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能量互动方法、平台、系统、设备及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72861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08 21:23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量互动方法、平台、系统、设备及介质,包括区块链平台、用电主体、电动汽车和终端,利用区块链技术管理各用电主体和电动汽车;利用区块链技术为用电主体、和电动汽车提供各交易场景下的交易记账服务;借助区块链的技术优势,将集中管理的能量信息交由集体维护,使能量的使用和损失公开化,确保链上能量使用、传输和损耗的共信与共识,依托链上交易的整合能力,将电动汽车的能量进行有效的碎片化处理,提高能量的互动能力;将能量使用损耗计算、传输损失计算写入区块链共识算法,实现各主体间能量互动的可信交易机制,确保电动汽车与多元主体充放电的公平交易;并保证充放电过程的数据信息安全,维护各主体既得利益。利益。利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区块链的能量互动方法、平台、系统、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区块链技术在电动汽车应用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量互动方法、平台、系统、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汽车除了作为交通工具,其独有的时空特性更是赋予了其多元化的角色与功能,电动汽车作为充放电主体能够与其他多主体(手机、电器、其他电动汽车及电网)进行能量互动,将电动汽车作为可移动的能量存储单元,搭建满足多种类的能量需求是电动汽车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电动汽车与其他多种用电主体进行能量交互的过程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使得各主体之间很难快速的达成互动匹配。另外,随着能量互动主体的多元化,互动愈发复杂,陌生主体之间的能量传输过程往往很难建立共信机制,而且由于能量的存储和使用过程都存在一定损耗,在不对等的评估机制及集中化的系统中,能量互动的各主体间难以实现高效的互动模式,各主体间亦存在数据篡改的风险。
[0003]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区块链最基本的能力就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多个主体之间的协作信任与一致行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动汽车的能量交互,正是基于区块链公开透明和不可纂改的特性,能够解决能量交互过程中信息不匹配、能量交易不公平的问题,也能有效的避免交易信息被纂改的问题。但是现有技术只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信息的上链及管理,或者侧重于使用区块链技术完成交易,结算或记录功能,无法实现能量的灵活管理和多元互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量互动方法,包括:
[0005]获取终端发布的用电主体的电量信息和用电需求,并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完成交互握手;
[0006]基于获取的移动供电主体和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计算能量传输数据,并将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和能量传输数据进行发布;
[0007]获取终端的确认信息;
[0008]其中,所述确认信息由终端基于发布的电量信息和能量传输数据确定。
[0009]优选的,所述获取终端发布的用电主体的电量信息和用电需求,并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完成交互握手,包括:
[0010]获取终端发布的用电主体的电量信息和用电需求,并基于用电主体的电量信息完成链上记账;
[0011]从预先确定的用电价格中选择用电价格区间;
[0012]基于所述用电需求和用电价格区间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
[0013]将本次交易服务涉及的用电主体和移动供电主体进行发布,完成用电主体和移动供电主体之间的交互握手;
[0014]其中,所述用电价格由充放电能量共识机制确定。
[0015]优选的,用电价格的确定,包括:
[0016]基于预先训练的用能损失模型对所述用电主体的用能损失进行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确定各用电主体的状态等级;
[0017]基于所述状态等级确定用电价格;
[0018]其中,所述用能损失模型的训练包括:基于各用电主体的历史交易数据采用神经网络预测算法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用电主体的历史交易数据包括:用电主体类型、用电主体历史充电性能、用电主体使用年限。
[0019]优选的,所述基于获取的移动供电主体和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计算能量传输数据,包括:
[0020]获取移动供电主体和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并进行链上记账;
[0021]基于移动供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前的电量信息、移动供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前的电量信息和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计算移动供电主体的放电电量、用电主体的充电电量、损失电量和损失电量支付方;
[0022]将所述移动供电主体的放电电量、用电主体的充电电量和损失电量进行链上记账;
[0023]其中,所述能量传输数据包括:移动供电主体的放电电量、用电主体的充电电量和损失电量。
[0024]优选的,损失电量和损失电量支付方的确定包括:
[0025]基于移动供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前的电量信息、移动供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前的电量信息和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利用预先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所述移动供电主体和用电主体在不同用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并确定各用电过程的支付方;
[0026]将所述移动供电主体和用电主体在不同用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进行链上认证;
[0027]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基于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得到;所述历史数据包括:移动供电主体在各用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以及为所述损失的支付方。
[0028]优选的,所述确定各用电过程的支付方包括:
[0029]放置和使用过程的损失由移动供电主体支付;所述传输过程的损失由用电主体支付;
[0030]其中,所述用电过程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过程:放置、使用和能量传输。
