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遮阳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73140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用遮阳帘,包括遮阳帘本体,遮阳帘本体包括遮阳帘、卷帘筒、底部拉杆、卷帘筒支撑杆和卷收弹簧组件,还包括导轨组件和摩擦环,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驾驶室顶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导轨组件包括左导轨和右导轨,左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左A柱固定连接,右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右A柱固定连接,左导轨、右导轨沿着前挡风玻璃倾斜设置,摩擦环包括左摩擦环和右摩擦环,底部拉杆的左端与左摩擦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摩擦环固定连接,左摩擦环套在左导轨上并沿着左导轨移动,右摩擦环套在右导轨上并沿着右导轨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小等优点。等优点。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遮阳帘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的说是一种车用遮阳帘。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大型特种车辆,例如机场主力泡沫车,前挡风玻璃往往倾斜设置,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需要在前挡风玻璃内侧设置遮阳帘。
[0003]现有使用的遮阳帘本体结构包括遮阳帘、卷帘筒、底部拉杆、卷帘筒支撑杆和卷收弹簧组件,遮阳帘的上端与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底部拉杆,卷帘筒与卷帘筒支撑杆可转动连接,卷帘筒经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卷收,卷帘筒支撑杆安装在汽车内部,且因前挡风玻璃是倾斜设置的,遮阳帘本体沿着前挡风玻璃的角度下拉,下拉后两端需要进行固定,驾驶员在汽车驾驶过程中操作不方便。
[0004]经检索,CN2016202416444公开了一种前风挡玻璃遮阳帘和汽车,包括遮阳帘本体,遮阳帘还包括安装于仪表板前饰板内部的收纳部,遮阳帘本体的下端固定于收纳部中并具有工作位置和收纳位置,在工作位置,遮阳帘本体的上端从收纳部中拉出并固定于前风挡玻璃或者汽车内饰板上以遮挡前风挡玻璃,在收纳位置,遮阳帘本体收纳到收纳部中;遮阳帘本体上端连接有挂杆,挂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部,前风挡玻璃或汽车内饰板上设置有固定部,连接部安装到对应设置的固定部,连接部采用挂绳,固定部采用挂钩,挂绳呈环形以卡钩到挂钩上。
[0005]此种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为:遮阳帘本体不使用可回收到收纳部中,虽解决了遮阳帘占用车内空间的问题,但遮阳帘拉出时,需要依次将两边的挂钩挂到挂绳上,操作不方便。
[0006]现有的遮阳帘也有在左右两侧设置竖直设置的导杆,遮阳帘与导杆滑动配合,沿着导杆上下移动,因特种车前挡风玻璃倾斜角度较大,导杆竖直设置,不便于与车A柱固定,同时遮阳帘竖直下拉占用驾驶室空间较大,也会影响驾乘人员的视野。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遮阳帘拉出收回操作方便、占用空间小、可隐藏放置的车用遮阳帘。
[0008]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车用遮阳帘,包括遮阳帘本体,所述遮阳帘本体包括遮阳帘、卷帘筒、底部拉杆、卷帘筒支撑杆和卷收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组件和摩擦环,所述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驾驶室顶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左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左A柱固定连接,所述右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右A柱固定连接,所述左导轨、右导轨沿着前挡风玻璃倾斜设置;
[0010]所述摩擦环包括左摩擦环和右摩擦环,所述底部拉杆的左端与左摩擦环固定连
接,右端与右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左摩擦环套在左导轨上并沿着左导轨移动,所述右摩擦环套在右导轨上并沿着右导轨移动;需要使用遮阳帘时,拉动底部拉杆,底部拉杆带动左摩擦环沿着左导轨移动,右摩擦环沿着右导轨移动,到达位置后,停止拉动底部拉杆,因遮阳帘通过卷收弹簧组件实现自回弹,遮阳帘有向上的作用力趋势,使得摩擦环处于倾斜状态,摩擦环的内壁面与导轨接触,产生摩擦力,防止卷帘回弹,操作方便,拉动遮阳帘后无需人工手动对遮阳帘进行固定,即使是驾驶状态也不影响操作,遮阳帘不使用时,轻轻向上推动底部拉杆即可实现遮阳帘的自动回弹,卷在卷帘筒上。
[0011]本技术还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固定在驾驶室顶部,所述内饰板朝向驾驶室顶板的端面上设有可容纳卷帘筒支撑杆和卷帘筒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设在内饰板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端,所述容纳空腔一侧开设有可将遮阳帘从中拉出的开口,所述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中,所述遮阳帘一端与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从开口中穿出与底部拉杆固定连接;通过在内饰板上设置容纳空腔,以使遮阳帘本体不使用时,可隐藏至容纳空腔中,占用空间小且美观。
[0012]本技术所述遮阳帘本体包括左遮阳帘本体和右遮阳帘本体,所述左遮阳帘本体包括左遮阳帘、左卷帘筒、左底部拉杆、左卷帘筒支撑杆和左卷收弹簧组件,所述左遮阳帘的上端与左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左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底部拉杆,所述左卷帘筒经左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回转,所述左卷帘筒与左卷帘筒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的左侧;
