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3169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7
本申请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包括孔区和围绕孔区的主体区,孔区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二区设置于第一区与主体区之间,孔区开设有开口,其中背光模组包括:第一背光板,设置于开口内,第一背光板包括第一补光灯和扩散膜,第一补光灯对应第二区设置,扩散膜设置于第一补光灯朝向第一背光板出光侧的一侧,扩散膜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区;第二背光板,围绕开口对应主体区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扩散膜与第一补光灯之间的最小距离为S,2mm≤S≤5mm。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能够减小模组中开口区域与未开口区域之间的亮度差,提高开口区域及其邻接区域的亮度均一性。高开口区域及其邻接区域的亮度均一性。高开口区域及其邻接区域的亮度均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显示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用户对显示装置的屏占比及显示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为此,现有的显示装置通常将摄像头、指纹识别模组等具功能性的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显示屏出光面相背的一侧。与之相对应地,背光模组的对应位置需要设置开口,以便于图像采集装置等组件的安装设置,但由于开口处设置的发光元件数量少或者不设置等原因,在背光模组开口所在区域会出现出射光不均匀、亮度均一性差的现象。进一步的,开口与其他发光区的交界处还容易出现漏光、亮线等显示质量问题。
[0003]因此,亟需一种能够改善显示装置功能区域的显示亮度均一性问题的背光模组及相应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背光模组开口区域出光亮度不均的问题。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孔区和围绕孔区的主体区,孔区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二区设置于第一区与主体区之间,孔区开设有开口,其中背光模组包括:第一背光板,设置于开口内,第一背光板包括第一补光灯和扩散膜,第一补光灯对应第二区设置,扩散膜设置于第一补光灯朝向第一背光板出光侧的一侧,扩散膜覆盖至少部分第二区;第二背光板,围绕开口对应主体区设置;在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扩散膜与第一补光灯之间的最小距离为S,2mm≤S≤5mm。
[0006]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和如前所述的背光模组,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和第三显示区与背光模组的第一区、第二区和主体区一一对应。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具有开口区域,开口中设置有第一背光板,第一背光板中则具有扩散膜和补光灯,且扩散膜与补光灯之间具有一定距离,通过合理设置扩散膜的位置、调整该距离的范围能够提高补光灯光线的扩散范围,使光线能够由未设置有补光灯的区域出射,进而提高开口区域的出光量和出光均匀性,消除开口区与其周边区域的边界线,最终提高具有开口的背光模组的亮度均一性。
附图说明
[0008]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000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图1中A

A

处的一种剖视图;
[0011]图3是图1中A

A

处的另一种剖视图;
[0012]图4是图3中区域P的俯视示意图;
[0013]图5是图1中A

A

处的又一种剖视图;
[0014]图6是图5中区域Q的放大图;
[0015]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雾胶膜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6]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高雾胶膜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10是图9中B

B

处的剖视示意图。
[0019]其中:
[0020]100

显示装置;101

第一区;102

第二区;103

主体区;104

第一显示区;105

第二显示区;106

第三显示区;
[0021]10

背光模组;20

显示面板;30

图像采集模块;
[0022]11

开口,12

第一背光板;13

第二背光板;14

扩散膜;15

柔性电路板;16

高雾胶膜;
[0023]21

开口区;
[0024]111

侧壁;
[0025]121

第一补光灯;122

高雾胶层;123

第二补光灯;
[0026]151

第一电路区;152

第二电路区;
[0027]161

反射结构;
[0028]1511

通孔;
[0029]X

厚度方向。
[0030]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申请,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申请的示例来提供对本申请更好的理解。
[00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33]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
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0034]应当理解,尽管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来描述显示装置的形态,但这些形态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这些形态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形态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形态,类似地,第二形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形态。
[0035]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0036]在现有的显示
中,更好地实现全面屏、提高屏占比是各厂商和用户的普遍追求,因此,将图像采集模块集成在屏幕下方的技术,即屏下摄像、屏下指纹识别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液晶显示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孔区和围绕所述孔区的主体区,所述孔区包括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二区设置于所述第一区与所述主体区之间,所述孔区开设有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包括:第一背光板,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第一背光板包括第一补光灯和扩散膜,所述第一补光灯对应所述第二区设置,所述扩散膜设置于所述第一补光灯朝向所述第一背光板出光侧的一侧,所述扩散膜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区;第二背光板,围绕所述开口对应所述主体区设置;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扩散膜与所述第一补光灯之间的最小距离为S,2mm≤S≤5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区的高雾胶层,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补光灯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高雾胶层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至少覆盖所述第二区,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补光灯背离所述扩散膜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覆盖所述第一区的第一电路区和覆盖所述第二区的第二电路区,所述第一电路区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第一背光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的第二补光灯,所述第二补光灯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区靠近所述扩散膜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电路区电连接,所述第二补光灯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正投影位于多个所述通孔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光灯与所述第二补光灯同步开启且同步关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上的所述多个通孔等间隔阵列排布。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区的高雾胶层,一部分的所述第一补光灯在所述背光模组的厚度方向上至少部分埋设于所述高雾胶层内,所述高雾胶层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补光灯与所述扩散膜之间的最小间距。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如星柯耀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