[0031]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用电需求和用电价格区间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之前还包括:
[0032]获取移动供电主体充电完成后的充电电量和当前电量信息,并进行链上记账;
[0033]获取终端发布的移动供电主体可供电能力和供电价格区间;
[0034]其中,所述供电价格区间基于预先确定的供电价格确定,所述供电价格由充放电能量共识机制确定。
[0035]优选的,供电价格的确定包括:
[0036]基于预先训练的供电主体电池充放电模型对所述移动供电主体的电池的充放电情况进行状态评级;
[0037]基于所述状态评级确定所述移动供电主体的供电价格;
[0038]其中,所述电池的充放电情况包括:电池充放电的能力和/或放电损伤;
[0039]所述供电主体电池充放电模型基于移动供电主体历史数据模型采用神经网络预测算法进行训练得到;
[0040]所述移动供电主体历史数据模型包括:移动供电主体类型、移动供电主体历史用电过程、移动供电主体使用年限。
[0041]优选的,所述基于所述用电需求和用电价格区间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包括:
[0042]基于所述用电需求和用电价格区间以及各移动供电主体的状态等级和供电价格区间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
[0043]优选的,所述获取终端发布的用电主体的电量信息和用电需求,并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完成交互握手,包括:
[0044]获取终端发布的用电主体的电量信息和用电需求,并基于用电主体的电量信息完成链上记账;
[0045]基于终端获取用电主体选择的移动供电主体;
[0046]将本次交易服务涉及的用电主体和移动供电主体进行发布,完成用电主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能量互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终端发布的用电主体的电量信息和用电需求,并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完成交互握手;基于获取的移动供电主体和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计算能量传输数据,并将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和能量传输数据进行发布;获取终端的确认信息;其中,所述确认信息由终端基于发布的电量信息和能量传输数据确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终端发布的用电主体的电量信息和用电需求,并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完成交互握手,包括:获取终端发布的用电主体的电量信息和用电需求,并基于用电主体的电量信息完成链上记账;从预先确定的用电价格中选择用电价格区间;基于所述用电需求和用电价格区间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将本次交易服务涉及的用电主体和移动供电主体进行发布,完成用电主体和移动供电主体之间的交互握手;其中,所述用电价格由充放电能量共识机制确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电价格的确定,包括:基于预先训练的用能损失模型对所述用电主体的用能损失进行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确定各用电主体的状态等级;基于所述状态等级确定用电价格;其中,所述用能损失模型的训练包括:基于各用电主体的历史交易数据采用神经网络预测算法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用电主体的历史交易数据包括:用电主体类型、用电主体历史充电性能、用电主体使用年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获取的移动供电主体和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计算能量传输数据,包括:获取移动供电主体和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并进行链上记账;基于移动供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前的电量信息、移动供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前的电量信息和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计算移动供电主体的放电电量、用电主体的充电电量、损失电量和损失电量支付方;将所述移动供电主体的放电电量、用电主体的充电电量和损失电量进行链上记账;其中,所述能量传输数据包括:移动供电主体的放电电量、用电主体的充电电量和损失电量。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损失电量和损失电量支付方的确定包括:基于移动供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前的电量信息、移动供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前的电量信息和用电主体在能量交互完成后的电量信息,利用预先训练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所述移动供电主体和用电主体在不同用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并确定各用电过程的支付方;将所述移动供电主体和用电主体在不同用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进行链上认证;所述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基于历史数据进行训练得到;所述历史数据包括:移动供电
主体在各用电过程中的能量损失以及为所述损失的支付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各用电过程的支付方包括:放置和使用过程的损失由移动供电主体支付;所述传输过程的损失由用电主体支付;其中,所述用电过程至少包括下述中的一种或多种过程:放置、使用和能量传输。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用电需求和用电价格区间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之前还包括:获取移动供电主体充电完成后的充电电量和当前电量信息,并进行链上记账;获取终端发布的移动供电主体可供电能力和供电价格区间;其中,所述供电价格区间基于预先确定的供电价格确定,所述供电价格由充放电能量共识机制确定。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电价格的确定包括:基于预先训练的供电主体电池充放电模型对所述移动供电主体的电池的充放电情况进行状态评级;基于所述状态评级确定所述移动供电主体的供电价格;其中,所述电池的充放电情况包括:电池充放电的能力和/或放电损伤;所述供电主体电池充放电模型基于移动供电主体历史数据模型采用神经网络预测算法进行训练得到;所述移动供电主体历史数据模型包括:移动供电主体类型、移动供电主体历史用电过程、移动供电主体使用年限。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用电需求和用电价格区间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的移动供电主体,包括:基于所述用电需求和用电价格区间以及各移动供电主体的状态等级和供电价格区间确定提供本次交易服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唐文升彭代文杨烨冯世强苏舒李培军彭晓峰韩庆雯高诗巧李维李腾王阳马建伟卫雷平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