[0013]所述右遮阳帘本体包括右遮阳帘、右卷帘筒、右底部拉杆、右卷帘筒支撑杆和右卷收弹簧组件,所述右遮阳帘的上端与右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右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右底部拉杆,所述右卷帘筒经右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回转,所述右卷帘筒与右卷帘筒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的右侧;
[0014]所述导轨组件还包括中间左导轨和中间右导轨,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与左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中间左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与中间右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导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左导轨的下端、中间右导轨的下端与吸盘固定连接,所述吸盘吸附在前挡风玻璃上;
[0015]所述摩擦环还包括中左摩擦环和中右摩擦环,所述左底部拉杆的左端与左摩擦环固定连接,右端与中左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中左摩擦环套在中间左导轨上并沿着中间左导轨滑动,所述右底部拉杆的左端与中右摩擦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中右摩擦环套在中间右导轨上并沿着中间右导轨滑动;通过将遮阳帘本体分为左右两个独立的部分,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及阳光照射方位灵活选择下拉左遮阳帘或右遮阳帘。
[0016]本技术所述左底部拉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左拉手,所述右底部拉杆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右拉手,通过设置左拉手和右拉手,车内人员操作方便,拉动左拉手、右拉手即可将遮阳帘拉出。
[0017]本技术所述容纳空腔包括左容纳空腔和右容纳空腔,所述左容纳空腔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设有左开口,所述右容纳空腔靠近右挡风玻璃的一侧设有右开口,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左容纳空腔中,所述左遮阳帘穿过左开口,一端与左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左底部拉杆固定连接,所述右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右容纳空腔中,所述右遮阳帘穿过右开口,一端与右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右底部拉杆固定连接。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需要使用遮阳帘时,拉动底部拉杆,底部拉杆带动左摩擦环沿着左导轨移动,右摩擦环沿着右导轨移动,到达位置后,停止拉动底部拉杆,因遮阳帘通过卷收弹簧组件实现自回弹,遮阳帘有向上的作用力趋势,使得摩擦环处于倾斜状态,摩擦环的内壁面与导轨接触,产生摩擦力,防止卷帘回弹,操作方便,拉动遮阳帘后无需人工手动对遮阳帘进行固定,即使是驾驶状态也不影响操作,遮阳帘不使用时,轻轻向上推动底部拉杆即可实现遮阳帘的自动回弹,卷在卷帘筒上;通过在内饰板上设置容纳空腔,以使遮阳帘本体不使用时,可隐藏至容纳空腔中,占用空间小且美观。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遮阳帘与内饰板配合结构俯视角度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遮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遮阳帘,包括遮阳帘本体,所述遮阳帘本体包括遮阳帘、卷帘筒、底部拉杆、卷帘筒支撑杆和卷收弹簧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轨组件和摩擦环,所述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驾驶室顶部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侧,所述导轨组件包括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左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左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左A柱固定连接,所述右导轨的上端与卷帘筒支撑杆的右端固定连接,下端与汽车右A柱固定连接,所述左导轨、右导轨沿着前挡风玻璃倾斜设置;所述摩擦环包括左摩擦环和右摩擦环,所述底部拉杆的左端与左摩擦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摩擦环固定连接,所述左摩擦环套在左导轨上并沿着左导轨移动,所述右摩擦环套在右导轨上并沿着右导轨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固定在驾驶室顶部,所述内饰板朝向驾驶室顶板的端面上设有可容纳卷帘筒支撑杆和卷帘筒的容纳空腔,所述容纳空腔设在内饰板靠近前挡风玻璃的一端,所述容纳空腔一侧开设有可将遮阳帘从中拉出的开口,所述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中,所述遮阳帘一端与卷帘筒固定连接,另一端从开口中穿出与底部拉杆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用遮阳帘,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帘本体包括左遮阳帘本体和右遮阳帘本体,所述左遮阳帘本体包括左遮阳帘、左卷帘筒、左底部拉杆、左卷帘筒支撑杆和左卷收弹簧组件,所述左遮阳帘的上端与左卷帘筒固定连接并卷在左卷帘筒上,下端固定连接有左底部拉杆,所述左卷帘筒经左卷收弹簧组件驱动自动回转,所述左卷帘筒与左卷帘筒支撑杆可转动连接,所述左卷帘筒支撑杆固定在容纳空腔的左侧;所述右遮阳帘本体包括右遮阳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东王珂陈娟吴香明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