通过第一轴承(2)与所述上固定筒体(8)下端外壁转动配合;所述导热叶轮筒体(33)的下端内壁设置有下环状内缘(31),所述下环状内缘(31)通过第二轴承(30)与所述热量调节筒(23)上端外壁转动配合;所述热量调节筒(23)的下端内壁通过第三轴承(27)与所述下固定筒体(24)的上端外壁转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针灸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筒形炉壁(14)的下端内缘一体化同轴心设置有截面为下凹半圆的环状池底壁(19),所述环状池底壁(19)内为环形酒精燃烧池(17);所述导热叶轮筒体(33)的外壁呈圆周阵列一体化连接有若干斜向的风力
弧形导热叶片(12),各所述风力弧形导热叶片(12)的外缘均与所述筒形炉壁(14)的内壁间隙配合,若干呈圆周阵列分布的风力弧形导热叶片(12)在所述环形酒精燃烧池(17)的正上方;相邻两风力弧形导热叶片(12)之间均形成沿斜竖方向贯通的火焰热流换热气道(34);所述火焰热流换热气道(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瑛许黎芳余红宋燕林敏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惠山区康复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