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能装置及空调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7289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能装置及空调器,蓄能装置配置为空调器,蓄能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封闭容器,封闭容器容置有相变材料;进液口和出液口,开设于壳体且和壳体内部连通,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空调器的第一换热器;其中,从第一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经由进液口流入壳体内部,在若干封闭容器之间流动并与相变材料进行能量交换,在能量交换后,制冷剂经由出液口流出至第一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的蓄能装置,能够提升空调器的续航能力,还能够省去载冷剂的使用,节能环保,并为空调器节约制造成本。并为空调器节约制造成本。并为空调器节约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能装置及空调器


[0001]本技术属于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蓄能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空调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家用空调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不仅能够制冷还能制暖,在方便用户使用的同时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0003]现有的空调器在内部利用相变材料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制冷剂处获得能量实现能量储备,而在空调器具有能量释放需求时,再利用载冷剂和相变材料再次进行热交换,使能量转移到载冷剂中,由载冷剂释放能量实现制冷或制热。
[0004]因此,现有的空调器需要使用三种介质进行热交换才能够实现制冷或制热,造成了介质种类的复杂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蓄能装置及空调器,不但能够延长空调器的续航时间,还能够省去载冷剂的使用,从而达到节能环保,并为空调器节约制造成本的目的,使得用户的体验更好。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蓄能装置,所述蓄能装置配置为空调器,所述蓄能装置包括:
[0007]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封闭容器,所述封闭容器容置有相变材料;
[0008]进液口和出液口,开设于所述壳体且和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空调器的第一换热器;
[0009]其中,从所述第一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壳体内部,在所述若干封闭容器之间流动并与所述相变材料进行能量交换,在能量交换后,所述制冷剂经由所述出液口流出至所述第一换热器。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若干封闭容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
[00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若干封闭容器等间距排列于所述壳体内壁。
[00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蓄能装置还包括:辅助部件;所述若干封闭容器通过所述辅助部件在所述壳体两内壁之间固定。
[00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若干封闭容器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壳体内部后,所述若干封闭容器悬浮于所述制冷剂。
[00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若干封闭容器表面具有褶皱。
[001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第一换热器,如上述技术方案的蓄能装置;
[0016]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蓄能装置,配置为释放从所述蓄能装置中流出的制冷剂的能量。
[00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下,还包括:压缩机,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蓄能装置的进液口和
所述蓄能装置的出液口;
[0018]其中,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进液口输送至所述蓄能装置内部,所述制冷剂在所述若干封闭容器之间流动并与所述相变材料进行能量交换,以使所述相变材料蓄能,在蓄能后,所述制冷剂经由所述出液口流出至所述压缩机;
[0019]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压缩机电性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
[00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下,还包括:第二换热器和节流部件;
[0021]所述压缩机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并且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压缩机;
[0022]其中,在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部件至所述第一换热器释放冷量,在释放冷量后,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回流至所述压缩机;或者在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释放热量,在释放热量后,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流出,经由所述第一换热器流、所述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0023]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节流部件,配置为控制所述节流部件的启停。
[0024]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有止回部件;
[0025]所述止回部件配置为阻挡所述制冷剂从所述进液口反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
[0026]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止回部件电性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止回部件的开闭。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驱动组件;
[0028]其中,在所述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所述蓄能装置内部的所述制冷剂经由所述出液口、所述驱动组件输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能量释放,在能量释放后,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流出,经由所述止回部件、所述进液口回流至所述蓄能装置内部;
[0029]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启停。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出液口通过三通阀分别和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压缩机连通;
[0031]所述三通阀配置为控制从所述出液口流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流向;
[0032]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三通阀,配置为控制所述三通阀的开闭。
[00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第一电磁阀;
[0034]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节流部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止回部件之间;
[0035]其中,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所述制冷剂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部件、所述第一电磁阀,并在所述止回部件的阻挡作用下,从所述进液口流入至所述蓄能装置内部,所述制冷剂在所述若干封闭容器之间流动并与所述相变材料进行冷量交换,以使所述相变材料积蓄冷量,在积蓄冷量后,所述制冷剂从所述出液口流出,经由所述三通阀回流至所述压缩机;
[0036]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一电磁阀电性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启停。
[0037]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第二电磁阀;
[0038]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一电磁阀之间,所述第二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
[0039]其中,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部件、所述第二
电磁阀输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释放冷量,在释放冷量后,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回传至所述压缩机;
[0040]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一电磁阀电性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的启停。
[0041]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0042]所述第三电磁阀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另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在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止回部件之间;
[0043]所述第三电磁阀配置为控制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蓄能装置内部的流量;
[0044]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第三电磁阀电性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第三电磁阀的启停。
[0045]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三通阀具有三个阀口;
[0046]其中,所述三通阀的第一阀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出液口,所述三通阀的第二阀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三通阀的第三阀口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
[0047]其中,所述压缩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装置配置为空调器,所述蓄能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封闭容器,所述封闭容器容置有相变材料;进液口和出液口,开设于所述壳体且和所述壳体内部连通,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空调器的第一换热器;其中,从所述第一换热器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进液口流入所述壳体内部,在所述若干封闭容器之间流动并与所述相变材料进行能量交换,在能量交换后,所述制冷剂经由所述出液口流出至所述第一换热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封闭容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封闭容器等间距排列于所述壳体内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装置还包括:辅助部件;所述若干封闭容器通过所述辅助部件在所述壳体两内壁之间固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封闭容器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制冷剂流入所述壳体内部后,所述若干封闭容器悬浮于所述制冷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封闭容器表面具有褶皱。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换热器,如权利要求1

6任一权项所述的蓄能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蓄能装置,配置为释放从所述蓄能装置中流出的制冷剂的能量。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缩机,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蓄能装置的进液口和所述蓄能装置的出液口;其中,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进液口输送至所述蓄能装置内部,所述制冷剂在所述若干封闭容器之间流动并与所述相变材料进行能量交换,以使所述相变材料蓄能,在蓄能后,所述制冷剂经由所述出液口流出至所述压缩机;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压缩机电性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压缩机的运转。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换热器和节流部件;所述压缩机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第一换热器,并且所述第一换热器通过管路连接所述压缩机;其中,在所述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时,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经由所述第二换热器、所述节流部件至所述第一换热器释放冷量,在释放冷量后,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回流至所述压缩机;或者在所述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从所述压缩机流出的制冷剂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释放热量,在释放热量后,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流出,经由所述第一换热器流、所述节流部件、所述第二换热器回流至所述压缩机;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节流部件,配置为控制所述节流部件的启停。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有止回部件;所述止回部件配置为阻挡所述制冷剂从所述进液口反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
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止回部件电性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止回部件的开闭。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和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设置驱动组件;其中,在所述驱动组件的作用下,所述蓄能装置内部的所述制冷剂经由所述出液口、所述驱动组件输送至所述第一换热器进行能量释放,在能量释放后,所述制冷剂从所述第一换热器流出,经由所述止回部件、所述进液口回流至所述蓄能装置内部;所述控制装置,和所述驱动组件电性连接,配置为控制所述驱动组件的启停。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通过三通阀分别和所述驱动组件、所述压缩机连通;所述三通阀配置为控制从所述出液口流出的所述制冷剂的流向;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三通阀,配置为控制所述三通阀的开闭。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件和所述进液口之间设置第一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所述节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志鹏徐锦清马列金跃迁曾德森赵帅黑潇黄炯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