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少倩专利>正文

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308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涉及环境监测设备技术领域。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包括配重座,所述配重座顶端四角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顶端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顶部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顶端固定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包括柱形外壳,柱形外壳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顶部活动连接有吸气装置,第二连接管底端连接有通道组件,配重座顶端固定有密封箱,密封箱内壁固定有圆盘,圆盘盘体固定有多个固定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有吸气装置、充气装置、通道组件和多个气囊,该装置通过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进行储存,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运行。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运行。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监测设备
,具体为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环境监测的主要手段包括物理手段、化学手段、生物手段,环境监测是通过对人类和环境有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排放量的检测,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确定环境质量水平,为环境管理、污染治理等工作提供基础和保证。
[0003]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布号“CN113109102A”,公布了一种取样装置及环境监测设备包括取样容器、主体、采样组件和辅助组件,还包括气体成份检测仪或含量检测仪,所述采样组件包括壳体和用于在承受压力时驱动壳体转动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上设有用于将待采样物质导入取样容器的采样口,所述辅助组件包括活动组件和用于带动活动组件靠近或远离取样容器的驱动部,壳体旋转又能够通过驱动部带动往复部将待测样品快速排入取样容器内,使得气体成份检测仪或含量检测仪能够对待测样品进行定性或定量检测,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0004]首先,该装置只能在有风带动扇叶转动的情况下使用,其次,在收集过程中,该装置内的空气没有被排空,这样取样容器收集的气体大部分为端口内的气体,从而不能实时对外界的空气进行收集;再者,该装置只能收集一次气体不能进行多次收集,为此,提出了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包括配重座,所述配重座顶端四角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顶端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顶部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顶端固定有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包括柱形外壳,柱形外壳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第一连接管顶部活动连接有吸气装置,第二连接管底端连接有通道组件,配重座顶端固定有密封箱,密封箱内壁固定有圆盘,圆盘盘体固定有多个固定管,第一连接管和固定管的管体上均连接有单向阀,固定管的管体上的单向阀底端连接有气囊。
[0007]更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顶端固定有光伏板、蓄电池和控制器。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吸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中部固定有环形板,环形板和壳体之间设置有吸水棉,壳体表面固定有多个扇叶,壳体两侧对称连通有两个横向管,横向管一侧底部开设有多个吸气孔。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在柱形外壳顶部和底部是共线设置。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充气装置还包括与柱形外壳内腔活动连接的两个活塞块,活塞块端部固定有活塞杆,活塞杆端部与伸缩杆的伸缩端相固定。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组件包括缓冲盘,缓冲盘盘体开设有空腔,缓冲盘盘体固定有多个与空腔相连通的第三连接管,第三连接管与固定管相连通。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管管体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和第三连接管的管体上均连接有电磁阀。
[0013]更进一步地,配重座底端固定有多个支撑脚,支撑脚底端固定有万向轮。
[0014]更进一步地,所述密封箱正面设置有箱门。
[0015]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与伸缩杆和电磁阀电性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该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设置有吸气装置、充气装置、通道组件和多个气囊,该装置通过光伏板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并进行储存,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运行,实用性较高。
[0018]通过伸缩杆、单向阀、排气管及电磁阀的相互配合可以对该装置的管道内空气进行排空,然后再进行外界气体的收集,从而实现对对外界的空气进行实时收集,提高后期检测的准确性。
[0019]并且,设置有多个气囊作为收集容器,通过第三连接管上的电磁阀开合,实现对不同时间点的气体进行分别收集,进一步的提高了后期检测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左侧轴视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去除箱门后的左侧轴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吸气装置的分解图;
[0023]图4为吸气装置的剖视图;
[0024]图5为充气装置的剖视图;
[0025]图6为通道组件的半剖图。
[0026]图中:1、配重座;101、支撑脚;102、万向轮;2、支撑杆;3、固定板;401、光伏板;402、蓄电池;5、控制器;6、支撑架;7、充气装置;701、柱形外壳;702、第二连接管;705、活塞块;706、活塞杆;707、伸缩杆;8、吸气装置;801、第一连接管;802、单向阀;803、壳体;804、扇叶;805、环形板;806、吸水棉;807、横向管;808、吸气孔;9、密封箱;901、箱门;10、通道组件;1001、缓冲盘;1002、空腔;1003、第三连接管;1004、排气管;1005、电磁阀;11、气囊;12、圆盘;13、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
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所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此外,应当理解,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件的尺寸并不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例如某些层的厚度或宽度可以相对于其他层有所夸大。
[0030]应注意的是,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或说明,则在随后的附图的说明中将不需要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讨论和描述。
[0031]如图1

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包括配重座1,配重座1为铸铁材质,并且在表面喷涂有防腐漆,这样在野外不易锈蚀,配重座1的设置是增加了该装置的稳定性,在配重座1底端固定有多个支撑脚101,支撑脚101底端固定有万向轮102,支撑脚101的数量设置为4个,并且在配重座1的底端均匀分布,万向轮102具有止刹功能,将该装置移动到适当位置时,踩下万向轮102上的止刹片可以实现该装置的定位,在配重座1顶端四角固定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材质为304不锈钢,304不锈钢具有良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包括配重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座(1)顶端四角固定有支撑杆(2),支撑杆(2)顶端固定有固定板(3),固定板(3)顶部固定有支撑架(6),支撑架(6)顶端固定有充气装置(7),充气装置(7)包括柱形外壳(701),柱形外壳(701)顶部和底部分别连通有第一连接管(801)和第二连接管(702),第一连接管(801)顶部活动连接有吸气装置(8),第二连接管(702)底端连接有通道组件(10),配重座(1)顶端固定有密封箱(9),密封箱(9)内壁固定有圆盘(12),圆盘(12)盘体固定有多个固定管(13),第一连接管(801)和固定管(13)的管体上均连接有单向阀(802),固定管(13)的管体上的单向阀(802)底端连接有气囊(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3)顶端固定有光伏板(401)、蓄电池(402)和控制器(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装置(8)包括壳体(803),壳体(803)中部固定有环形板(805),环形板(805)和壳体(803)之间设置有吸水棉(806),壳体(803)表面固定有多个扇叶(804),壳体(803)两侧对称连通有两个横向管(807),横向管(807)一侧底部开设有多个吸气孔(80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野外环境监测用取样、密封和保存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少倩
申请(专利权)人:张少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